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之恶

✍ dations ◷ 2025-08-10 23:22:30 #必要之恶

必要之恶(英语:necessary evil)是为了实现好的结果而必须发生的恶事。它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英语:Lesser_of_two_evils_principle)”中较轻的一方。

根据《牛津英语词源词典》,必要之恶一词源于希腊语,最早用来描述婚姻。在英语中这一词汇最早见于1547年,用于形容一位女性:156。

另一例较早的用法见于托马斯·富勒(英语:Thomas Fuller)1642年的著作《神圣之国(英语:The Holy State and the Profane State)》,其中形容弄臣为“朝堂上必要之恶”:182。

美国政治家托马斯·潘恩1776年的著作《常识》中形容政府在最好的情况也不过是“必要之恶”:112。

“恶”(evil)可以形容道德(morality)上的邪恶;但它也可以仅描述行为结果:当人的行为造成了损害时,称其为恶的。

“必要之恶”可以表达一种不便或者不快,而非道德上邪恶的事情。以富勒所言为例,指称弄臣为必要之恶,并不意味着弄臣是道德败坏的人抑或有邪恶目的。又如,有人评论文书手续是一种必要之恶:“即便厌恶它也必须谨慎处理,因为任何微小的错误都可能带来损失。”:143显然这也并非在谴责文书手续是邪恶的。

有观点从道德角度明确批判“必要之恶”,因为善人不应作恶:“必要之恶这一概念应当被彻底否定。邪恶不会成为必要,容忍邪恶即是助长放任。应当不计代价地彻底拒绝和避免邪恶,而不是无可奈何地参与邪恶之事。把恶事称为必要之恶,即是以恶小而为之。”:225

进而有观点主张,如果一个系统中存在被评判为恶的部分,就应当以能避免作恶的系统替代之。例如关于英国国会中的政党,有这样的评论:

将事物称为必要之恶(例如考试,又例如政党),是放弃自己的道德。“必要之恶”是自相矛盾的。必要之事不会成为邪恶。如果恶事不可避免,道德就已经沦丧了。必要与恶,两者如果不否定其一,我们将陷入一个诡异的循环。所以要么是必要而不邪恶的,要么是邪恶而不必要的。一个系统如果接纳必要之恶这一概念,也就会无视“恶”这一概念。不管在哲学上如何论述必要之恶,这一谬论是党派所使用的借口,如果不称之为必要之恶,很多主张就会变得难以启齿。
如果他们要坚持“必要”,他们应当说:“不要因为一个人无可避免地做了恶事就施以责罚:那就不是做恶而是不幸、是可悲的。同样地,若事有必要,政党的作为也不是在作恶。”然而这样说即是承认他们知道政党作恶。故而他们应当放弃“必要”的判断,而一旦他们承认事非必要,也就失去了正当化自己所作所为的托辞。:205

意大利医师菲利普·马泽伊在1770年给美国政治家托马斯·杰斐逊的信件中说,必要之恶是一种限制,使得更大的恶事不会发生:“如果不作必要之恶,则更大的恶事将无可避免地发生。法律即是一种必要之恶:它使我们无法做一些事,不得不做另一些事,如此一来就剥夺了我们的一部分的自由——而自由是最重要的。然而若没有法律,谁知道将会变成什么样?”:427

相关

  • 胆癌胆癌是发生在胆部的恶性肿瘤,常见的有胆管癌、胆囊癌和肝外胆管癌三种。胆癌并不常见,通常会发生在六至七十岁人士身上。原发性胆管癌较少见,性别以男性为多。中上腹及右上腹疼
  • 阿龙·贝克亚伦·特姆金·贝克(英语:Aaron Temkin Beck,1921年7月18日-),美国精神病医生,同时也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精神病学的名誉教授。他是认知疗法之父,他开创性的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抑
  • Psychiatry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精神病学目前是一门医学专科,内容是关
  • 三国协约三国协约(英语:Triple Entente;法语:Triple-Entente)是指英国、法国和俄罗斯在1907年签订的互相谅解和互相支持的协议。“triple”同时是英文和法文词语,意为三倍,而“entente”则
  • 犬科依据世界动物名称数据库犬科动物包括狗、狼、豺、狐狸等。犬科动物是地球上较为成功的一种肉食哺乳动物。犬科家族包括大约三十七种现存的狼、胡狼、狐和其他野生动物及家犬
  • PMIDPMID(PubMed唯一标识码,PubMed Unique Identifier),用于为PubMed搜索引擎中收录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等领域的文献编号。截至2010年,超过1千9百万有关生命科学和医学的文献、书籍等已
  • 林地疏林是一个植被主要为树木的土地,疏林为森林的一种,和森林的不同处在于两者的树冠。在森林中,大部分的树冠都是相连的。因此,阳光不能轻易的到达地面;疏林则容许阳光透入地面,但仍
  • 水枧头水枧头 ,是新北市淡水区的一个地名,位于该区东部,范围大致为水源里不含西南端凸出部分、树兴里东北部条状地区。台湾清治末期至日治前期,水枧头地区为一街庄,称为“水枧头庄”,隶
  • 蜀语蜀语,又称为巴蜀语、蜀方言,是西汉至元代流行于巴蜀地区(现中国四川省及重庆市一带)的主要语言,是古汉语的分支之一。由于明初与清初的两次“湖广填四川”大移民运动使巴蜀地区的
  • 德国南方集团军World War IIGerd von RundstedtErich von Manstein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德语:Heeresgruppe Süd)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纳粹德国德意志国防军的一个集团军。南方集团军群最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