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略减数分裂(Brachymeiosis)是子囊菌门真菌有性生殖中的一个假说,描述子囊菌在产生子囊时,比正常减数分裂多经过一次核聚变(英语:karyogamy)的过程。在此假说的描述中,子囊在产生子囊孢子时,当中的四个二倍体核会分裂成八个单倍体核。以目前的科学共识而言,简略减数分裂并不存在于任何真菌中。
子囊菌会借由形成雄配子囊及雌配子囊(即藏精器及藏卵器)来进行有性繁殖。藏精器会将单套的核传给藏卵器,使藏卵器便成为具有两个核的双核子囊,接着子囊内会发生核聚变并形成二倍体核,并经过一次减数分裂及一次有丝分裂后生成八个单倍体核的子囊孢子。1895年,在植物学家罗伯特·阿尔默·哈波(英语:Robert Almer Harper)的报告中,观察到子囊生成(ascogeny)之前藏卵器发生了第二次核聚变。这意味着在子囊中会产生四倍体核,而非二倍体核;正常有丝分裂不会改变染色体的倍性,但为了产出单倍体核,子囊需要进行第二次的分裂以降低其倍性,这种分裂在公元1908年被H. C. I. Fraser称为“简略减数分裂”。
随着许多与此假说矛盾的研究结果被发表,简略减数分裂的存在于20世纪的上半世纪一直备受争议。当更加进步的染色技术问世,研究人员们发现子囊中只发生一次减数分裂,且对于所有实验物种,包含先前就已经被认为会进行简略减数分裂的物种而言,都是如此。因此,这些描述双重核聚变的相关理论及简略减数分裂假说便在公元1950年左右被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