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态

✍ dations ◷ 2025-11-12 16:03:33 #游离态
游离态是指元素存在的一种状态,与化合态相对。特别地,如果某物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那么其状态即被称为游离态。游离态物质,即是单质,如游离铁(Fe),游离硫(S)等。通常来讲,绝大部分元素的游离态在地球上的自然条件下都不稳定,在其他物质存在时很容易与之化合,而成为化合态。无论从种类还是物质的量上来说,地球上见到的大部分物质都是化合物。除了利用蒸馏、电解等方式人工制备的单质之外,自然状态下常见的游离态元素包括空气的组成成分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石墨和金刚石,硫磺以及一部分不活泼的金属。尽管它们也是游离态的,但它们一般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化合。一些非金属如氢、氮和氧的原子在游离状态时,会成对地聚合成双原子分子即氢分子、氮分子和氧分子或臭氧分子(请避免与核聚变混淆),并放出热量。这些元素之所以能以游离态稳定地存在于地球上是因为它们所形成的双分子原子中的共价键键能很高,因此它们所参与的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也很高,反应所需的条件也就比较严苛,即表现为它们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化合。稀有气体又被称为惰性气体。因为它们的原子中电子排布满足八隅体规则,很难失去或得到电子,所以它们极少参与化学反应。通过人工制造极端的环境,已经成功制得少数稀有气体的化合物,不过在自然界,它们几乎全部以游离态存在。游离态的碳的分布也较为普遍,包括著名的一组同素异形体:石墨、金刚石和无定形碳。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最多达到四倍于原子数目的共价键,而且碳碳键的键能也比较高,所以碳单质相当稳定。游离态的硫通常见于火山口、温泉等地质活动频繁的地方。硫磺在地表形成后,并不容易长久地维持其原有状态,很容易与其它物质化合。不过因为不断的地质活动的作用补充新生的硫单质,所以在特殊的地区可以常年维持游离硫存在。一些过渡金属,主要是贵金属,因为电离能很高(参见电离能表),单质的还原性较差,所以不易与其它物质化合,得以以游离态相对稳定地存在。不过这些金属通常容易形成合金,此时它们就不再被称为处于游离状态。

相关

  • 绿菌门绿菌门是一类进行不产氧光合作用的细菌。这类细菌没有已知的近亲,最近的类群为拟杆菌门。绿菌门通常不活动(一个种具有鞭毛),形状为球状、杆状或者螺旋状。其生存要求无氧环境和
  • 细菌分类表本表以LPSN网站的分类为基础(当前版本2008年1月7日),本分类代表原核生物分类的权威杂志IJSEM的分类系统,同时参考NCBI Taxonomy,但目前其它中文维基分类表可能依照其它标准,请注意
  •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克里米雅–刚果出血热(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简称CCHF)是一种病毒导致的传染性疾病。症状包括发热、肌肉痛、头痛、呕吐、腹泻和皮肤瘀点,通常于暴露病原后2周内发
  • 生理心理学异常心理学 行为遗传学 生物心理学 心理药物学 认知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差异心理学(英语:Differenti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 演化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 肾盂输尿管移行部输尿管(拉丁语:Ureter)是位于腹膜外位的细长肌性管道,左右各一,约平第2腰椎上缘起自肾盂末端,终于膀胱。长约20~30厘米,平均管径0.5~1.0厘米,最窄处口径只有0.2~0.3厘米。输尿管的主要
  • 哈密顿哈密顿力学是哈密顿于1833年建立的经典力学的重新表述,它由拉格朗日力学演变而来。拉格朗日力学是经典力学的另一表述,由拉格朗日于1788年建立。哈密顿力学与拉格朗日力学不同
  • 别嘌醇别嘌呤醇(英语:Allopurinol,又名别嘌醇、异嘌呤醇)是主治高尿酸血症(血浆中的尿酸浓度过高)及其并发症痛风病等的药物。别嘌呤醇是一种嘌呤类似物;它是次黄嘌呤(体内一种常见的嘌呤)
  • 苯甲醚苯甲醚(英语:Anisole)也称茴香醚,是芳香醚的一种,分子式为C6H5OCH3。无色液体,具有香味。溶于乙醇、乙醚,不溶于水。苯甲醚容易发生芳香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与五氯化磷反应主要得对
  • 丈及仞,为东亚尺贯法长度单位。中国市制定1尺(市尺)=(1/3)米,1丈(市丈)约等于3.33米。日本尺贯法定1尺=(10/33)米,1丈约等于3.03米;台湾的“台丈”亦沿用。米(m) · 尧米(Ym) · 泽米(Zm) ·
  • 凵部,就汉字索引来说,是为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十七个(两划的则为第十一个)。凵部归于二划部首,通常是从下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者将部首归为凵部。同“坎”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