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饱和醛酮

✍ dations ◷ 2025-04-04 07:49:45 #不饱和醛酮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即共轭的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包括醛、酮、酯、腈、(硝基化合物)等,但一般指α,β-不饱和醛酮,简称不饱和醛酮。它们在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也就是含有一个1,2-碳氧羰基与3,4-碳碳双键形成的1,4-共轭体系。如果共轭的双键数增多,则还可以产生1,6-、1,8-等类型的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这其中最简单的例子是丁烯酮(MVK),CH2=CHCOCH3。对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加成反应有三种类型:对碳碳双键的1,2-亲电加成、对碳氧双键的1,2-亲核加成以及对整个共轭体系的1,4-共轭加成。采用哪种反应机理,与反应试剂和底物的位阻和其他性质有很大关系。一般地讲,羰基在这些化合物中具有吸电子效应,使烯烃钝化,不易与亲电试剂(如溴、氯化氢)发生亲电加成反应;但对于羰基来讲,它在这些化合物中活化,更易与亲核试剂反应。用不对称亲电试剂加成时,氢通常加在α位上。β-羟基醛、酮可以很容易地脱水生成α,β-不饱和醛酮。另外,羟醛缩合反应、Perkin反应、Claisen-Schmidt反应、丙二酸酯合成、Knoevenagel缩合反应、Meyer-Schuster重排反应等途径也是合成此类化合物的常用方法。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可以和提供亲核碳负离子的给体发生Michael加成反应,有些也可以发生Nazarov成环反应(环化得到环戊烯酮)和Rauhut-Currier反应(二聚)。

相关

  • FMA解剖学基础模型,又称解剖学基础模型本体(Foundational Model of Anatomy Ontology, FMA),是解剖学领域的一部参考本体。它是对生物体典型的表现型结构的符号表达形式;FMA是一部由
  • 犹大·哈-纳西犹大·哈-纳西(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T
  • Collin College科林学院(英语:Collin College),又名柯林郡社区学院(Collin County Community College),是位于美国德州科林县的一所社区学院,其总部位于麦金尼的科林高等教育中心(CHEC)。 科林
  • 淋巴管炎淋巴管发炎(英语:lymphangitis)指的是病灶处到远端的淋巴系统之间,淋巴管的发炎或感染。最常见的病因是化脓链球菌(英语:Streptococcus pyogenes) (A组 链球菌),其次为申克氏孢子丝菌
  • 德雷克公式德雷克公式(Drake equation),又称萨根公式(Sagan equation)或格林班克公式(Green Bank equation),是由天文学家法兰克·德雷克(Frank Drake)于1960年代提出的一条用来推测“可能与我们
  • 编码区基因的编码区(英语:Coding region),亦称为“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或“CDS”(Coding DNA Sequence),是指DNA或RNA中由外显子组成,编码蛋白质的部分。该区域的边界范围从靠近5′
  • 浸润浸润或不浸润是两种互斥的物理现象。如果液体对固体浸润,同时固体内部存在毛细管,那么因为毛细作用,液体会渗透到固体的内部。浸润指液体与固体发生接触时,液体附着在固体表面或
  • 王铭铭王铭铭(1962年-),福建省泉州市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曾任北大人类学研究所所长。2003年,因其涉嫌抄袭哈维兰的著作而被撤职。王铭铭是中国较早因学术道德问题而受到处罚的学者
  • 阿莫迪欧·阿伏伽德罗阿梅代奥·阿伏伽德罗(Amedeo Avogadro,1776年-1856年),意大利化学家,生于都灵。全名Lorenzo Romano Amedeo Carlo Avogadro di Quaregua。1811年发表了阿伏伽德罗假说,也就是今日
  • 玻璃陨石玻璃陨石,中国古代称雷公墨,是一类天然形成的玻璃物体,目前一般认为是大型陨石碰撞地表时,地表岩石和陨石被快速加热融化溅起后,下落并冷却而形成,但也有少数研究人员认为其是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