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血财产

✍ dations ◷ 2025-08-19 12:47:25 #1940年电影,拉登·阿里芬电影,印尼电影作品,印尼背景电影,印尼语电影,黑白电影,动作片,佚失影片

《溢血财产》(印尼语:,IPA读音:/harˈta bərˈdarah/;荷兰语:Bloedgeld)是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友联影业于1940年底推出的一部黑白动作片。这部电影由拉登·阿里芬(英语:Rd Ariffien)和R·胡(R Hu)执导,沙伦(英语:Saeroen)担任编剧,由宗德尔(Zonder)和苏拉斯特里(Soelastri)主演。故事讲述一个年轻男子成功说服一个吝啬的哈吉慷慨解囊,投身公益,并与他的女儿结为夫妻。

《溢血财产》在开斋节假期上映,宣传广告形容这是一部“场面壮观的印度尼西亚动作猛片”。宗德尔本身是马来武术好手,苏拉斯特里也是一个著名的格朗章(英语:Keroncong)歌手,他们都在电影里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本片获得外界的好评,报章上的评论也赞赏了演员的演技。本片至少上映到1944年,但如今很可能和同期制作的东印度群岛电影一样,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马占(Mardjan,乌江饰)受地主哈吉·杜拉赫曼(Hadji Doerachman,穆萨饰)的委托,向苏卡沙里(Soekasari)村村民追讨佃租(英语:Socage),要是他们交不起租,就强行把他们赶走。虽然杜拉赫曼知道马占的所作所为,他的女儿阿蒂卡(Atikah,苏拉斯特里饰)也劝过他出面制止,但是他始终无动于衷。

之后,马占和手下人把阿斯玛迪(Asmadi)、他妻子芝芝(Tjitjih),还有他患病的母亲赶走,途中遇到阿斯玛迪的反抗,于是马占便出手打他,然后把他禁锢。与此同时,年轻男子拉赫玛特(Rachmat,宗德尔饰)到苏卡沙里村探望姑母。听到马占怎样驱赶村民之后,他在杜拉赫曼的家里找到马占和手下,想制止他们的行为,并与他们发生打斗,结果拉赫玛特不费吹灰之力,把他们一一打倒,马占他们也不得不按照他的意思,把阿斯玛迪放走。拉赫玛特回到姑母家,阿斯玛迪也回来了,却发现母亲被赶走后,没多久就去世了。他发誓要为母亲报仇。

一天,拉赫玛特听到一声尖叫,原来阿蒂卡看到了一条蛇,大受惊吓,当场昏倒。拉赫玛特把她救了回来,虽然他假装这样做只是为了接近她父亲,但是阿蒂卡恢复意识之后,还是感谢了他。之后,他们开始投身社会工作,也爱上了彼此。但是,杜拉赫曼不同意他们交往,也不愿意出资协助他们的工作,阿蒂卡只好拿出积蓄,变卖亡母的珠宝,为农村建设筹募经费。后来,马占听到他们坐在一起唱情歌之后,便慌慌忙忙地来到杜拉赫曼的寓所,声称拉赫玛特接近杜拉赫曼,只是为了侵吞他的家产,还说要把阿蒂卡娶回来。他也要求准备离开的杜拉赫曼在一封信上盖印。目不识丁的杜拉赫曼不但相信了他,还一一答应他的要求。

杜拉赫曼和马占筹备婚礼,同时不让阿蒂卡出门。拉赫玛特一听到马占要娶阿蒂卡回来,就来到杜拉赫曼的府上,打败马占和他的手下,然后带杜拉赫曼参观他和阿蒂卡帮忙建设的农村。杜拉赫曼一方面见识了农村的建设进展,另一方面又发现那边的村民很尊重他,而不是畏惧他,因为这村子就是以他的名义捐建的。现在他意识到,自己以前只顾赚钱的态度不是幸福的钥匙,还不如慷慨解囊,支援公益事业。

接着,两人在阿斯玛迪的陪伴下,回到杜拉赫曼的寓所,却发现马占和手下人优哉游哉的在他家的门前坐了下来。杜拉赫曼向马占搭话,这才发现之前马占让他盖印,才是为了霸占他的家产。听罢,拉赫玛特和阿斯玛迪怒不可遏,于是拉赫玛特和马占打起来,阿斯玛迪也和马占的手下人大打出手,激起了一场漫长的刀战(英语:knife fight)。结果,马占的脚卡在路轨上,被火车撞死。现在财富再一次回到了杜拉赫曼的手上,他很是高兴,便把那封信撕毁。最后他还准许阿蒂卡和拉赫玛特结婚。

友联影业是华裔商人翁福林和蔡马俊在1940年成立的制片厂,并于同年推出第一部作品《微笑的面具》,结果大获成功。之后该片的导演杨安然(Jo An Djan)离巢,转投大众电影(Populair's Film),而R·胡、拉登·阿里芬(英语:Rd Ariffien)和沙伦(英语:Saeroen)则加盟友联,并在《溢血财产》的制作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这部电影由胡和阿里芬执导,是他们的导演处女作,编剧一职则由沙伦担任,他以前曾为其他公司撰写卖座电影《月光曲》(1937年)和《法蒂玛》(1938年)的剧本。阿里芬认为,友联聘请他们,是为了实现公司的抱负:吸引受过教育的土著(英语:Native Indonesians)观众观看他们制作的电影。

《溢血财产》由宗德尔和苏拉斯特里主演,其他演员还包括穆萨(Moesa)、乌江(Oedjang)、乌斯曼(Oesman)、哈仑(Haroen)、阿卜杜拉(Abdullah)和R·S·法蒂玛(RS Fatimah),当中不少演员(例如苏拉斯特里和法蒂玛)参演过《微笑的面具》,而刚加入友联的穆萨以前也为其他公司拍过电影。宗德尔精通马来武术,这是他第一次参演电影;苏拉斯特里的艺名是“宁小姐”(Miss Ning),是一位著名的格朗章(英语:Keroncong)歌手。他们都在电影里展示了自己的才能。雨果·仲马(Hugo Dumas)的甜爪哇(英语:Lief Java)乐团负责为电影配乐,K·H·戚(KH Tjit)则负责拍摄本片。

《溢血财产》在1940年10月底开斋节假期期间上画。报章有时用荷兰文片名“”称呼这部电影,广告则标榜这是一部“场面壮观的印度尼西亚动作猛片。”后来总部位于日惹的考尔夫-比宁出版社(Kolff-Buning)把这部电影改编为小说,予以出版发行,同时把本片好几幅剧照收录下来。

本片获得外界的好评。《东印度报(英语:De Indische Courant)》一篇匿名影评指出,这部电影虽然简单,但是对白有力,而且不失幽默,是一部好电影。另一篇在《泗水商报》刊登的影评也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并表示在以前的本地电影(英语:list of films of the Dutch East Indies)中,总是能够看到“一群形象呆板,动作生硬,口齿不清的人物角色”,但是这部电影并非如此,而是一部“无论是印尼人,还是欧洲人”都会欣赏的电影。

《溢血财产》面世后,友联影业又制作了五部电影,其中四部是胡或者阿里芬执导的作品。沙伦则为其中三部电影撰写剧本,他在1941年完成《女人与斗士》的剧本之后转投星辰影业。多名参演本片的演员之后也继续为友联效力;友联下一部作品《用性命偿还》在1941年上映,宗德尔和苏拉斯特里也参与演出。友联最终在1942年3月日军入侵荷属东印度之后结业。

《溢血财产》至少放映到了1944年7月,但如今很可能已经散佚。荷属东印度的电影胶卷以非常易燃的硝化纤维制成,1952年印尼国家电影制片厂(英语:Produksi Film Negara)的仓库失火,大部分物品毁于一旦,后来为了消除火灾隐患,所有存放老电影的硝化纤维胶片都被销毁。因此,美国视觉人类学家卡尔·G·海德(英语:Karl G. Heider)推论,所有在1950年前制作的印尼电影均已散失。不过,J·B·克里斯坦托(J.B. Kristanto)在《印尼电影目录》中表示,印尼电影资料馆把好几部荷属东印度电影保存下来。印尼电影史学家米斯巴赫·尤萨·比兰(英语:Misbach Yusa Biran)还指出,荷兰政府新闻处(英语:Netherlands Government Information Service)收藏了几部日本宣传电影,使之留存至今。

相关

  • 猪流感猪流感(英语:Swine influenza),亦称食用猪流感,是指那些通常感染猪的流感病毒(称为猪流感病毒或SIV)的毒株引起的流感。猪流感常见于美国的中西部(偶而也发生在其他州)、墨西哥、加拿
  • 爱德华·路易斯爱德华·路易斯(英语:Edward B. Lewis,1918年5月20日-2004年7月21日),美国遗传学家。1995年与艾瑞克·威斯乔斯和克里斯汀·纽斯林-沃尔哈德共享诺贝尔生理医学奖。1901年:贝林 
  • 龙纹身的女孩《龙纹身的女孩》(Män som hatar kvinnor,原意为“憎恨女人的男人”〔Men Who Hate women〕)是一部2009年瑞典惊悚电影,改编自瑞典作者/记者史迪格·拉森的同名小说。这是千禧
  • 鲍里斯波尔国际机场鲍里斯波尔国际机场(乌克兰语:Міжнародний аеропорт Бориспіль;IATA代码:KBP;ICAO代码:UKBB)是一座位于乌克兰基辅州鲍里斯波尔的民用机场,距基辅市区2
  • 夹竹桃天蛾粉绿白腰天蛾(学名:Daphnis nerii)属于天蛾科(Sphingidae)长喙天蛾亚科(Macroglossinae亚科)白腰天蛾属(Daphnis)属,俗名是夹竹桃天蛾,别名是鹰纹天蛾。在 1758 年林奈(Carl Linn
  • 艾凯尔·费伦茨艾凯尔·费伦茨(匈牙利语:Erkel Ferenc,德语:Franz Erkel,1810年11月7日-1893年6月15日),或译法兰兹·艾凯尔(德语:Franz Erkel),匈牙利作曲家。少年时代即开始从事歌剧的指挥与创作,并曾
  • 赵恒惕赵恒惕(1880年1月12日-1971年11月23日),字夷午、彝五,号炎午。湖南衡山人。1920~1926年湖南军政首领,联省自治拥护者。二次革命和国民党内反孙中山派系的代表人物之一。 湖南省军政
  • 毛叶欧李毛叶欧李(学名:)是蔷薇科樱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河南、陕西、山西、宁夏、甘肃、河北等地,生长于海拔400米至1,600米的地区,常生于山坡阳处、灌丛中和荒草
  • 台湾三山善社台湾三山善社(简称三山善社)是在台湾台北的福州同乡会。三山,是福州的别称。位于台北市福州山下。创立于明治42年(1909年),是台湾最早的福州人同乡会,也是唯一在台湾日治时期即存
  • 庇山耶卡梅洛·庇山耶 (葡萄牙语:Camilo Pessanha,1867年9月7日-1926年3月1日) ,葡萄牙作家和诗人。1867年葡萄牙科英布拉,是一名法学院学生与其女仆的私生子。后随其父后尘在科英布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