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足山大乘教

✍ dations ◷ 2025-08-26 05:51:43 #会道门,弥勒崇拜,无生老母崇拜,大乘教,中国秘密组织,云南宗教,清朝民变,17世纪中国,18世纪中国

鸡足山大乘教,又称为“张保太大乘教”,为清朝康熙年间由张保太在云南鸡足山创立的罗教系的秘密宗教组织,被清政府列为邪教。

鸡足山大乘教与北魏的大乘教和始于明朝的东大乘教并无直接联系。但大乘教对弥勒佛的崇拜和叛乱自南北朝起一直没有中断,因此,鸡足山大乘教也是这种延续。而鸡足山大乘教的无生老母崇拜则直接来自于始于明朝的西大乘教,归本于正德年间北直隶密云军人罗思孚所创之罗教,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崇奉老母娘。

鸡足山大乘教因传教地在云南鸡足山而得名。

一般认为,鸡足山大乘教最初由云南腾越州生员杨鹏翼于清康熙年间所创。

杨鹏翼信奉由陕西泾阳传来的罗教,在云南地区讲论时艺文时,向信佛教的乡民传教,要求民众吃斋,礼拜老母娘。使鸡足山大乘教最终成势的是其弟子张保太。

张保太是云南大理府太和县人,生于云南景东府。自幼吃斋。自清康熙二十余年间,张保太在大理府鸡足山上开堂传教,自取法名“道岸”,释名“洪裕”,并称“西来教主”,是鸡足山达摩传派。张保太称其教为“陕西泾阳八宝山无生高老祖开派,流传到四十八代祖师杨鹏翼”。张保太受教于杨鹏翼,因此自称是四十九代收圆祖师。鸡足山地处交通要道,张保太的传授得到很多人响应。

当时正值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1673-1681年),民众饱受战乱之苦,渴望“明主”现世。鸡足山大乘教教徒则希望以宗教支持朱明东山再起,因此很受清政府关注,严加防范控制;以后大乘教渐渐放弃复明思想,专力反抗清政府,制造暴动。雍正初年,大乘教已经形成以云南、四川、贵州三省独立运作的中心,势力达到湖广、陕甘、山西、河南、安徽、江西、广东、江南各省,甚至远达京师等地。在常州,曾发生一家十三口殉教惨案,这些信徒相信当年应当升天成佛,于是集体绝食辟谷而终。

雍正八年(1730年),清廷首次破获大乘教案。但由于交通不便,公家围剿困难,所以延绵日久,牵连众多。乾隆二十五年,鸡足山大乘教的一个分支无为教,在其已死教首孙奎的徒弟宋朝伦领导下,在四川合江起事。宋朝伦利用前教首孙奎的影响力,诈称孙奎未死。于是很多人响应参与暴动,造成了整个西南地区局势动荡,民众恐慌。在宋朝伦被捕后,清政府为杜绝有人再次诈称前教首未死,下令所有教徒跪于刑场,观看凌迟、绞死、斩首宋朝伦等要犯。

贵州区鸡足山大乘教最终在乾隆十一年(1746年)四月十五日为云贵总督兼管贵州巡抚事的张广泗所灭。 随后张广泗乘胜追击,一举将其他省份的大乘教灭除。四川区教首刘奇和其他各省教首都被处死。

鸡足山大乘教教义的核心为三教合一,但特别重佛教。其供奉的神有无极圣母、玉皇大帝和弥勒佛。杨鹏翼著有《解三教释道》等书。张保太刊刷了这些书,使其成为该教开创教义。

与以往的大乘教单事弥勒佛不同,鸡足山大乘教儒释道三教合一。这种复合崇拜对后世其他新兴宗教的发展是有很强的影响的;比如,清末民初盛行的归根道。

由于交通不便,大乘教在云南、四川和贵州各有中心。在云南,教权一直掌握在张氏家族手中;在张保太儿子亡故后,张保太传位于继子张晓。乾隆六年(1741年)张保太死于监狱,所留下的经卷、柬帖、授记等,均由义子张晓继承下来,接掌开法堂和散发授记之权,成为云南掌教之首。云南区的势力范围包括湖南等处。

在贵州,则由张保太另一个弟子魏明琏掌管教权。魏明琏死后,妻子王氏接管贵州区教权。

在四川,掌管教权的先后有三人,唐登芳、孙奎和刘奇。孙奎死后,刘奇接管四川区教权。与其他人不同,刘奇政治意图明确,著有《东明历》等经卷,还在一些经文中谈论“历代兴废”等政治理念。

相关

  • 爱尔兰海爱尔兰海(英语:Irish Sea、爱尔兰语:Muir Éireann )位于英国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之间;它南端的圣乔治海峡处于爱尔兰和威尔士之间,北端的北海海峡处于爱尔兰和苏格兰之间,两者都与
  • 孟加拉银行孟加拉银行 (孟加拉语:বাংলাদেশ ব্যাংক) 是孟加拉国的中央银行,也是亚洲清算联盟的会员。1971年的孟加拉国解放战争后,孟加拉人民共和国独立,同年12月16日制定孟
  • Stat.美国法律总汇(英语:United States Statutes at Large),是通过编年体的方式,由美国国家档案总署自1937年开始编辑的官方法律汇编。总汇中有所有美国建国以来通过的法律,至今已经有1
  • 地狱犬地狱犬(Hellhound)是欧洲的神话和民间传说中,来自阴间或地狱,会喷火的恶魔犬。
  • 窃盗统治窃盗统治或称盗贼统治(英语:Kleptocracy,Cleptocracy或Kleptarchy),政治学术语,指在某个政府中,某些统治者或统治阶级利用扩张政治权力,侵占全体人民的财产与权利,增加自身的财产及权
  •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1835年9月1日--1882年8月13日),生于利物浦,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逻辑学家。他在著作《政治经济学理论》(1871年)中提出了价值的边
  • 不定过去时不定过去(Aorist,来自希腊语 没有范围,无限制)是用在某些印欧语言如古希腊语中的动词时态,用来指示行动,或在直陈语气中的过去行动,而不带有进一步蕴含。在其他语气(虚拟语气,祈愿语
  • 褡裢火烧褡裢火烧是一种北京常见食品,用面片装入馅,两面折上,另两面不封口,放入油锅煎熟。因其长型,有时对折。类似古代背在肩上的褡裢,故名。其口味类似锅贴,但形状不同。褡裢火烧与天津的
  • 陈寿琯陈寿琯(1866年-?),福建福州府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光绪十五年,中举;光绪二十年(1894年),登进士,同年五月,授内阁中书。光绪二十三年,任会典馆画图处协修官、广西试用同知。
  • 哈马达拉·穆斯陶菲·加兹维尼哈马达拉·穆斯陶菲·加兹维尼(1281年-1349年,波斯语:حمدالله مستوفى قزوینی‬‎),一个出身于阿拉伯家庭的波斯历史学家、地理学家和史诗诗人。其著作有《》(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