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声

✍ dations ◷ 2025-05-17 16:03:01 #地震学

地声,又称地鸣,为地震发生时,一小部分地震波能量传入空气变成声波而形成的声音,和地光一样是地震的征兆,往往发生在地震前的几秒、几分钟或几小时、甚至几天内,在震中区或近震中的范围内能普遍听到。在基岩露出地表和表土层很薄的靠山地区,容易听到地声。听到地声的时间一般在感到地面振动之前,也有的在感到地面振动之后。文献中记载人耳听到的地声,有的似雷声、炮声、撕布声、拖拉机声、风声、哭声等。仪器记录的地声大多出现在震前数分钟至数小时内 。

实验表明,在应力达到岩石破裂强度的一半时,声发射信号显著增加,当微破裂进一步发展时,声发射频率由高频向低频变化,因而有可能被仪器和人耳接收。由于地声多在临震前出现,有可能对临震预报和自救有意义。

相关

  • 马传染性贫血马传染性贫血(沼泽热、沼泽发烧)(英文:Equine infectious anemia,简称:EIA)是在马科里的一种感染性病毒,由慢病毒属类的病毒所引起的。和人类的艾滋病属于同一种类型的病毒。通常得
  • 邹承鲁邹承鲁(1923年5月17日-2006年11月23日),祖籍江苏无锡,生于青岛,中国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邹承鲁1923年出生于青岛。1935年,就读于长沙雅礼中
  • Nizatidine尼扎替丁(INN:nizatidine)是一种组胺H2受体阻抗剂,主要用于抑制胃酸的分泌,并用于治疗消化道溃疡和胃食道逆流。尼扎替丁由礼来公司开发,并以商品名称Tazac和Axid推出市场。尼扎替
  • 瓶鼻海豚Delphinus truncatus Montagu, 1821宽吻海豚(学名:Tursiops truncatus)是鲸目海豚科宽吻海豚属的一种,又称尖吻海豚、瓶鼻海豚、樽鼻海豚、大海豚。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
  • 成对产生在原子核物理学中,成对产生(pair production)指的是基本粒子和其反粒子的创生,例如,电子和其反粒子正子,μ子与反μ子,τ子与反τ子。通常当一个光子或另外一个中性玻色子,与原子核
  • 蔡安邦蔡安邦(1958年12月26日-2019年5月25日),台湾云林北港人,台湾物理学者。日本东北大学教授,专业在准结晶。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北工专(今国立台北科技大学)毕业后,在日系企业担任勤务的
  • 克里斯托弗·诺兰克里斯托弗·爱德华·诺兰,CBE(英语:Christopher Edward Nolan,/ˈnoʊlən/,1970年7月30日-)是一名英国男导演、编剧及监制。他的十部电影在全球获得超过47亿美元的票房。 诺兰执
  • 麦克阿瑟公路麦克阿瑟公路(英语:MacArthur Thruway),简称麦帅公路,是台湾第一条高速公路(1964年5月2日—1977年7月10日 ),为今中山高速公路基隆-台北路段的前身。麦克阿瑟公路于1962年5月正式开工
  • 维尔特二号彗星维尔特二号彗星(官方标记为81P/Wild)是一颗由瑞士天文学家保罗·维尔特于1978年发现的彗星。据信在它45亿年的生命里,维尔特2号可能曾有更远和圆的轨道。1974年它在距离行星木
  • 2015年怀卡托羽毛球国际赛2015年怀卡托羽毛球国际赛为2015年度的怀卡托羽毛球国际赛,属世界羽联未来系列赛级别。本届赛事于2015年4月17日至4月19日在新西兰怀卡托的 Eastlink Badminton Stadium 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