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

✍ dations ◷ 2024-07-01 04:53:07 #盆腔炎
骨盆腔发炎(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也称为盆腔炎,指的是女性子宫或输卵管受到感染的情形,有些定义也包含卵巢感染。骨盆腔发炎时常无明显的症状可能病征有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发烧、排尿时尿道有灼热感(英语:Dysuria)、性交疼痛和不规律的流血。骨盆腔发炎会导致长期的并发症,例如:不孕症、异位妊娠和慢性骨盆发炎(英语:chronic pelvic pain)。大约75~90%的病例可以在感染处发现淋球菌或砂眼披衣菌,但时常有其他不同种细菌同时感染。如果淋病和披衣菌感染的患者未积极接受治疗,大约分别有40%和10%会恶化为骨盆腔发炎。该疾病危险因子通常和性病相似,包括大量的性伴侣和药物滥用。阴道灌洗(英语:Vaginal douching)也会增加罹病风险。典型的诊断是基于目前的征兆和症状,因此若育龄妇女有下腹疼痛,需将骨盆腔发炎列入可能疾病。直接的诊断是借由手术中观看输卵管和脓。超音波也对诊断很有帮助。预防方法包含:禁欲、减少性伴侣,以及正确使用保险套。对于具有披衣菌感染风险的女性进行预防性筛检和治疗,也能降低骨盆腔发炎的机会。骨盆腔发炎一旦确诊一般建议进行治疗 ,且性伴侣也需同时进行相关的检查及治疗。症状轻微者可以注射一剂头孢曲松抗生素后,口服两周的多西环素或甲硝唑。重症者如果三天后未改善则需考虑静脉注射抗生素。2008年全球有1.06亿人感染衣原菌,另外有1.06亿人感染淋病,但骨盆腔发炎的人数并不清楚,估计每年约有1.5%的年轻女性有骨盆腔发炎的症状,美国估计每年有一百人受到骨盆腔发炎的影响。1970年代一种称为达康盾(英语:Dalkon Shield)的子宫环会增加骨盆腔发炎的几率,现在使用的子宫环在使用一个月之后,不会造成骨盆腔发炎。

相关

  • 退伍军人菌嗜肺军团菌是一种有鞭毛,革兰氏阴性,军团菌属多形态性的短小球杆菌。嗜肺军团菌是一种原发的人类病原体,会引发军团病。嗜肺军团菌不抗酸,无孢子,无荚膜,类似于杆菌。不能分解明胶
  •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英语:Obliterative bronchiolitis (OB),缩写为OB;constrictive bronchiolitis;popcorn lung),是因为发炎造成肺部细支气管阻塞的疾病。症状包括干咳、呼吸急促、
  • 列文虎克安东尼‧菲利普斯·范‧列文虎克(荷兰语:Antonie Philips van Leeuwenhoek;1632年10月24日-1723年8月26日)是一位荷兰贸易商与科学家,有光学显微镜与微生物学之父的称号。最为著名
  • 细胞嗜性向性(Tropism)是一种生物学现象,指生物(多数为植物)受环境因素刺激而向某特定方向生长的现象。向性有正向性(朝向刺激而生长)和负向性(反向刺激而生长)的分别。
  • 质粒质体(英语:Plasmid)是指在细胞的染色体或核区DNA之外,能够自主复制的DNA分子(字源:plasm为生殖质,-id表示粒)。质体与染色体最主要的区分是,质体不是细胞生存所必需,染色体则是细胞生
  • 围产期产前(Prenatal)或产前发育(Prenatal development)是人类胚胎或胎儿在孕期的孕育过程,从受精,至诞生。通常,也可使用术语胚胎发育、胎儿发育,或胚胎学来表示。胚胎发育始于受精。
  • 产科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产科学是一门研究女性妊娠期、分娩期
  • 肥皂肥皂,又名香皂、雪文(台湾话)、茶箍(台湾话)、饼药(潮汕话)、番枧(广府话),是用作个人清洁用品的表面活性剂,通常以固体块状的形式存在。古代不管是东西方,最早的洗涤成分不外乎都是碳酸
  • 休克休克(Shock)为一急性的综合症。其顾名思义,为临床上常面临到的一种急性病症,一般人普遍认为休克专指低血压的状况,然而,以定义而言,休克其实为指身体的血液循环不够,造成组织氧气
  • 超嗜热生物超嗜热生物指能在极热的环境(60°C以上)中生活的生物。其生长最适温度通常在80~110°C,而2003年发现的一株古菌“菌株121”甚至能在和灭菌锅相同的温度,即121°C下,24个小时内,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