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生悠悠

✍ dations ◷ 2025-02-23 20:39:34 #日本记者,1873年出生,1941年逝世,石川县出身人物,东京大学校友

桐生悠悠(1873年5月20日-1941年9月10日)是一名日本记者、评论家,出生于石川县。其本名为桐生政次(きりゅうまさじ)。

他在明治末期到昭和初期发表了大量反权力、反军事的言论,惹来不少麻烦,其中最有名事件的是,他曾在信浓每日新闻上发表一篇社论,名为《嗤笑关东防空大演习》(関東防空大演習を嗤う),预言遭到都市空袭的日本必将败北,引发不少争议。

桐生悠悠出生于1873年,是金泽市一个贫穷的旧加贺藩士家庭的三男。在旧制第四高等学校求学过程中,他与小学以来的好同学德田秋声交往渐笃,于1892年(明治25年),为了成为小说家的志向而一起退学,前往东京。但在东京的发展并不成功使他只好返乡,于1895年(明治28年)再次来到东京,进入东京法科大学政治学科,追随法学家穗积八束、一木喜德郎学习。

毕业后,他曾经担任过东京府的职员、下野新闻的主笔等等,也曾在保险公司、出版社上班。在1903年(明治36年)他进入大阪每日新闻,但因为没有得到满意的执笔机会,因而辞职。在1907年(明治40年),他转而在大阪朝日新闻服务,但因为大阪朝日新闻通信部关闭而改到东京朝日新闻上班,并以匿名身份发表了一篇名为“べらんめえ”的时事评论。

桐生悠悠在1910年(明治43年)离开东京朝日新闻,就任信浓每日新闻的主笔。在1912年(大正元年)举行明治天皇的葬礼时,一名名为乃木希典的陆军大将自杀。桐生悠悠立刻撰写了一篇名为《陋习打破论─乃木将军的殉死》(陋習打破論――乃木将軍の殉死)的社论,希望能引发回响。1914年(大正3年),他批评有关西门子事件的政友会,但由于他的上司,信浓每日新闻社长小坂顺造是属于政友会的众议院议员,桐生悠悠因而被迫离职。

同年,他转而在新爱知新闻担任主笔,因而前往名古屋。在任职期间由于他在社论专栏“缓急车”持续发表反权利、反政友会的论述,因而抵触了新爱知新闻亲近政友会的基本调性。此外,也疲于与名古屋新闻(调性亲宪政会)的销售竞争,因而辞职。桐生悠悠在1924年(大正13年)以无党籍的身份参选第15回众议院议员选举,但不幸落选,自此之后他度过了数年失业负债的生活。

1928年(昭和3年),由于当时信浓每日新闻的主笔风见章为了参加众议员选举而辞职,桐生悠悠再度回到信浓每日新闻担任主笔。如同先前,他又发表了一连串反军事的社论。除此之外,在这个时代,桐生的立场开始转向批判马克思主义,这再度抵触了因前任主笔风见章而左倾的信浓每日新闻的色彩。

1933年(昭和8年)8月11日,桐生悠悠撰写了名为《嗤笑关东防空大演习》的社论。这篇社论主要是在批判当年以东京市为中心,关东一带所举行的防空演习。

在这篇文章中,桐生悠悠提出,东京的木造房屋很多,在敌机的空袭之下将遭焦土化,受害的程度将会和关东大地震差不多。此外,他还预言12年后日本各都市遭空袭的惨状。他在报导中提出:“所以,在关东上空、帝都(指东京)上空迎击敌机就等于是我军败北”(だから、敵機を関東の空に、帝都の空に迎へ撃つといふことは、我軍の敗北そのものである)、“要言之,空战就是……发动空袭的一方胜利,被空袭的一方败北。”(要するに、航空戦は...空撃したものの勝であり、空撃されたものの負である)这样的言论遭受陆军的强烈抨击,长野县的在乡军人会也发起了拒买信浓每日新闻的抗议活动。桐生悠悠在同年九月,被强迫离开信浓每日新闻。

自此之后,桐生悠悠一直到他逝世的八年之间,都在名古屋主导著“名古屋读书会”。这段期间,他编写以部分翻译他本人推荐的外国书籍为主的读书会会志《他山之石》。他的言论活动也就局限在会志卷头以及专栏“缓急车”。杂志中曾介绍过的书籍著者包括赫伯特·乔治·威尔士、哈洛·约瑟夫·拉斯基、保罗·瓦勒里等等,桐生阅读领域的广泛,可见一斑。当时名古屋的丸善书局,曾说“悠悠是我们最棒的客人”。

1941年(昭和16年)9月10日、太平洋战争开战三个月后,桐生悠悠因喉头癌而去世,享年68歳。在他去世之前,因为对自己的死期有所觉悟,因而写了‘他山之石’的废刊问候辞。在这篇问候辞,他正确的预言了数年后日本的战败。

“(前略)近来,小生的痼疾咽喉癌严重恶化,就连流体也难以下咽,似乎不久之后就不得不离开尘世。虽说小生宁可欢喜地从这个渐渐往畜生道堕落的地球表面消失,但是小生对于无法看到战后的军队大整肃而早早洒手尘世这件事,不管怎样都感到无比的遗憾。 昭和十六年九月十日 他山之石发行者 桐生政次”

同年9月12日,在桐生悠悠葬礼举行的当天,宪兵将由当局发下的《他山之石》停刊命令递给桐生的儿子时,桐生的儿子脱口而出父亲的一个短句“暴风雨的夜晚,蟋蟀仍将继续鸣叫”(蟋蟀は鳴きつづけたり嵐の夜),后来这句话后来也被刻在桐生悠悠的墓碑上。

相关

  • 浙江绍兴皖系是北洋军阀的派系之一,主要人物是段祺瑞、徐树铮、卢永祥、吴光新、曾宗鉴、倪嗣冲、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等。皖系领袖段祺瑞原籍安徽(皖),皖系故以此得名。段祺瑞一度曾
  • 兽头亚目见内文兽头亚目(学名:Therocephalia)意为“兽的头部”,是兽孔目兽齿类的一个已灭亡演化支,存活于二叠纪中晚期到三叠纪。兽头亚目以它们巨大的头骨与牙齿为名,它们可能是群成功的
  • 先天性免疫缺乏症严重复合型免疫缺乏症(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缩写 SCID),泛指一群罕见的先天遗传性疾病,患者因为免疫功能缺乏,导致严重的重复性感染,来源包括细菌、病毒及霉菌。若未
  • 行动宣传行动宣传(英语︰Propaganda of the deed)(法语︰propagande par le fait)是对政敌进行暴力行为以此启发群众催化革命的一个概念。行动宣传可采取多种形式,但在许多情况下使用暴力侵害
  • 河南省潢川幼儿师范学校河南省潢川幼儿师范学校是位于河南省潢川县的一所幼儿师范学校,是河南省9所幼儿师范学校之一。清光绪三十三年九月(1907年9月),光州师范传习所在南城西街创办,此为潢川师范教育的
  • 朝元图《朝元图》是元代泰定三年(1325年)由马君翔等人绘制在永乐宫三清殿殿内的壁画,描绘了道教诸神朝拜元始天尊的故事。《朝元图》是中国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元代壁画。
  • 马克·里朗斯大卫·马克·里朗斯·沃特斯爵士(英语:Sir David Mark Rylance Waters,1960年1月18日-)是一名英格兰男演员、戏剧导演和剧作家。他是位于伦敦的剧场Shakespeare's Globe的首位导
  • 冲洗冲洗 (又称底片冲洗) 是一种利用化学方法, 让底片或相纸在曝光之后产生正像或负像的过程。 这个过程让底片上的潜像 (不可见且容易受可见光破坏) 转变为稳定可见的影像。大多
  • 平乐镇 (邛崃市)平乐镇,是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所辖的一个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离邛崃市区约18公里,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30708人(2000年)。平乐镇人民政府驻新兴街139号。平乐镇古名平落,早
  • 4-硝基苯胺4-硝基苯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6N2O2。它是具有氨基和硝基的双官能团化合物。在工业上,4-硝基苯胺由4-硝基氯苯的氨化反应得到:实验室里则通过苯胺的硝化反应制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