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血财产

✍ dations ◷ 2025-07-22 10:46:20 #1940年电影,拉登·阿里芬电影,印尼电影作品,印尼背景电影,印尼语电影,黑白电影,动作片,佚失影片

《溢血财产》(印尼语:,IPA读音:/harˈta bərˈdarah/;荷兰语:Bloedgeld)是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友联影业于1940年底推出的一部黑白动作片。这部电影由拉登·阿里芬(英语:Rd Ariffien)和R·胡(R Hu)执导,沙伦(英语:Saeroen)担任编剧,由宗德尔(Zonder)和苏拉斯特里(Soelastri)主演。故事讲述一个年轻男子成功说服一个吝啬的哈吉慷慨解囊,投身公益,并与他的女儿结为夫妻。

《溢血财产》在开斋节假期上映,宣传广告形容这是一部“场面壮观的印度尼西亚动作猛片”。宗德尔本身是马来武术好手,苏拉斯特里也是一个著名的格朗章(英语:Keroncong)歌手,他们都在电影里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本片获得外界的好评,报章上的评论也赞赏了演员的演技。本片至少上映到1944年,但如今很可能和同期制作的东印度群岛电影一样,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马占(Mardjan,乌江饰)受地主哈吉·杜拉赫曼(Hadji Doerachman,穆萨饰)的委托,向苏卡沙里(Soekasari)村村民追讨佃租(英语:Socage),要是他们交不起租,就强行把他们赶走。虽然杜拉赫曼知道马占的所作所为,他的女儿阿蒂卡(Atikah,苏拉斯特里饰)也劝过他出面制止,但是他始终无动于衷。

之后,马占和手下人把阿斯玛迪(Asmadi)、他妻子芝芝(Tjitjih),还有他患病的母亲赶走,途中遇到阿斯玛迪的反抗,于是马占便出手打他,然后把他禁锢。与此同时,年轻男子拉赫玛特(Rachmat,宗德尔饰)到苏卡沙里村探望姑母。听到马占怎样驱赶村民之后,他在杜拉赫曼的家里找到马占和手下,想制止他们的行为,并与他们发生打斗,结果拉赫玛特不费吹灰之力,把他们一一打倒,马占他们也不得不按照他的意思,把阿斯玛迪放走。拉赫玛特回到姑母家,阿斯玛迪也回来了,却发现母亲被赶走后,没多久就去世了。他发誓要为母亲报仇。

一天,拉赫玛特听到一声尖叫,原来阿蒂卡看到了一条蛇,大受惊吓,当场昏倒。拉赫玛特把她救了回来,虽然他假装这样做只是为了接近她父亲,但是阿蒂卡恢复意识之后,还是感谢了他。之后,他们开始投身社会工作,也爱上了彼此。但是,杜拉赫曼不同意他们交往,也不愿意出资协助他们的工作,阿蒂卡只好拿出积蓄,变卖亡母的珠宝,为农村建设筹募经费。后来,马占听到他们坐在一起唱情歌之后,便慌慌忙忙地来到杜拉赫曼的寓所,声称拉赫玛特接近杜拉赫曼,只是为了侵吞他的家产,还说要把阿蒂卡娶回来。他也要求准备离开的杜拉赫曼在一封信上盖印。目不识丁的杜拉赫曼不但相信了他,还一一答应他的要求。

杜拉赫曼和马占筹备婚礼,同时不让阿蒂卡出门。拉赫玛特一听到马占要娶阿蒂卡回来,就来到杜拉赫曼的府上,打败马占和他的手下,然后带杜拉赫曼参观他和阿蒂卡帮忙建设的农村。杜拉赫曼一方面见识了农村的建设进展,另一方面又发现那边的村民很尊重他,而不是畏惧他,因为这村子就是以他的名义捐建的。现在他意识到,自己以前只顾赚钱的态度不是幸福的钥匙,还不如慷慨解囊,支援公益事业。

接着,两人在阿斯玛迪的陪伴下,回到杜拉赫曼的寓所,却发现马占和手下人优哉游哉的在他家的门前坐了下来。杜拉赫曼向马占搭话,这才发现之前马占让他盖印,才是为了霸占他的家产。听罢,拉赫玛特和阿斯玛迪怒不可遏,于是拉赫玛特和马占打起来,阿斯玛迪也和马占的手下人大打出手,激起了一场漫长的刀战(英语:knife fight)。结果,马占的脚卡在路轨上,被火车撞死。现在财富再一次回到了杜拉赫曼的手上,他很是高兴,便把那封信撕毁。最后他还准许阿蒂卡和拉赫玛特结婚。

友联影业是华裔商人翁福林和蔡马俊在1940年成立的制片厂,并于同年推出第一部作品《微笑的面具》,结果大获成功。之后该片的导演杨安然(Jo An Djan)离巢,转投大众电影(Populair's Film),而R·胡、拉登·阿里芬(英语:Rd Ariffien)和沙伦(英语:Saeroen)则加盟友联,并在《溢血财产》的制作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这部电影由胡和阿里芬执导,是他们的导演处女作,编剧一职则由沙伦担任,他以前曾为其他公司撰写卖座电影《月光曲》(1937年)和《法蒂玛》(1938年)的剧本。阿里芬认为,友联聘请他们,是为了实现公司的抱负:吸引受过教育的土著(英语:Native Indonesians)观众观看他们制作的电影。

《溢血财产》由宗德尔和苏拉斯特里主演,其他演员还包括穆萨(Moesa)、乌江(Oedjang)、乌斯曼(Oesman)、哈仑(Haroen)、阿卜杜拉(Abdullah)和R·S·法蒂玛(RS Fatimah),当中不少演员(例如苏拉斯特里和法蒂玛)参演过《微笑的面具》,而刚加入友联的穆萨以前也为其他公司拍过电影。宗德尔精通马来武术,这是他第一次参演电影;苏拉斯特里的艺名是“宁小姐”(Miss Ning),是一位著名的格朗章(英语:Keroncong)歌手。他们都在电影里展示了自己的才能。雨果·仲马(Hugo Dumas)的甜爪哇(英语:Lief Java)乐团负责为电影配乐,K·H·戚(KH Tjit)则负责拍摄本片。

《溢血财产》在1940年10月底开斋节假期期间上画。报章有时用荷兰文片名“”称呼这部电影,广告则标榜这是一部“场面壮观的印度尼西亚动作猛片。”后来总部位于日惹的考尔夫-比宁出版社(Kolff-Buning)把这部电影改编为小说,予以出版发行,同时把本片好几幅剧照收录下来。

本片获得外界的好评。《东印度报(英语:De Indische Courant)》一篇匿名影评指出,这部电影虽然简单,但是对白有力,而且不失幽默,是一部好电影。另一篇在《泗水商报》刊登的影评也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并表示在以前的本地电影(英语:list of films of the Dutch East Indies)中,总是能够看到“一群形象呆板,动作生硬,口齿不清的人物角色”,但是这部电影并非如此,而是一部“无论是印尼人,还是欧洲人”都会欣赏的电影。

《溢血财产》面世后,友联影业又制作了五部电影,其中四部是胡或者阿里芬执导的作品。沙伦则为其中三部电影撰写剧本,他在1941年完成《女人与斗士》的剧本之后转投星辰影业。多名参演本片的演员之后也继续为友联效力;友联下一部作品《用性命偿还》在1941年上映,宗德尔和苏拉斯特里也参与演出。友联最终在1942年3月日军入侵荷属东印度之后结业。

《溢血财产》至少放映到了1944年7月,但如今很可能已经散佚。荷属东印度的电影胶卷以非常易燃的硝化纤维制成,1952年印尼国家电影制片厂(英语:Produksi Film Negara)的仓库失火,大部分物品毁于一旦,后来为了消除火灾隐患,所有存放老电影的硝化纤维胶片都被销毁。因此,美国视觉人类学家卡尔·G·海德(英语:Karl G. Heider)推论,所有在1950年前制作的印尼电影均已散失。不过,J·B·克里斯坦托(J.B. Kristanto)在《印尼电影目录》中表示,印尼电影资料馆把好几部荷属东印度电影保存下来。印尼电影史学家米斯巴赫·尤萨·比兰(英语:Misbach Yusa Biran)还指出,荷兰政府新闻处(英语:Netherlands Government Information Service)收藏了几部日本宣传电影,使之留存至今。

相关

  • 3s2 3p62, 8, 8蒸气压第一:1520.6 kJ·mol−1 第二:2665.8 kJ·mol−1 第三:3931 kJ·mol−1 (主条目:氩的同位素氩(Argon)元素的化学符号是Ar,原子序是18,位在周期表的第18族,是
  • 浓缩咖啡古罗马 · 中世纪 · 文艺复兴 · 现代威尼斯和威尼托 · 托斯卡尼 · 西西里 · 维琴察 · 罗马 (罗马饮品) · 那不勒斯面包 · 奶酪 (PDO) · 油酥糕点 ·
  •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非甾体消炎药(英语: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縮寫作NSAID),也译作非类固醇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效果的药物,在施用较高剂量时也具有消炎作用。“非甾体”一词用
  • 英伦浩劫《英伦战火》(英语:Fire Over England),又名《荣光女王》(英语:Gloriana,即伊丽莎白一世),是一部1937年由伦敦电影公司出品的电影,由威廉·K·霍华德执导,克莱芒斯·达内编剧,改编自阿佛
  • 肉体 (神学)在基督教中,“肉体”用来隐喻罪的倾向。保罗在罗马书7:18描述了它们之间的关联:在宗教语言中,“肉体”特别隐指性方面的罪。
  • 海因里希·缪勒海因里希·缪勒(1900年4月28日-1945年5月)是魏玛共和国和纳粹德国的高官,他曾经担任纳粹德国的盖世太保首长、政治秘密国家警察,并参与纳粹大屠杀规划和执行。他被历史学家称为“
  • 雅各布·尼尔森 (网页易用性顾问)雅各布·尼尔森 (Jakob Nielsen)(出生于1957年10月5日)是一名丹麦的网页易用性(Web Usability)顾问。 他持有位于哥本哈根的丹麦技术大学的人机交互博士。尼尔森早期从属机构
  • 白受采白受采(1582年-?年),字素臣,号惺玄,直隶临城县人,四川成都府汉州籍。明朝政治人物。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第三甲第一百七十九名进士。工部观政,授山东新城县知县,改教,甲寅改平阳府
  • 揭东一中揭东县第一中学(简称揭东一中) 创立于1996年,学校位于揭东县曲溪街道上围村,占地面积181亩,总建筑面积62934平方米,现有教学班61个,教职工242人。2010年12月评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
  • 韩百谦韩百谦(朝鲜语:한백겸,1552年-1615年)是朝鲜王朝中期的文臣和学者。本贯淸州韩氏,字鸣吉(명길),号久菴(구암)。在任期间主持实施新收米法。新收米法首先在京畿道推行,规定以前向宫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