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正写法改革

✍ dations ◷ 2025-08-27 09:58:16 #俄语,正写法

俄语正写法改革是指俄语字母随着俄语的历史而发生的官方的或非官方的改变,尤其是18到20世纪间的变化。

使用西里尔字母的古东斯拉夫语大约在10世纪时同东方基督教传入东部斯拉夫民族居住的地区。

如此,即使此套字母是基于南斯拉夫语支而非东斯拉夫语支的规范,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区别也不明显。以(Ѫ、Ѭ、Ѧ、Ѩ)为首的一些字母随着语言的演变,在宗教和世俗用途中逐渐被弃用。语言学家对其的规范化亦并不成功。

俄语字母印刷体在彼得一世于1708年推荐公用体(гражданскій шрифтъ,,今为гражданский шрифт,)的时候开始有自己的现代字形。这一改革并非完全正写法性质的,然而有效地在世俗用途中移除了一些字母:Ѯ(кс)、Ѱ(пс)、Ѡ(о)、Ѧ(я),以及所有附加符号(除й以外),俄语与教会斯拉夫语书写上开始出现明显的区别。随着历史传统的削弱,俄语的拼写在18世纪在理论和实际行动上都变得不一致,像是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提倡形态学的正写法,瓦西里·特列季阿科夫斯基(英语:Vasily Trediakovsky)提倡语音学的正写法。

从18到19世纪,在特定的基础上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调整,诸如俄语书面语开始出现现代化、高度规范化的形式。这些包括了字母ё的引入和ѵ(相当于希腊字母υ和拉丁字母y)的逐渐消失,倾向于使用и(都表示/i/);以及ѳ(相当于希腊字母)倾向于ф或者т。(俄语没有th的发音,ѳ只用于外来语,尤其是希腊语。)在1917年,只有мѵро(,,没药)和сѵнодъ(,,会议)两个词还在用ѵ,而且变得罕见。ѳ仍然广泛使用,即使很少作为“西方化”(法语式的)的发音被许多单词接受;例如,ѳеатръ(, ,剧院)变成театръ(,)。减少拼写冲突的尝试在格罗特(英语:Yakov Karlovich Grot)的标准教科书(1885)中达到高潮,他的课本保持官方授权至21版,直到1917年俄国革命。他对形态学、语音学和俄语正写法的历史准则的融合在那段时期一直有效,即使很多单词的字母和书写通过说明所有情况下两种元音中的一种的使用的复杂但特别可靠的拼写法则(英语:spelling rule)发生了变化。

俄语拼写最近的一次大改革是由阿列克谢·沙赫马托夫(英语:Aleksey Shakhmatov)准备并于1917年革命后不久推出。

沙赫马托夫主导的1917年5月11日推出的俄语拼写法简化研讨会最终决议构成了很快被教育部接受的新方案的基础。

俄语正写法通过统一一些形容词性或者代词性质的屈折,替换ѣ为е、і(取决于莫斯科发音的语境)/ѵ为и,ѳ为ф,去掉旧有不发音的,包括词尾辅音后面的ъ(硬音符号)(由此几乎去除了古斯拉夫语言开音节体系最后的活化石)而被简化。例如Рыбинскъ变成Рыбинск(雷宾斯克)。

1917年12月阿纳托利·卢那察尔斯基主管的教育人民委员会发布命令说明“所有州、政府机关和学校无一例外都应开展向新正写法的过渡而不拖延……从1918年1月1日起所有政府和州的出版物,定期的……和非定期的”以新的拼写法编印发行。这一命令几乎等同于五月会议推出的提案,而且带有1918年10月苏联人民委员会发布的命令的实质内容做出的小的修改。

由此,私人出版物会以旧式(或更广泛实用的)正写法正式出版。该命令禁止人们用旧有的规范方式教学。只有在同时违背新旧规范的情况下考虑给出拼写法。

然而事实上,苏联政府很快建立起印刷业的垄断,并对布告执行的满意程度非常注重。一个常见的做法是不仅从印刷车间清除І、Ѳ和Ѣ,而且清除Ъ。由此撇号替代Ъ作为隔音符号的做法广泛传开(如 подʼём、адʼютант 而不是 подъём、адъютант)并被视为改革的一部分(即使是在人民委员会看来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然而一些学术上的印刷品(与革命前编印出版的旧作品、文献及印刷品有关联的)以旧式正写法出版(除了扉页以及preface)直到1929年。

俄国及后来苏联铁路上运行的铁路机车的名字带有І、Ѵ和Ѳ。即使正写法改革,这些名字一直没有变,直到1950年代这些铁路机车不再使用。

一些白俄移民的出版物直到1970年代仍旧出现旧式正写法。

这次改革减少了许多不再被语音所支持的正写法——例如复数词的性的不同和需要掌握的以Ѣ拼写的单词的一长串列表(在语言学者间争议的上述列表的组成,以及彼此互冲的不同的拼写指引)。

这次改革带来书写及排版上的便利,因为排除了词尾Ъ——依据列夫·乌斯宾斯基(英语:Lev Uspensky)的计算,新正写法拼写的文字缩短了三分之一。

这次改革从俄语字母中移除了成对的完全字面上的同音异义语(也就是Ѣ和Е、Ѳ和Ф、还有И、I和Ѵ三字母组),使之更贴近于俄语通常的音韵体系。

尽管1918年法令以来没有任何重大改变,争论和起伏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持续。

1930至40年代期间,ё在印刷出版物中的用途增加,可能的原因是斯大林不能在字母之间做区别,虽然没有相关用途的指引出版。人民委员在1930年代努力整理相关规则,后来因为二战而停止,直到斯大林的最后一年也没有恢复。

俄语正写法和标点符号规则的汇编于1956年出版,但只引入了当时很小一部分的正写法的改动1956年的汇编额外包含了1930年代发展出来的有关标点符号的新规则的解释,以及1918年法令当中没有明文规定的内容。

有名的新一轮争议随着A. I. Efimov在1962年3月23日消息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而展开。这篇文章提出进一步的改革以贴近语言的语音表达。随着报纸与期刊上的反复讨论,一个新的正写法委员会在苏联科学院俄语研究所主导下于1962年开始工作。委员会于1964年发布报告《Predloženija po usoveršentvovaniju russkoj orfografii》。报告的发布引起了报纸、期刊、广播和电视上的广泛讨论,还有超过10,000份信件寄入研究所。

对文章的回应指出简化俄语拼写的需求是由于苏联以俄语为国内交流的语言以及东西方阵营日益增加的对俄语的研究。对俄语的非母语使用者的指引成为进一步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显示出Efimov去掉阴性名词词尾的ь的建议的阻力,这有助于帮助学习的人分辨词性。另外Efimov声称不适当的增加小学的教学实践是在专注于正写法,而不是发音和形态。Efimov主张已有的正写法从格罗特的汇编以来没有本质上的变化,而且只是使正写法贴近语音学上的实现,并且去除了一些例外和变种,可以投入适当的注意力到修辞和“语言文化的发展”。国家的关注点在于作为俄罗斯人的语言,作为国语,作为国内交流的语言延续至今的俄语的合理的教程。

相关

  • 规律规律,又叫法则,马克思主义对此范畴的定义及定性如下:规律是事物、现象和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只能认
  • 继承继承(英语:inheritance)是面向对象软件技术当中的一个概念。如果一个类别B“继承自”另一个类别A,就把这个B称为“A的子类”,而把A称为“B的父类别”也可以称“A是B的超类”。继
  • 艾森豪威尔主义艾森豪威尔主义(英语:Eisenhower Doctrine)是指美国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于1957年1月5日提出的一份演说,意旨若中东国家受到另一个国家武装侵略,可以跟美国提出经济或军事上的
  • E/Z标记E/Z标记(或E/Z协定),为IUPAC为区别双键的立体化学结构所制定的命名法,常用于有机化学。它可决定三或四个取代基的双键结构,为顺反标记的延伸。根据顺序规则(Cah-Ingold-Prelog pri
  • 卡 (法老)卡(Qa'a)是古埃及第一王朝的最后一位法老。其位于阿拜多斯的陵墓十分庞大,面积达到了98.5×75.5英尺(或30×23米)。据曼涅托之记载,卡的统治期长达26年——如果卡即为其书中记载的
  • 斑马马斑马马(zorse),亦有译为“斑马兽”、“斑驹”,是公斑马与雌马杂交所生的后代,而马斑马(hobra)则是公马与雌斑马所生的后代,两者都是人类蓄意使其交配所产生的动物。斑马马,属混种
  • 博比·科林斯罗伯特 "博比"·杨·科林斯(英文:Robert "Bobby" Young Collins,1931年2月16日-2014年1月13日)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Govanhill,以其在凯尔特人、埃弗顿、利兹联的魅力在足球界见称。
  • 米歇尔·雷诺米歇尔·雷诺(法语:Michel Raynaud,1938年6月16日-2018年3月10日),生于法国里永,法国数学家,法国科学院通讯院士。他的研究领域是代数几何。他早年师从格罗滕迪克。1967年成为巴黎第
  • 何拔儒何拔儒(1863年-1955年),四川绵阳盐亭人,学者。何拔儒1863年出生于四川盐亭天垣榉溪河畔珠瑙沟,30岁时考中秀才。早年整理天垣一带关于上古历史的民间传说,1902年临摹天垣龟碑上盘古
  • 苻廋苻廋(?-368年),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人物,前秦开国皇帝苻健的第十子。前秦皇始元年(351年)正月二十日,苻健即天王、大单于位,立国号为大秦,改年号为皇始,封苻廋为魏公。次年,苻廋进封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