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有机疏散理论
✍ dations ◷ 2025-07-18 23:25:25 #有机疏散理论
有机疏散理论(英语:Theory of Organic Decentralization),是芬兰学者埃列尔·萨里宁在20世纪初期针对大城市过分膨胀所带来的各种弊病,提出的城市规划中疏导大城市的理念,是城市分散发展理论的一种。他在1943年出版的著作《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The City - Its Growth, Its Decay, Its Future)中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从土地产权、土地价格、城市立法等方面论述了有机疏散理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有机疏散理论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或技术性的指导方案,而是对城市的发展带有哲理性的思考,是在吸取了前些时期和同时代的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在对欧洲、美国一些城市的发展中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思考后的结果。有机疏散理论的提出者萨里宁认为,卫星城确实是治理大城市问题的一种方法,但他认为并不一定需要另外新建独立于中心城市的卫星城,而可以通过建立与中心城市有密切联系的半独立的城镇,来定向发展达到同样的目的。因此,他提出对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进行调整的有机疏散理论。萨里宁的理论来源是,利用对生物和人体的认识来研究城市,认为城市由许多“细胞”组成,细胞之间有间隙,有机体通过不断地细胞繁殖而逐步生长。大城市一边向周围迅速扩散,同时内部有出现了被称之为“瘤”的贫民窟,而且贫民窟也在不断蔓延,这说明城市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变化的有机体。沙里宁将交通要道视为动脉、静脉;将街区内道路视为毛细血管;将城市的不同功能区视为有机体的不同的器官。1915年,萨里宁与贝特尔·荣格受一家私人开发商的委托为芬兰的赫尔辛基新区蒙基涅米-哈加制定了一个17万人口的扩展方案,也称“大赫尔辛基”方案。方案符合有机疏散理论的原则,主张在赫尔辛基附近建立一些半独立的城镇,定向疏导城市,以控制城市的进一步扩张。除此之外,有机疏散理论在战后许多城市的规划工作中得到应用,具有世界性的影响。但是1960年代以后,有许多学者开始对有机疏散理论这种将其他学科的规律套用到城市规划中的简单做法提出了质疑。
相关
- 流体静力学流体静力学(Hydrostatics)是连续介质力学的分支学科流体力学的子学科。流体静力学研究流体(诸如气体和液体)静止时的现象以及相关力学行为的科学。这样的现象和行为可以用数学表
- 楔形文字幼发拉底河 · 底格里斯河乌鲁克 · 乌尔 · 埃利都 启什 · 拉格什 · 尼普尔 阿卡德帝国 · 库提 乌尔第三王朝 · 伊辛第一王朝 · 拉尔萨 · 伊辛第二王朝古巴比
- 技术成熟度曲线技术成熟度曲线(The Hype Cycle),又称技术循环曲线,光环曲线,炒作周期,指的是企业用来评估新科技的可见度,利用时间轴与市面上的可见度(媒体曝光度)决定要不要采用新科技的一种工具
- 奥希替尼奥希替尼 (英语:Osimertinib,又名奥沙替尼) 是一种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 它由阿斯利康公司开发,为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该药物于2017年被FDA和
- 固定翼飞机固定翼飞机(英语:Fixed-wing aeroplane),简称定翼机,常被再简称为飞机(英文:aeroplane, airplane),是指由动力装置产生前进的推力或拉力,由机身的固定机翼产生升力,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重
- 中子数中子数是一核素所具有中子的数目,常以符号N作标示。中子数会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例如:锕系元素具有奇数中子的,常为可裂变物质,偶数则物性较安定,可裂变物质较少。中子数很少被独
- 精氨基琥珀酸合酶结构 / ECOD精氨基琥珀酸合酶(英语:Argininosuccinate synthase)或称精氨琥珀酸合酶是一种从瓜氨酸及天冬氨酸催化合成精氨基琥珀酸的酶(EC6.3.4.5)。它是负责尿素循环中的第3个
- 古巴导弹危机约翰·F·肯尼迪 罗伯特·法兰西斯·肯尼迪 肯尼·欧 唐纳 罗伯特·麦克纳马拉 马克斯维尔·泰勒 柯蒂斯·勒迈 小乔治·惠兰·安德森(英语:George Whelan Anderson, Jr
- 阵亡将士纪念日阵亡将士纪念日(英语:Memorial Day,是美国联邦法定节日,原名纪念日,或悼念日,又译国殇纪念日)是美国的一个纪念日,每年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悼念在各战争中阵亡的美军官兵。全国悼念
- 陈晓非陈晓非(1958年2月-),辽宁本溪人,地球物理学家。1982年取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专业学士学位。1985年取得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硕士学位。1991年取得南加州大学地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