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与水悖论

✍ dations ◷ 2025-08-26 22:33:25 #钻石与水悖论

钻石与水悖论是指如下悖论:水非常有用,但在市场上价格很低;钻石几乎没什么用,但在市场上价格很高。该悖论也称作价值悖论,曾被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在著作中讨论,包括柏拉图的《Euthydemus》、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亚当·斯密的著作《国富论》等。此一理论在台湾教科书中常被称作“钻石与水的矛盾”,即是中国俗谚中的:物以稀为贵。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

没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能用它交换的货物却非常有限;很少的东西就可以换到水。相反,钻石没有什么用处,但可以用它换来大量的货品。


众所周知,钻石对于人类维持生存没有任何价值(使用价值),然而其市场价值(价格)非常高。相反,水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其市场价值(交换价值)却非常低。这种强烈的反差就构成了这个悖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若不考虑市场上的其他因素,沙漠地区的水比钻石贵,或者是需求面的因素。就供给面来说,水的数量非常大,且几乎随处可见(如果不考虑荒漠干旱地区,地球上几乎处处都有水,包含大气层中的水汽);而钻石呢,是蕴藏在地表底下,且必须经过时间与适当的条件产生(如果不考虑人工钻石而单纯考虑自然钻石),供给非常的少,因此水供给大,而钻石供给少,故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亚当·斯密通过阐明价值有两种不同的意思来解释这个悖论:


此外,他又解释了交换价值由劳动决定:


因此,斯密否定了价格和效用之间的必然联系。价格在本观点中,并不是从消费者的角度,而是和生产要素(即劳动)相关。边际主义的支持者们认为这种说法自相矛盾。

在公元1871年后欧陆和英国的几位新古典经济学创立者们破除了这个迷思,最有力的理论是奥地利经济学“边际主义”思想。最早是1871年的卡尔·门格尔,其著作《经济学原理》(或称《国民经济学原理》)之理论是从主观主义、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去对于物品的边际上之效益和需求去看,更是最早在经济学上提出“边际主义经济学”的人物。他是从消费者在每一单位新增商品或服务中得到的效用(满意度或收益)来论述。这个概念是从19世纪的经济学家们解决价格的基本经济意义发展而来,最后是由门格尔一起开创了奥地利学派的弗里德里希·冯·维塞尔定义了这个术语。

而艾尔弗雷德·马歇尔在1890年的著作《经济学原理》中则是提出“一般均衡理论”经济学(今日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和凯因斯学派经济学的始祖)。他介绍了约和门格尔同时代共同发展出边际分析的英国数理经济学家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约1871年)和1872年在瑞士也发现了边际理论的法国经济学者瓦尔拉斯(开创洛桑学派)的学说。这两派各自发展出来的边际学说都是使用数学公式来表达,但他们也是从“边际”的概念来解答过去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真实世界中的价格情形的迷思。一般均衡学说来自于19世纪前半的法国的数学家、数理经济学家古诺的供给和需求模型与瓦尔拉斯定律。

亚当斯密以来的一个难题,困扰了古典经济学家约一个世纪,正是在于古典经济学者曾尝试去寻找各种客观且不变的单位去衡量财货的价值。他们视“人不能缺水而生活”的生命现象为客观的叙述,并加以扩大去解释与生命和生活相关事务或财货的价值,而忽略了威胁到生存的情境只是生活中的一项极端又极不易发生的情况。由于个人的再需要程度决定于已消费了的财货数量,已消费的数量越多,个人再需要的程度就越低。因此,当经济学家以边际效用去解释再需要程度的大小后,水与钻石的矛盾便被化解了。

相关

  • 合理观测标志命名和代码观测指标标识符逻辑命名与编码系统(Logical Observation Identifiers Names and Codes,LOINC) 是一部数据库和通用标准,用于标识检验医学及临床观测指标。LOINC数据库旨在促进临
  • 加冠典礼加冠典礼、授帽仪式是护理学校为即将正式成为护理人员的护校生举行的一种仪式,用意在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意识及使命感,也代表护理科系的学生在接受老师们的戴帽之后,正式进入护
  • 苯乙胺苯乙胺(英语:phenethylamine或PEA),或称β-苯乙胺、2-苯乙胺,是一种生物碱与单胺类神经递质。苯乙胺有一个结构异构体,即α-苯乙胺或称1-苯乙胺,α-苯乙胺有两个立体异构体:(R)-(+)-
  • 孙子兵法竹简本——1972年出土的汉初抄本,是现今为止最早的版本 1935年中华学艺社影宋刻《武经七书》本 丁氏八千卷楼藏刘寅《武经七书直解》影印本《孙子兵法》,即《孙子》,又称作《
  • 冶金冶金学(英语:metallurgy)属于材料科学,是研究从矿石中提取金属,并用各种加工方法制成具有一定性能的金属材料的学科。冶金学也研究金属、金属互化物或其混合物(称为合金)的物理及化
  • 乔治·达尔文乔治·霍华德·达尔文爵士,FRS(英语:Sir George Howard Darwin,1845年7月9日-1912年12月7日),英国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是查尔斯·达尔文和艾玛·达尔文的第二个儿子(所有儿女中排行
  • 约翰·缪尔约翰·缪尔(英文:John Muir,1838年4月21日-1914年12月24日)是美国早期环保运动的领袖。他写的大自然探险,包括随笔、专著,特别是关于加利福尼亚的内华达山脉的描述,被广为流传。缪
  • 人参汤理中丸,源于《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人参汤,即将本方改作汤剂。
  • 电中性在电磁学里,电荷(英语:electric charge)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称带有电荷的物质为“带电物质”。两个带电物质之间会互相施加作用力于对方,也会感受到对方施加的作用力,所涉及的
  • 关键期假说关键期假设(英文: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论的假说,关于人是否存在一个语言学习的关键年龄段。 该假说一般认为,存在一个理想时期更容易受语言环境影响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