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泛素化
✍ dations ◷ 2025-11-28 19:02:54 #泛素化
泛素(英语:ubiquitin)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的小蛋白。它的主要功能是标记需要分解掉的蛋白质,使其水解。当附有泛素的蛋白质移动到桶状的蛋白酶的时候,蛋白酶就会将该蛋白质水解。泛素也可以标记跨膜蛋白,如受体,将其从细胞膜上除去。1974年,G.格鲁斯坦第一次从小牛胸腺中提取8.5kd的多肽(胸腺生成素),后来在哺乳类的组织、鱼类、昆虫等均有发现。泛素由7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大约8500道尔顿。它在真核生物中具有高度保守性,人类和酵母的泛素有96%的相似性。人类基因组约有1万9千个编码基因,蛋白转录后经剪接、修饰,可达几十万种,包括细胞的结构蛋白、激素、酶、转录因子等,有序的调节生命活动。蛋白酶降解,如胰蛋白酶将小肠内的食物蛋白消化成小肽、氨基酸,被小肠吸收;细胞内吞作用将外来蛋白吞入细胞,在食物泡内被溶酶体的消化酶吸收,不耗能量。泛素化是一种酶促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TM)过程,其中来自被激活泛素的二甘氨酸模体中末端甘氨酸的羧基与被修饰蛋白中赖氨酸ε氨基相连形成一酰胺键。将蛋白标记上泛素的过程(泛素化)包括了以下一系列步骤:在泛素化级联反应中各个步骤分为不同的层次的, E1 能够结合多个 E2, E2 能够结合多个E3,这种严密的分层现象能够使细胞对泛素化进行更为精致的调节。泛素样蛋白ubiquitin-like proteins (ULPs)也通过 E1–E2–E3 级联系统对蛋白质进行修饰,不过与泛素蛋白的修饰级联系统也存在一些差异。E4 泛素链延长酶, 能够在 E3 泛素连接酶产生的单泛素化蛋白上延长泛素。E3泛素连接酶具有两个结构域中的一个:泛素最终通过两种方式转移至蛋白质底物:2004年,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欧文·罗斯因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过程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氨基酸二级结构→
相关
- 舌舌(舌头)是口腔底的肌肉,帮助咀嚼、吞咽、构音和感受味觉。舌能辨别酸、甜、苦、辣、咸、鲜味,舌表面的大部分粘膜上皮中含味蕾。因为舌是帮助发声的器官之一,在一些语言中,比如在
- 抠鼻子抠鼻子是习惯做在正常情况下,何时人的鼻子会分泌鼻涕以防止外界灰尘等异物入侵肺部。初始分泌的鼻涕呈无色无味状,但当鼻涕捕捉灰尘以后,鼻涕开始变得粘稠,颜色开始加深,并在灰尘
- 亚平宁半岛意大利半岛(意大利语:Penisola italiana),又名亚平宁半岛 (Apennines)(意大利语:Penisola appenninica)是南欧洲三大半岛之一,位居三大半岛的中间,在地中海之北。亚平宁半岛北起波河
- 蛇根木蛇根木(学名:Rauvolfia serpentina)为夹竹桃科萝芙木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大洋洲、泰国、印度尼西亚、缅甸、斯里兰卡、印度以及中国的云南、广西、广东等地,目前已
- 均四甲苯均四甲苯,即1,2,4,5-四甲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2(CH3)4。它是带有甜气味的无色固体。它是四甲苯的三种同分异构体之一,其余两种为1,2,3,4-四甲苯(熔点−6.2 °C)和1,2,
- 自然杀伤T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Natural killer T cells),简称NKT细胞(NKT cells),是一类异质的T细胞,与T细胞和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拥有部分相同的特征。许多NKT细胞都能识别非多型的CD1d(英语:CD1d)分
- 加州承载比加州承载比(California bearing ratio,缩写为CBR)是一种用来评估道路基层材料机械强度的渗透测试。它是在二战前由加州公路局研发的。该试验的方法是测量用一标准面积(3in2)的
- 魔法师的外甥《魔法师的外甥》(英语:The Magician's Nephew),又称“纳尼亚前传”,是一部儿童幻想小说,作者是C·S·路易斯。这本书是《纳尼亚传奇》故事中第六个出版的,不过在故事中的时间轴上
- 液晶化点液晶化点,通常称为熔点,是某些具液晶态之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但其溶化并非呈液态,而是液晶态,即将其物态由固态转变为液晶态时的温度。该过程中固态与液晶态共存,直到全部固态已经转
- 埃马纽埃尔·卡彭蒂耶埃马纽埃尔·夏彭蒂耶(法语:Emmanuelle Charpentier,1968年12月11日-),生于法国的奥尔日河畔于维西,法国微生物学家,遗传学家和生物化学家。她因与詹妮弗·杜德纳等人开发CRISPR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