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炫三

✍ dations ◷ 2025-07-02 02:12:28 #1942年出生,在世人物,国家文艺奖得主,中山文艺奖得主,吴三连奖得主,法国艺术及文学勋章持有人,台湾画家,台湾雕塑家,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校友,淡江中学校友,移民

吴炫三(1942年11月14日-),台湾知名画家、雕塑家,宜兰县罗东镇人。以原始艺术的抽象表现为其个人风格。喜爱探险,早年自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曾留学西班牙、美国纽约市,师事台湾著名画家廖继春、陈敬辉、李石樵。

1970年代吴炫三前往非洲、中南美洲、北极、大洋洲等地的蛮荒地区旅游写生,作品在台湾、美国、加拿大、巴西、法国、荷兰、西班牙、意大利、瑞士、南非、日本、韩国、中国都展出过。吴炫三曾出版的书籍有《非洲猎奇》、《吴炫三随笔》、《原始世界的传奇》、《南太平洋的传说》、《万里尘沙》。

吴炫三曾获得台湾十大杰出青年、吴三连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国家文艺奖,以及法国艺术文化骑士勋章。目前定居法国巴黎,工作室的位置就设在立体派大师-毕加索的附近,有向毕加索致敬的意味。。

吴炫三早期(1968-1979)学院性格浓厚、以自然及生活风景为主题的绘画,自1979年以来经由自然原始地区部落踏旅而发展出的“阳光时期”、“南太平洋时期”、“红黑白时期”的多元系列创作,以及艺术家以直觉将行动绘画导入东方哲学“气”与“道”的水墨实践,及2000年以后探讨人性的蒙太奇式影像拼贴等较少正式展出之创作。

“阳光系列”开启原始部落的探索之路 相较于其他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吴炫三深入蛮荒之地寻找灵感的行动,令人难以想像,但若是深入了解其背景或许就能找到答案。1979至1980年,吴炫三第一次深入非洲蛮荒地带,他在纳米比亚撒哈拉沙漠停留了一年的时间。对吴炫三而言,撒哈拉沙漠的阳光很干净、很新鲜,他形容那里的阳光就像是“蜜蜂针刺”的感觉。“我在撒哈拉沙漠看到破旧的篱笆影子,一条条的就想到太阳很强。所以我在创作中用很锐利的笔触表现阳光和人之间的关系。”他把知觉的感受转化为画面的呈现,以金黄色系为主的“阳光系列”应运而生。

一直在思考创作的吴炫三,乐于接受变化和挑战,1995年他发现自己的“阳光系列”的作品在画面表现日益奔放而且艳丽,虽然表现性强烈,但却让他想起表现派的作品,而立体派的风格也不时出现在他的作品中,“我发现自己的作品融入太多其他学派的影子”。1995年上半年,吴炫三决定结束此一系列的创作,开始转向从中国哲学思想的出发。由于对自然的喜爱,吴炫三对中国哲学中的易经、老庄思想极感兴趣,进而发展出“红黑白”系列,举例来说,印鉴使用的印泥是朱砂,就是红色,印鉴代表一个人的身份,隐喻生命力,对他而言红色代表生命力,黑色代表力量,白色则指向和平。此外,红黑白也是原住民的色彩,在红黑白主调之下再与自创的“阴阳纹”合而为一,演绎出属于吴炫三的独创风格,“阴阳消长就是自然的法则;阴阳的和谐就是美的极致。”对吴炫三而言,他的作品即囊括了没有结束、绝对平面、阴阳纹与红黑白等上述关键特色。

“阿三(A-Sun)”是朋友对吴炫三的昵称,也是他在作品上的署名,流露出他待人的随和与热诚,也蕴藏他对人类生命、神秘自然的深刻洞察与体会。吴炫三自青年时期便以狂热、勤奋、执著的旺盛创作力崭露头角,1968年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毕业之前即推出生涯首次个展,2018年适逢其投入艺术创作50年,在这深具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他的创作生涯50年来,足迹遍及全球五大洲,国内外个展近150次。他1942年出生宜兰罗东,1960年入淡江中学经陈敬辉启蒙,师大时期则师承廖继春、李石樵、马白水、陈慧坤等台湾美术史上的重要大师,建立扎实的绘画功夫;1971年后又留学西班牙、闯荡纽约,并在回台后戮力于风格技法的自我粹练,以追求变革作为创作发展的进程。在1970年代乡土美术运动的潮骚中,曾被台湾艺坛视为年轻且具无限潜力的“乡土画家”,然而他却在1979年后以纵胆一搏的豪情,以探险踏察旅行为锻炼,深入地球的自然蛮荒地带,寻求回归原真的创作启发。自此之后,充满生命能量及强烈爆发力的创作风格,成为吴炫三最具识别性的个人特色,并获得国际艺坛的肯定与赞誉。

相关

  • 药学国际单位国际单位(英语:International unit,简写为IU;法语:unité internationale,简写为IU)是用生物活性来表示某些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及抗生素量的药学单位。
  • 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防治及纾困振兴特别条例《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防治及纾困振兴特别条例》(简称:武汉肺炎纾困条例)是中华民国为因应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维护台湾人民健康,并因应其对台湾经济、社会之冲击所制定之条例,共有
  • 红柄牛肝菌美味红柄牛肝菌(Boletus erythropus),或称赤柄牛肝菌,是一种野生牛肝菌蘑菇。菌伞阳面呈红褐色至深褐色,阔叶林地上散生。分布于河北、安徽、江苏 、台湾、北欧、北美。可供食用
  • 仡佬族仡佬族(仡佬语:;越南语:Người Cờ Lao)是中国和越南的一个少数民族。仡佬族历史悠久,商周至西汉时期的“百濮”,东汉至南北朝时代的“濮”、“僚”都与其先祖有渊源关系。“仡僚
  • 龙潭运动公园龙潭运动公园是位于台湾桃园市龙潭区的一座公园。龙潭运动公园为1974年时龙潭乡城市规划时所规划,于1997年兴建完成,历经多次整修成为多功能运动公园(当前设计为2002年完工图样
  • 开仁山开仁山(韩语:개인산)是一座位于韩国江原道麟蹄郡和洪川郡之间的山峰,主峰标高海拔1341米。
  • 天主教利耶帕亚教区天主教利耶帕亚教区(拉丁语:Dioecesis Liepaiensis、拉脱维亚语:Jelgavas diecēze)是罗马天主教在拉脱维亚的一个教区,属天主教里加总教区。成立于1937年5月8日。 教区包括传统
  • 李炳勋李炳勋(朝鲜语:이병훈/李炳勳 ,1957年3月18日-),大韩民国自由派政治人物,第21届国会议员。
  • 荻野周史荻野周史(Shuji Ogino;1968年4月24日-),主要从事病理学,流行病学和分子病理流行病学研究。目前在哈佛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和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及哈佛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担任教授
  • 詹姆斯·吉布森詹姆斯·杰尔姆·吉布森(英语:James Jerome Gibson,1904年1月27日-1979年12月11日)是一位美国 心理学家,被认为是20世纪视知觉领域最重要的心理学家之一。1950年,他发表了经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