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燃大士

✍ dations ◷ 2025-07-13 04:21:00 #观世音,佛教神祇,护法神,中国民间信仰,中元节与盂兰盆节 (华人),太平清醮,盂兰盆会,纸扎,道教神祇

面燃大士或面然大士(然是燃的古字),又称焰口鬼王,为佛教护法,亦为道教的著名神祇,俗谓“大士爷”、“大士王”、“普渡公”或“普渡爷”。原在佛教中是形容“颜面被火燃烧”的鬼王,传说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或为皈依观世音菩萨的鬼道鬼王弟子,他指引释迦佛的弟子阿难陀尊者去求教佛陀,让佛陀说出放焰口的仪轨,后来这套仪轨在盂兰盆节中也会用到,再后来“焰口鬼王”被道教吸收为神祇。道教认为,在农历七月,所有来阳世享香火的亡灵,都归此神管理;不少地方中元法会祭拜亡灵之前,会先祭拜面燃大士。在台湾,嘉义县民雄乡有专为祭祀此神的“大士爷庙”。

在佛教尊称为“铁围山内面燃大士菩萨”,又称“焦面鬼王”、“焰口鬼王”、道教神衔为“幽冥面燃鬼王监斋使者羽林大神普渡真君”,通称“羽林监斋普渡真君”。简称“羽林大神”、“普渡真君”。

面燃鬼王(焰口鬼王)的典故出现在“阿难遇面燃鬼王”的佛经故事。《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弟子阿难尊者在林间修习禅定时,忽然看见一位满脸火焰熊熊燃烧,骨瘦如柴,痛苦异常的鬼王来到面前。鬼王自称“面燃”,说阿难三天之后将堕落饿鬼道,想避免,就要布施百千个饿鬼及百千个婆罗门仙人各一斛饮食,并供养三宝。阿难向佛陀禀报,佛陀教阿难《陀罗尼施食法》,陀罗尼加持过的食物成为法供,上奉佛法僧三宝,平等下施饿鬼等众生,如此则能消除众鬼的痛苦,令他们舍去鬼身,生于天道。阿难便遵照佛陀的教化与指示,设斋供僧,并且施饿鬼来祈福,因此获得解脱。从此佛家就有了设“面燃鬼王”牌位,放焰口法会等习俗。

“面燃鬼王”的来由与职能,佛教说法有数个:一是祂是观音大士的化身,故称“大士爷”。《佛说观自在化身焰口鬼王大威光陀罗尼经》:“我实从观自在菩萨心中所化,能摄诸秘密要门。我亦号为焰口,常现饿鬼形而居苦趣,示教利喜,啖诸秽浊,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世尊,往昔诸佛为显我之大威猛故,集诸微妙持具,严饰我身。皆各舒右手摩我顶门。从是诸手印内流无量甘露,令我力同诸佛,智同诸佛,用同诸佛。我得诸佛加持,故能秘化九形于九界,以根本身而住佛法界中。无量药叉随相卫护,一切诸魔闻之远惧。”但也有质疑《佛说观自在化身焰口鬼王大威光陀罗尼经》不知出处,此经的来源还需要考究。

也有人认为“面燃大士”以鬼王相貌展现,源自《法华经普门品》中,观音大士“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观音大士教化饿鬼界众生的需要而产生,另一方面是警惕人们应该积极布施僧侣、贫民,不宜动贪爱及悭吝想,以免堕入饿鬼心识,成为“面燃”的眷属。

二是祂原为诸鬼的首领,因受观音大士教化而皈依其门下,从此被称作“大士爷”,成为护持盂兰节普渡事项的护法。

三是“面燃大士”亦拥护地藏菩萨。据载,福建省泉州府安溪县永安里谢氏,夜梦其祖先泣诉,“家有鬼,不能进。”于是谢氏率其一家,虔诚诵念地藏菩萨名号经典,焚香叩请地藏菩萨。夜中,梦见“面燃大士”前来说法,曰此鬼为前世冤亲,诵念佛号回向之,即可化解。其家主梦中语大士曰:“我乃祈请地藏菩萨,尊神乃观音大士化身,何幸驾临?”面燃大士笑曰:“诸佛同体,何起分别?地藏即不可拥护乎?”《华严经》有言:“一切诸如来,同共一法身。”又曰:“一切如来一法身,真如平等无分别。”

道教的说法则是太乙救苦天尊化身 “幽冥教主冥司面燃鬼王硏孑大帝”或称“面燃羽林监斋普渡真君”,主宰诸鬼,护佑冥、阳两界。平时居沃焦之山下,为阴间诸鬼之统帅,在地官大帝赦罪之月,负责中元节监督亡魂享领人间香火事宜。另,灵宝派等一些派别不是请“面燃鬼王”监斋,而是有“何昌”、“乔荀”两神分任此职。如宋末元初林灵真所撰《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写为“北魁玄范府何、乔二大圣”,有的版本写为“阳神大圣何昌”,“阴神大圣乔荀”。

据《济炼施食科》及《召摄科》的典籍,何、乔二大圣,属于北魁玄范府神虎摄召司的铁牛大神“鲁天君”(据说名为鲁玄水)部下,“鲁天君”信仰在各地减退之后,也有教派会把何、乔二大圣视为普渡真君的胁侍。

其实,原先道教中负责召唤阴魂的大神,还有“神虎大神”(形象虎头人身,或者穿着虎皮)、“摄召乌大王”、“摄召涂大王”、“五道将军”等,这些神灵现在几乎都被认为是普渡真君的从神。

华人民间则多采佛教说法,而使用道教科仪。无论是中元盛会,或是各种类型的超度法会与斋醮,多以佛教形式塑造大士爷神像:“顶生二角、青面獠牙,高大威武,头上还有一尊观世音菩萨佛像,象征其代表慈悲的观音大士”,而在各种类型的超度法会与斋醮前请僧人或道士进行开光。

中元节祭亡魂前,一般都先拜大士爷,有些慎重的信徒会以纸扎出大士爷塑像,也有些用牌位、画像、木石雕像祭祀,并将大士爷神位或神像放置供桌之前,以求祭祀顺利。待到七月一过,一般会火化大士爷像,送其登天。

南洋华侨风俗,中元普渡时,会悬挂写有“南无渡幽拔苦无量寿佛”或“南无分衣施食阿弥陀佛”之类的幢幡于大士爷神像之侧,甚至是神像手上;如书“渡幽拔苦”之类字句是希望佛祖引领亡灵往生佛国,若写“分衣施食”等词汇,则指祈请阿弥陀佛(无量寿佛)助大士爷,平均分配纸钱、衣物、食品予众家亡魂。

相关

  • 2013年5月
  • 分子动力学分子动力学是一套分子模拟方法,该方法主要是依靠计算机来模拟分子、原子体系的运动,是一种多体模拟方法。通过对分子、原子在一定时间内运动状态的模拟,从而以动态观点考察系统
  • 上支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是12对脑神经之中的第三对,编号III。负责控制眼球的转动、眼球内水晶体厚度的调整、瞳孔的缩放。动眼神经的神经核位于中脑的上丘部位的Edinger-Wes
  • 杂合性丢失杂合性(英语:heterozygosity)缺失(英语:Loss of heterozygosity, 常简写为LoH)是指一种使得某一特定基因缺失的基因组变化。所有二倍体细胞,例如人类体细胞,有两套基因组,即分别来自
  • 蒲松龄蒲松龄(1640年-1715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中国清代志怪小说作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人(族裔有争议),世称“聊斋先生”。蒲松龄平时喜好
  • 英格兰行政区划政治主题英国英格兰的行政区划共划分为四个层级,而实际上只有“郡级”和“区级”两个层级设有政府机构,其它则为一般民间法人机构代为运作的虚级化层级。对英格兰行政区划有深
  • 胸甲骑兵胸甲骑兵(Cuirassier)是装备了胸甲、马刀和火器的骑兵,最早出现在15世纪后期的欧洲。这一兵种继承了中世纪重骑兵在战场上的地位,主要活跃在16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的欧洲战场上。
  • 北开普省北开普省 (南非语:Noord-Kaap,英语:Northern Cape),是南非九个省之一,前身是开普省。该省与南非的其中两个邻国——纳米比亚以及博茨瓦纳接壤。面积361,830平方公里(全国第一),2001年
  • 左翼国际组织列表已消亡 已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已消亡 已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已消亡 已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已消亡 已消亡 已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这是一个左翼国际组织(包括社
  • 氧化铥氧化铥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Tm2O3。灰白色有热色性粉末,加热后变为有光泽的红色,长时间加热则转变为黄白色。不溶于水,但能缓慢溶于强酸之中。以褐钇铌矿为原料,经过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