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维尔纳
✍ dations ◷ 2025-05-17 05:05:34 #维尔纳
阿尔弗雷德·维尔纳(德语:Alfred Werner,1866年12月12日-1919年11月15日),是一位瑞士化学家。曾经是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学生,也是苏黎世大学的教授。1913年,以提出过渡金属复合物的八面体几何结构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他打下了现代配位化合物的基础,他同时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无机化学家。1866年,维尔纳出生于阿尔萨斯的米卢斯,他是虔诚的罗马公教会教徒。他到瑞士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学习化学,也在1890年于此得到博士学位。1892年,结束他在巴黎的研究后,维尔纳回到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授化学。1893年,维尔纳到苏黎世大学工作并且在1895年晋升为教授,在这一年,他也成为了瑞士公民。1893年,维尔纳是第一位提出复合离子配位化合物的正确结构的化学家,其过渡中心的金属原子被中性或阴性配体所包围。例如钴可以形成一个复杂的复合体三氯化六氨合钴(化学式:CoCl3•6NH3),但这个表示方法并不能确定这个复合体是怎么构成的。因此维尔纳提出了Cl3,这个结构式表示Co3+离子在八面体的顶点被6个NH3所包围,而3个Cl-则解离成自由离子,维尔纳以测量水溶液中化合物的导电性及氯离子和硝酸银的沉淀分析证实了他的理论。之后,维尔纳的结构式也被磁化率的分析证明了其化学性质。对于含有一种以上的配体的复合物,维尔纳阐明了其同分异构物的数量。例如,他解释了两个四胺的同分异构物(Co(NH3)4Cl3),他认为这是两个几何异构体,结构式为Cl,以电导率的测量证明了其中一个氯离子被分离,而钴原子则在八面体的顶点被4个NH3和两个氯配体所包围。反式的两个氯配体(见图中绿色圆圈)在相反位置;顺式的则在相邻位置。维尔纳也制备光学异构体的复合物,在1914年他发表了第一个人工合成的无碳手性化合物:Br6。在维尔纳之前的化学家,以键的数量定义元素的价数而没有考虑到键的性质。然而,以Cl3作为例子,维尔纳认为长距离的Co-Cl键是主要价且价数为3;而较短距离的Co-NH3键则是次要价且价数为6,他将这个数字定义为直接连结到中心金属原子的分子数的配位数。在其他复合物,他也发现了4或8的配位数。其他相似的看法有1904年理查德·阿贝格所提出的阿贝格原则,他指出一个元素的最大正负价差为8。这个原则在1916年时被吉尔伯特·路易斯用来证明他所提出的立方原子的八隅体规则。在现代用词上,维尔纳所提出的主要价数对应为氧化数;次要价数则对应为配位数。Cl3的Co-Cl键是离子键;Co-NH3键则是作为路易斯酸的Co3+及作为路易斯碱的NH3所形成的配位共价键。1901年:范托夫 |
1902年:费歇尔 |
1903年:阿伦尼乌斯 |
1904年:拉姆齐 |
1905年:拜尔 |
1906年:莫瓦桑 |
1907年:比希纳 |
1908年:卢瑟福 |
1909年:奥斯特瓦尔德 |
1910年:瓦拉赫 |
1911年:居里 |
1912年:格林尼亚、萨巴捷 |
1913年:维尔纳 |
1914年:理查兹 |
1915年:维尔施泰特 |
1918年:哈伯 |
1920年:能斯特 |
1921年:索迪 |
1922年:阿斯顿 |
1923年:普雷格尔 |
1925年:席格蒙迪1926年:斯韦德贝里 |
1927年:威兰 |
1928年:温道斯 |
1929年:哈登、奥伊勒-切尔平 |
1930年:费歇尔 |
1931年:博施、贝吉乌斯 |
1932年:朗缪尔 |
1934年:尤里 |
1935年:F·约里奥-居里、I·约里奥-居里 |
1936年:德拜 |
1937年:霍沃思、卡勒 |
1938年:库恩 |
1939年:布特南特、鲁日奇卡 |
1943年:德海韦西 |
1944年:哈恩 |
1945年:维尔塔宁 |
1946年:萨姆纳、诺思罗普、斯坦利 |
1947年:鲁宾逊 |
1948年:蒂塞利乌斯 |
1949年:吉奥克 |
1950年:迪尔斯、阿尔德1951年:麦克米伦、西博格 |
1952年:马丁、辛格 |
1953年:施陶丁格 |
1954年:鲍林 |
1955年:迪维尼奥 |
1956年:欣谢尔伍德、谢苗诺夫 |
1957年:托德 |
1958年:桑格 |
1959年:海罗夫斯基 |
1960年:利比 |
1961年:卡尔文 |
1962年:佩鲁茨、肯德鲁 |
1963年:齐格勒、纳塔 |
1964年:霍奇金 |
1965年:伍德沃德 |
1966年:马利肯 |
1967年:艾根、诺里什、波特 |
1968年:昂萨格 |
1969年:巴顿、哈塞尔 |
1970年:莱洛伊尔 |
1971年:赫茨贝格 |
1972年:安芬森、摩尔、斯坦 |
1973年:菲舍尔、威尔金森 |
1974年:弗洛里 |
1975年:康福思、普雷洛格1976年:利普斯科姆 |
1977年:普里高津 |
1978年:米切尔 |
1979年:布朗、维蒂希 |
1980年:伯格、吉尔伯特、桑格 |
1981年:福井谦一、霍夫曼 |
1982年:克卢格 |
1983年:陶布 |
1984年:梅里菲尔德 |
1985年:豪普特曼、卡尔 |
1986年:赫施巴赫、李远哲、波拉尼 |
1987年:克拉姆、莱恩、佩德森 |
1988年:戴森霍费尔、胡贝尔、米歇尔 |
1989年:奥尔特曼、切赫 |
1990年:科里 |
1991年:恩斯特 |
1992年:马库斯 |
1993年:穆利斯、史密斯 |
1994年:欧拉 |
1995年:克鲁岑、莫利纳、罗兰 |
1996年:柯尔、克罗托、斯莫利 |
1997年:博耶、沃克、斯科 |
1998年:科恩、波普 |
1999年:兹韦勒 |
2000年:黑格、麦克德尔米德、白川英树2001年:诺尔斯、野依良治、夏普莱斯 |
2002年:芬恩、田中耕一、维特里希 |
2003年:阿格雷、麦金农 |
2004年:切哈诺沃、赫什科、罗斯 |
2005年:肖万、格拉布、施罗克 |
2006年:科恩伯格 |
2007年:埃特尔 |
2008年:下村脩、查尔菲、钱永健 |
2009年:约纳特、拉马克里希南、施泰茨 |
2010年:赫克、根岸英一、铃木章 |
2011年:谢赫特曼 |
2012年:莱夫科维茨、科比尔卡 |
2013年:卡普拉斯、列维特、瓦舍尔 |
2014年:贝齐格、赫尔、莫尔纳尔 |
2015年:林达尔、莫德里奇、桑贾尔 |
2016年:索瓦日、斯托达特、费林加 |
2017年:杜博歇、法兰克、亨德森 |
2018年:阿诺德、温特、史密斯 |
2019年:古迪纳夫、惠廷厄姆、吉野彰
相关
- 试管婴儿体外人工受孕(英语:In vitro fertilization,缩写IVF; artificial fertilization),是将卵子与精子取出,在人为操作下进行体外受精,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回母体内,整个过程真正在试
- 核动力推进核动力推进,或核动力驱动,是一大类的推进系统使用核反应作为主要的功能装置,不特指船舰的动力,也可以是陆上,航天器的能量来源。很多潜艇,以及破冰船等使用核反应堆做为他们的动力
- 黄沙黄沙(即黄尘、亚洲粉尘、黄河风或中国沙尘暴)是一种季节性的气象现象,它会于东亚冬春交际时零星地出现。沙尘起源于蒙古沙漠、中国北部和哈萨克斯坦,而表面高速的风及激烈的尘暴
- 分子伴侣分子伴侣(英语:Chaperone,又见称为:molecular chaperone,中文又可译为侣伴蛋白。英文单词原意是指姆(英语:Chaperone (social)),即负责监管、教育年轻未婚少女的行为的老年妇女。)是
- 亲电芳香取代反应亲电芳香取代反应是指芳香环系上的取代基(通常是氢原子)被亲电试剂取代的反应。该反应中最重要的类型包括芳香环系的硝化反应、卤代反应、磺化反应以及傅-克反应。本节所举例
- 细胞毒素细胞毒性(英语:Cytotoxicity)是指细胞受到释放出的有毒物质而引起的细胞毒性反应。化疗药物具有细胞毒性,一旦进入体内,能区分哪些是癌细胞和正常细胞,达到了杀癌细胞,保护正常细胞
- 外层空间条约《外层空间条约》(Outer Space Treaty)又名《外空条约》,全称为《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的外太空活动所应遵守原则的条约》,1966年12月1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1967年
- NASA World WindNASA World Wind(有直译为世界风者),是NASA发布的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地理科普软件,由NASA Research开发,NASA Learning Technologies来发展,它是一个可视化地球仪,将NASA、USGS以及其
- 加州红木加州红木(学名:Sequoia sempervirens),又称海岸红杉、红杉、北美红杉、美国红杉、长叶世界爷、咖斗,是世界上最高的针叶树(位于第二高花旗松的变种海滨黄杉以及第三高的北美云杉之
- 里根经济学里根经济学是指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的经济政策,这些促进经济成长政策通常与供给面学派有关,也被称为涓滴效应学(不进行财富再分配,而是反过来使有钱人更富有,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