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藏

✍ dations ◷ 2025-07-29 12:05:02 #大藏经

《嘉兴藏》,全称《明嘉兴楞严寺方册本大藏经》,又称《楞严寺藏》、《明本》、《万历藏》、《径山藏》,为一部非官方大藏经,也是第一部方册大藏经。

万历七年(1579年),嘉兴人袁了凡在云谷会参禅时,与幻余、法本二法师重新提出刻方册藏经之议。五台居士陆光祖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写就《摹刻书册大藏经缘起序》。万历十四年(1586年)秋,由紫柏真可、密藏道开、憨山德清等筹划,陆光祖和兴办义学的沙门担任校对。经费预定三万两,在十年内完成。

万历十七年(1587年),楞严寺紫柏真可大师首倡刻印于山西文殊菩萨化现之地——五台山妙德庵开雕方册藏经,一年内共刻500多卷。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刻印工程移至浙江余杭县的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和寂照庵内继续校刻。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真可被陷害入狱而死,德清流放到南海。刻经之事在陆光祖、冯梦桢、袁了凡等人的赞助下,分别在嘉兴、吴江、金坛、虞山等地照径山版的格式分担刻印。直到崇祯年间仍进度缓慢,直到清朝康熙十五年(1676年)嘉兴楞严寺完工,由嘉兴楞严寺集中经版印刷流通。统一收贮于径山寂照庵和化城寺,因而得名《径山藏》,而请印接洽及装订发售则在嘉兴楞严寺。康熙年间,将全部板片移于楞严寺与装订发售一并进行,世称《嘉兴藏》或称《楞严寺藏》、《万历藏》等。又因其是方形线装本,不同于其他木版大藏经的卷轴装和经折装,也称《方册大藏经》。

此大藏经初刻时每版两个半叶,每半叶10行,每行20字,以一寸梨木板双面雕造。正藏1654部,6956卷,千字文编号始于“天”终于“鱼”,有678函号,与南北藏数目相同,但改为方册线装本,每函可收3至4号,因此实际正藏只有210函。续函95函,又续函47函,均未编号。全藏共352函,2141部,12600余卷。康熙十六年(1677年)以后抽去续藏5函、又续藏4函,用于钱谦益等人著作,内容也略有变动,计343函,2090部,12600余卷。国家图书馆、北京佛教协会藏有全藏。

《嘉兴藏》收录的佛教典籍主要是明朝和清朝初期中国僧人和居士著述的,有600余种。该藏除了改变历来佛经沿用的折装式装帧为轻便的线装书册式外,主要是在《续藏》和《又续藏》中收集了大量的藏外著述,内容包括疏释、忏仪、语录等。与唐朝《开元释教录》、北宋《开宝藏》、金朝《赵城金藏》、元朝《元官版藏经》、明朝《洪武南藏》、《永乐北藏》、《永乐南藏》、清朝《乾隆大藏经》相比,《嘉兴藏》规模最为巨大,内容最为丰富,历来被认为是汉传佛教最完整的一部典籍。

相关

  • 节日节日,是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节日。一些节日源于传统习俗,如东亚的新春,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重阳节等。有的节日源于宗教,比如圣诞节、复活节
  • 490110 数学 12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130 力学 140 物理学 150 化学 160 天文学 170 地球科学 180 生物学210 农学 220 林学 230 畜牧、兽医科学 240 水产学310 
  • 胆色素胆红素(英文:Bilirubin)是胆色素的一种,是人类胆汁的主要色素,呈橙黄色。它是体内血红素的主要代谢产物,有毒性,可对大脑和神经系统引起不可逆的损害,但也有抗氧化剂功能,可以抑制亚
  • 刘慈欣刘慈欣(1963年6月23日-),生于北京,祖籍河南罗山,中国当代科幻作家,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创作,1999年6月起在《科幻世界》杂志上发表多篇科幻小说和科幻随笔,并出版了多部长篇科幻小
  • 鼻化韵鼻化元音(nasal vowel、半鼻音、鼻腔元音)是发音时气息从口腔和鼻腔同时流出的元音。国际音标及葡萄牙语都采用“~”标示鼻化。
  • 贞观政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贞观政要》《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历史文献,为唐代史学家吴兢所撰,共有十卷,分四十篇。 在四库全书之中
  • 构造应力场构造应力场(Tectonic stress field),是指由地球构造运动引起的某一瞬间岩石圈上各点应力大小和方向的总和。该项研究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在构造理论、地
  • HD 12661HD 12661是一颗位于白羊座的黄矮星,它的质量和体积稍高于太阳。它的年龄约70亿年,已知有两颗系外行星存在。HD 12661的视星等是7.42,必须以口径6公分以上望远镜观测。视差方式
  • 米哈拉尼德王朝米哈拉尼德王朝源自一个伊朗的家族,这个王朝在公元330年到821年之间统治在高加索的几个地区。他们自称是波斯萨珊王朝的后裔,其实他们的祖先是波斯帕提亚人。一位萨珊人的远亲
  • 牛兆濂牛兆濂(1867年-1937年),字梦周,号蓝川,清朝陕西蓝田人。牛兆濂幼年过目成诵,光绪十年(1884年)肄业于关中书院。光绪十二年(1886年)补廪膳生员,并被聘为塾师。曾讲学于蓝田芸阁书院、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