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旅游学院(葡萄牙语:Instituto de Formação Turística de Macau,英语:Macao Institute for Tourism Studies),简称IFTM,成立于1995年9月15日,为澳门公立高等院校,位于澳门望厦山,受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监督,提供旅游及服务业范畴的学位和专业培训课程。包括酒店、旅游、文化遗产、会展、零售及市场推广、休闲娱乐、康体活动、文化创意及厨艺等。于1997年、2002年及2020年三次获得亚太旅游协会颁发金奖,确认了学院的课程内容及教学品质。
澳门旅游学院现址原为19世纪式的炮台堡垒,为防卫森严的军营,是为驻守于澳门的非洲籍葡兵营地。1974年,葡萄牙发生康乃馨革命,葡萄牙召回驻在澳门的驻军返回里斯本,军营即告荒废空置。及至1979年,澳葡政府接管军营,把军营改建成望厦迎宾馆,以作为海外公务员住宿之所。1982年2月,旅业及酒店业学校开始运作;望厦迎宾馆成为该学校之实习单位。
澳门旅游学院设有三所学校(即酒店管理学校、旅游管理学校及持续教育学校)、旅游研究中心、世界旅游教育及培训中心、教与学优化中心、教学酒店及教学餐厅等;学院提供全方位学士、硕士及博士课程及专业培训课程。
酒店管理学校及旅游管理学校共提供9个学士课程,其6个课程以英文授课及3个课程以中文授课,均属四年制课程。研究生课程以英语授课,包括一年制学士后文凭、两年制理学硕士及三年制哲学博士等课程。
除了接受本地及非本地全日制学生外,学院还接受其他院校学生作为期一学期的交换生课程。迄今,已有来自内地、加拿大、韩国、美国及欧洲等国家及地区的学生参加了学院之交换生课程。同时,澳门旅院学生可因应自身能力和兴趣参与或串联学院与国际伙伴合办一个星期至半年不等的国际交流课程及活动,当中的经验可丰富他们课堂以外的知识,增广见闻,了解异地文化及认识外地朋友。
持续教育学校在1982年成立之时是澳门旅游局属下的一个培训机构,座落于教学酒店侧。成立初期只有七位教学人员,提供接待及房务两门课程。随着社会发展,相继增设餐饮、语言及导游等培训课程。为配合本地区的旅游发展政策,1993年澳葡政府开始计划成立一所专责提供旅游教育及培训的高等院校。经过两年的筹备工作,于1995年正式成立澳门旅游学院,而持续教育学校则成为学院的一部分。
澳门旅游学院持续教育学校旨为市民带来更多自主学习机会,为个人成长、职业发展等谋求更多出路,迎接机遇与挑战。课程内容涵盖酒店业、餐饮业、文化遗产及旅游、零售会展及商业管理、创意艺术及资讯科技、健康及康体和语言文化七大领域的持续教育课程以及多个专业资格认证课程。
澳门特区政府透过澳门旅游学院设立世界旅游教育及培训中心,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开展合作专案,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升行业的人力资源质素和旅游目的地 (特别是亚太地区)的竞争力。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与中心合作,因应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各成员国的培训及技术援助需要,通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确定和提名,由中心提供培训。此外,中心亦向来自内地、本澳及葡语系国家的组织及业界人员提供旅游范畴的专业培训。
澳门旅游学院现时分为望厦校区以及氹仔校区;其分别位于澳门望厦山及氹仔徐日昇寅公马路。
望厦校区(英語: Mong-Ha Campus )位于澳门望厦山的校区,也是为澳门旅游学院的望厦校区,共有四个主体建筑物——启思楼、望厦迎宾馆、协力楼以及教学餐厅大楼,而建筑物之间相互连接的。
氹仔校舍(英語: Taipa Campus)位于氹仔美副将马路创福豪庭之内,其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呎;该校区于2004年2月起作为东亚运动会青少年活动中心,2006年起改为澳门旅游博彩技术培训中心创福豪庭校舍,主要开办会展、休闲康体、零售及旅游博彩技术培训先修班等范畴短期课程的校舍;该培训中心于2009年9月被撤销,创福豪庭校舍成为澳门旅游学院校园的一部分。随着澳门旅游学院氹仔新校区启用,本校舍于2016年7月1日停止使用。
氹仔新校区位于氹仔徐日昇寅公马路,由三幢原属澳门大学的建筑物物组成,分别是展望楼、东亚楼以及银禧楼。
澳门旅游博彩技术培训中心(葡萄牙语:Centro de Formação Técnica nas Áreas do Turismo e do Jogo de Macau,简称CCC)于2003年由澳门旅游学院以及澳门理工学院联合承办;于澳门氹仔合办的一所博彩业技术培训中心。澳门行政长官何厚铧于2009年7月16日签署第268/2009号行政长官批示,下令于同年9月1日撤销澳门旅游博彩技术培训中心,并把该中心之创福豪庭校区及相关设备和资源等转交至澳门旅游学院至201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