洛阳铲

✍ dations ◷ 2025-02-23 22:02:44 #中国考古学,考古工具,洛阳

洛阳铲,又名探铲,一种考古工具,为一半圆柱形的铁铲。一段有柄,可以接白蜡杆加长。使用时垂直向下戳击地面,利用半圆柱形的铲可以将地下的泥土带出,并逐渐挖出一个直径约几厘米的深井,用来探测地下土层的土质,以了解地下有无古代墓葬。

据明人王士性记载,以锥铲入土探墓之技早在明代就已于洛阳出现。

而现代的洛阳铲,据传为中国河南洛阳附近农村的盗墓者李鸭子于20世纪初发明,并为后人逐渐改进。最早广泛用于盗墓,后成为考古学工具。著名的考古学家卫聚贤在一九二八年目睹盗墓者使用洛阳铲的情景后,便运用于考古钻探,在中国著名的殷墟、偃师商城遗址等古城址的发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学会使用洛阳铲来辩别土质,是每一个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

洛阳铲是中国考古钻探工具的象征。1970年代初,中国考古代表团访问阿尔巴尼亚时,曾赠送一把打造精致的洛阳铲。

常见的洛阳铲呈半圆筒形,长20至40厘米,直径5至20厘米,装上富有韧性的木杆后,可打入地下十几米,通过对铲头带出的土壤结构、颜色和包含物的辨别,可以判断出土质以及地下有无古墓等情况。洛阳铲的制作工序有20多道,最关键的是成型时打造弧度,需要细心敲打,稍有不慎,打出的铲子就带不上土。这种铲子只有洛阳附近的五家探铲厂生产,而且至今只能手工制造。目前,洛阳铲已不再是考古界的专有工具,在建筑、公路、铁路、矿山等领域里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地基灌桩和地质勘探等方面,洛阳铲已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洛阳的探工曾用洛阳铲为宜洛煤矿成功地打过百米的深孔。

洛阳铲简单说只是一种工具,一般的使用者可以掌握大概的使用方法,但是具体说来,传统上的洛阳铲,主要指的是特定的运用一定方法使用洛阳铲的人。这些人一般世代相传,过去在职业盗墓者口中有老洛阳铲的说法,指的就是这些经验丰富的使用者,但是由于一些原因,这些世代相传的老洛阳铲在现代几乎绝迹了。

洛阳铲的主要用途是可以将地下的土层没有改变的提出样本,从土色上看出老土、活土、土层年代以及结构来判断地下情况,在考古发掘时,很大因素靠的是个人经验,也有传说老洛阳铲可以用嘴尝出土壤情况里判断地下的墓葬分布。由于破坏小,对环境没有什么要求,甚至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勘测效果要好于一些电子勘查设备。

相关

  • 假阳性第一型及第二型错误(英语:Type I error & Type II error)或型一错误及型二错误为统计学中推论统计学的名词。在假设检验中,有一种假设称为“零假设(虚无假设)”;假设检验的目的是利
  • 伽莫夫1904年3月4日(儒略历2月20日) 俄罗斯帝国敖德萨 (现属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量子穿隧效应乔治·伽莫夫(英语:George Gamow,1904年3月4日-1968年8月20日),出生名乔治·安东诺维奇·伽
  • TremellomycetesCystofilobasidiales 线黑粉菌目 Filobasidiales 银耳目 Tremellales银耳纲(Tremellomycetes)为双形性真菌,且某些物种有凝胶状的子实体或囊状的桶孔覆垫。
  • 广西2019冠状病毒病广西壮族自治区疫情,介绍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发生的情况。以下数据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2020年1月21日早
  • 东北东北地方是日本本州岛上的一个地区,因位于本州的东北部而得名。它向北与北海道岛隔津轻海峡相望,向南与中部地方、关东地方相连,东侧及西侧分别濒临太平洋及日本海。东北地方古
  • 福清话福清话(闽东语:.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ans-serif} 福清
  • 丘西丘西(意大利语:Chiusi)是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纳大区锡耶纳省的一个市镇。A1高速公路在此有一出口,而罗马到佛罗伦萨的铁路也在此设站。该镇的名胜有丘西伊特鲁里亚博物馆和罗马式主
  • 阿里木阿里木(ʿAlīm عليم‎),另译阿力木、阿里穆、阿里姆、阿利姆等,是真主的九十九个尊名之一,意为“全知的”。常被用以人名。
  • 校工校工,又称为工友或小使,指在学校从事勤杂工作的雇员。在大中华地区,校工一般入职要求低,但是工作却比较辛苦,薪水也普遍偏低。日本把校工称为“学校用务员”(日语:学校用務員)。韩国
  • 拉吉夫阿卜杜拉迪夫拉吉夫阿卜杜拉迪夫(1985年7月23日-),全名为穆罕默德·伊卜尼·拉吉夫·伊卜尼·阿卜杜勒·伊卜尼·拉迪夫(马来语:Mohd Razif Abdul Latif),男子羽毛球运动员,马来西亚媒体通常称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