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条目汇整台湾各县市文化资产(包括暂定及审查中尚未列入者)遭遇火灾之情形。其中亦包括 《文化资产保存法》于1982年制定前之案例及立法后受瞩目之其他个案。
台湾历史建筑遭逢灾变,常常消失殆尽,虽然台湾虽然对于古迹文物要求须拟定防灾计划,进行防灾管理维护,但屡屡发生的火灾事故,凸显台湾文化古迹对于防火管理机制之轻忽。除此,许多未登记古迹的古厝因为位于都市更新区域,乡土人士为免建商拆除通常都会提请登记,但多是在送文物审查期间便突遭遇祝融,此类事件亦暴露了台湾文化资产保存所面临的挑战,但也由于其特殊性而引起舆论重视及讨论。
本表选择列入的标准,并不仅限于已受到公部门文化资产审议后,公告指定和登录的文化资产,而是包含所有具备特定时代之不可再现的技术与风格等,具有历史保存意义之构造物。以一些依照原貌修复或重建,并于受灾前或者之后被指定登录受到保存的案例(如西门红楼、林家花园来青阁、松山烟厂、抚台街洋楼等)为例,本表所选择之受到火灾的建筑案件,如果没有因为完全被焚毁、无法重建而留存至今,也皆因其反映时代精神或特定时空之社会背景,而具有被指定成为法定文化资产的潜力和可能性。
长期以来在台湾均有被指定古迹或指定后古迹被无名火焚毁之案例,古迹发生火灾之主要原因分为:
以美国为例,其主要古迹火灾发生原因为配电系统起火,平均占所有古迹火灾的24.6%,其次即为人为纵火,占总数18.3%,然在台湾的案例中,由于大量指定或尚未指定之文化资产长期遭弃置,没有配备电力,因此被确定为配电系统起火之案例极少。此五种主要火灾发生原因中以人为纵火最难防范,即便知道谁有纵火的可能,但碍于法令不周、罚则不明、政府相关单位未尽监督保护之职责、民众漠视,进而使有心人能轻易达到毁坏目的。在过去的案例中,许多案例都遭到质疑与古迹本身的条件或改建利益有关,但仍有被纵火犯随机点火之案例。
以下依相关资讯条列各文化资产遭遇火灾的情形
旗山区
冈山区
盐埕区
下营区
宅内里
中正区
鹿港镇
西区
以下为疑似或确定遭纵火之各文化资产物件
人权运动↗(劳工运动↗ · 原住民族运动↗ · 农民运动↗ · 性别平等运动↗)
政治运动↗ · 司法改革运动↗ · 媒体改革运动↗ · 环境运动↗ · 文化保存运动↗ · 学生运动↗ · 食品安全运动↗ · 体育改革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