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 dations ◷ 2025-08-15 17:30:36 #上海科技,上海研究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直属事业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驻上海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极地活动,南极洲探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英语:Polar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负责研究极地的研究中心,其基地位于上海,辖下管理5座极地研究站,其中4座位于南极,分别为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1座位于北极,为黄河站;另外亦管理其破冰船雪龙号。

2013年3月12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接受路透通讯社采访时表示,雪龙号于2012年勘测出一条穿越北极通往美国和欧洲的商务航线,为中国船运公司首条穿越北极通往北美洲及欧洲的商用航线。比较穿越太平洋通往美国和绕道印度洋,穿越北极的航线距离更短,缩短了5,185公里;为到航运公司大量缩短航程时间及节省大笔燃油费用。

总部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管辖:

相关

  • 苯甲醛苯甲醛(C6H5CHO)英文:Benzaldehyde,为苯的氢被醛基取代后形成的有机化合物。苯甲醛为最简单的,同时也是工业上最常为使用的芳醛。在室温下其为无色液体,具有特殊的杏仁气味。苯甲
  • 乙酰氨基葡萄糖N-乙酰葡糖胺(GlcNAc;NAG)是葡糖胺的N-乙酰衍生物,分子式C8H15NO6。NAG与NAM为组成细菌细胞壁的单体,与葡糖醛酸为透明质酸的单体。NAG也是甲壳素的聚合单体。细菌疾病 · 科莱
  • 观点导向面向切面的程序设计(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AOP,又译作面向方面的程序设计、剖面导向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种程序设计思想,旨在将横切关注点与业务主体进行进一步分
  • 亚丁斯克期亚丁斯克期(英语:Artinskian)是二叠纪的第三个时期,年代大约位于290.1–283.5百万年前。
  • 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Human Y-chromosome DNA haplogroup)是利用Y染色体遗传变异特性进行人类学研究的一门科学,主要用于研究人类的“非洲起源论”及以后的种群分布的遗传
  • 磷沙蚕科磷沙蚕科(学名:Chaetopteridae)是多毛纲隐居亚纲之下的一个海洋滤食蠕虫科,终生管栖,居住在海底沉积物或硬基层内挖掘的垂直或U形栖管内。虫体本身亦已高度适应于在它们分泌的栖
  • 原水交社宿舍群暨文化景观水交社是位于台湾台南市南区的地名,得名自日治时期在此设立的“水交社”(日本海军将官的亲睦团体),而与“水交社”一同设立的还有海军航空队宿舍,水交社地名主要指的即宿舍区一带
  • 从地球到月球 (凡尔纳)《地球到月球》(法语:De la Terre à la Lune)是儒勒·凡尔纳于1865年写的科幻小说。小说记叙了后美国内战时代,巴尔的摩大炮俱乐部的主席巴比康和其竞争对手、费城的铠甲制造商
  • 伊特拉斯坎语伊特拉斯坎语,是处于现代意大利中部的古代城邦国家伊特鲁里亚及周边区域使用的语言。伊特拉斯坎语不属于印欧语系,目前对这个已经消亡的语言所知甚微,尚未能破读。拉丁文的字母
  • 亚历山大·伊米奇亚历山大·贺伯特·伊米奇(英语:Alexander Herbert Imich,1903年2月4日-2014年6月8日),生于波兰,犹太裔美国化学家和超心理学家,超级人瑞,并且是位于纽约市的异常现象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