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激活

✍ dations ◷ 2025-09-12 19:41:56 #RNA,基因表现

RNA激活(RNA activation, RNAa) 是一种由小分子RNA介导的特异性基因表达上调机制,是李龙承等于2006年首先在人细胞中发现并命名的。随后,其他研究小组也报道了相似的现象,证明了RNA激活是从人及大小鼠等哺乳类动物到植物及线虫中的保守现象。RNA激活是由靶向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双链小RNA(dsRNA)分子介导并需要Argonaute(AGO)蛋白的参与。这类能够诱导RNA激活现象(即激活基因表达)的dsRNA被称为小激活RNA(small activating RNA,saRNA)。saRNA可通过人工设计及化学合成而获得,也可为天然存在的内源性RNA如miRNA;前者介导的RNA激活被称为外源性RNA激活,后者为内源性RNA激活。

介导外源性RNA激活的saRNA与介导RNAi的siRNA结构相似, 是含21个核苷酸的双链RNA(dsRNA),其两条链在各自的3’端含2个核苷酸的突出。和RNAi一样,RNAa也需要AGO蛋白特别是AGO2的参与,其作用可能是处理和活化saRNA分子,并介导saRNA与其启动子上的靶位点结合。与RNAi(主要发生在胞浆)不同的是,RNA激活机制发生在细胞核,介导RNA激活的saRNA靶向启动子而不是mRNA序列,此外,RNA激活具有特殊的时效性,表现为其效果(基因表达上调)的出现呈现48小时左右的滞后,及效果的长久性(10-14天)。其机制被认为是因为RNA激活导致了表观遗传的改变。

2008年Place等报道了天然存在的miRNA也能够靶向启动子序列而诱导RNA激活。他们发现人CDH1及CSDC2基因启动子存在miR-373的靶位点,在人肿瘤细胞中引入miR-373的模拟物(mimics)能激活其靶基因的表达。后来,Huang等进一步证实了内源性miRNA介导的RNAa,并且发现该机制在正常及肿瘤细胞的增殖中起重要作用。Xiao等还报道了靶向增强子区域的miRNA也能够诱导RNA激活。Chaluvally-Raghavan等发现miR-551b-3p通过靶向激活STAT3而促进卵巢癌细胞增殖、生存和肿瘤生长。目前对于有多少基因受到内源性RNA激活机制的调控还不清楚,但有研究发现miRNA及AGO蛋白在人基因组的启动子区存在广泛的结合位点,提示miRNA可能在转录或者表观遗传水平调控大量的基因。

RNA激活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上调基因表达的方法,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潜在用途,包括作为工具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和对细胞进行重新编程,以及作为治疗疾病的手段,包括肿瘤、心血管疾病、勃起功能障碍等。目前,治疗肝癌的saRNA药已经进入临床试验。

相关

  • 共价半径共价半径定义为由共价键结合的两个原子核之间距离的一半,单位通常使用皮米(pm)或埃(Å)。He、Ne、Ar等原子无共价半径数据,因至今未合成其任何共价化合物。同周期元素的单键共
  • 格罗宁根大学格罗宁根大学(荷兰语:Rijksuniversiteit Groningen)位于荷兰格罗宁根,始建于1614年,是荷兰历史第二悠久和第三大大学,学生约三万人。自17世纪建校以来,学校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留学生
  • 纤溶酶原激活物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英语:plasminogen activator,或译为纤溶蛋白酶原激活物,简称纤溶酶原激活物)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它可以将纤溶蛋白酶原转化为纤溶蛋白酶,从而促进纤维蛋白溶
  • 黑潮黑潮(日语:黒潮/くろしお kuroshio,英语:Kuroshio Current),又称日本暖流,是太平洋洋流的一环,为全球第二大洋流,只居于墨西哥湾暖流之后。自菲律宾开始,穿过台湾东部海域,沿着日本往东
  • 黑犀牛黑犀(学名:Diceros bicornis),也叫黑犀牛,是犀科黑犀属的唯一一种,产于非洲的肯尼亚、坦桑尼亚、喀麦隆、南非、纳米比亚和津巴布韦。尽管名叫黑犀,它们的体表颜色实际上更接近于灰
  • 英格兰和威尔士法院政治主题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法院(英语:Courts of England and Wales)是指负责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审理民事及刑事案件的法院。这些法院采用英格兰和威尔士法律,并经由英国国会的
  • 滕汝骏滕汝骏(1946年-),中国大陆影视演员。1999年凭借电影《那山、那人、那狗》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1994 胡亚捷 2001 张国立 2008 张涵予 2015 秦昊1995 牛振华 2002
  • 中原姓氏河南省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和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从而成为中华姓氏重要的源起地。据统计,中国排名前100的大姓中,对这些姓氏进行寻根问祖后发现,全部源自河南省或部分源自河南
  • 安东尼·范·列文虎克安东尼‧菲利普斯·范‧列文虎克(荷兰语:Antonie Philips van Leeuwenhoek;1632年10月24日-1723年8月26日)是一位荷兰贸易商与科学家,有光学显微镜与微生物学之父的称号。最为著名
  • 钡的同位素钡(原子量:137.327(7))的同位素,其中有5个同位素是稳定的。备注:画上#号的数据代表没有经过实验的证明,只是理论推测而已,而用括号括起来的代表数据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