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泛素化
✍ dations ◷ 2025-07-16 05:25:14 #泛素化
泛素(英语:ubiquitin)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的小蛋白。它的主要功能是标记需要分解掉的蛋白质,使其水解。当附有泛素的蛋白质移动到桶状的蛋白酶的时候,蛋白酶就会将该蛋白质水解。泛素也可以标记跨膜蛋白,如受体,将其从细胞膜上除去。1974年,G.格鲁斯坦第一次从小牛胸腺中提取8.5kd的多肽(胸腺生成素),后来在哺乳类的组织、鱼类、昆虫等均有发现。泛素由7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大约8500道尔顿。它在真核生物中具有高度保守性,人类和酵母的泛素有96%的相似性。人类基因组约有1万9千个编码基因,蛋白转录后经剪接、修饰,可达几十万种,包括细胞的结构蛋白、激素、酶、转录因子等,有序的调节生命活动。蛋白酶降解,如胰蛋白酶将小肠内的食物蛋白消化成小肽、氨基酸,被小肠吸收;细胞内吞作用将外来蛋白吞入细胞,在食物泡内被溶酶体的消化酶吸收,不耗能量。泛素化是一种酶促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TM)过程,其中来自被激活泛素的二甘氨酸模体中末端甘氨酸的羧基与被修饰蛋白中赖氨酸ε氨基相连形成一酰胺键。将蛋白标记上泛素的过程(泛素化)包括了以下一系列步骤:在泛素化级联反应中各个步骤分为不同的层次的, E1 能够结合多个 E2, E2 能够结合多个E3,这种严密的分层现象能够使细胞对泛素化进行更为精致的调节。泛素样蛋白ubiquitin-like proteins (ULPs)也通过 E1–E2–E3 级联系统对蛋白质进行修饰,不过与泛素蛋白的修饰级联系统也存在一些差异。E4 泛素链延长酶, 能够在 E3 泛素连接酶产生的单泛素化蛋白上延长泛素。E3泛素连接酶具有两个结构域中的一个:泛素最终通过两种方式转移至蛋白质底物:2004年,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欧文·罗斯因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过程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氨基酸二级结构→
相关
- 吉尔波特症候群吉尔波特症候群(Gilbert's syndrome,简称GS)为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肝脏疾病,盛行率约3-12%。患者体内的非共轭性胆红素会显著提升,但没有明显并发症,患者可能会在运动后产生轻微黄疸
- 温带海洋性位于南北纬40至60度的大陆西岸,除亚洲、非洲和南极洲没有外,其余各大洲都有,其中以欧洲大陆西部及不列颠群岛最为典型。常年盛行来自海洋的西风,西岸常有暖流影响,增温增湿,西风从
- 布若卡氏区布洛卡区(英文:Broca's area)也译为布罗卡区是大脑的一区,它主管语言讯息的处理、话语的产生。与韦尼克区共同形成语言系统。布若卡氏区与韦尼克区通常位于脑部的优势半脑(通常位
- 洪堡弗里德里希·威廉·克里斯蒂安·卡尔·费迪南·冯·洪堡(Friedrich Wilhelm Christian Carl Ferdinand von Humboldt,1767年6月22日-1835年4月8日),是一位德国学者、政治家和柏林
- 训诂学训诂学(英语:Philology 或 Exegesis)是指传统研究古书中词义的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的一个分支。训诂学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是
- 科学怀疑论倡导者科学怀疑论(英语:Scientific skepticism)又称理性怀疑论(rational skepticism),是一种科学或实务上,对于缺乏证据的解释或论点持怀疑态度的认识论观点。在实务上,科学怀疑论一辞通常
- 南亚次大陆的印欧语印度-雅利安语支(英语:Indo-Aryan languages)是印度-伊朗语族的分支,属于印欧语系的一部分,分布在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是雅利安人在前20世纪带到南亚的语言,现代统称
- T-tubule横管(亦称T小管,英语:T-tubule)是肌膜(一种细胞膜)上很深的内陷凹槽,目前只在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上发现。这些横小管能够让膜去极化并迅速吸入细胞内部。肌纤维表面的细胞膜称为
- 柴可夫斯基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俄语: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其作品有民族乐派特征,但仍以浪漫风格为基准。其风
- 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的常任成员(俗称五常),五个创始成员国是二战期间同盟国中的五大国。其中,中国和俄罗斯的代表政权曾有所改变。中国原由中华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