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价铁离子
✍ dations ◷ 2025-04-04 20:55:00 #三价铁离子
三价铁离子(Fe3+)是一种常见的铁的离子,主要存在于铁盐及其溶液中,如氯化铁。Fe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EΘ=+0.77V)。虽然常见的含三价铁离子的氯化铁溶液呈棕黄色,但这并不是Fe3+自身的颜色,而是其与Cl-配位形成的配合物的颜色;3+实际上是淡紫色的。Fe3+是铁失去4s轨道的两个电子和3d轨道一个电子形成的,由于失去次外层一个电子后,其最外的3d轨道形成了“半充满”的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Fe3+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与活泼金属(Fe、Cu等),卤素离子(I-)等还原剂反应形成二价铁离子(Fe2+)。含Fe3+的溶液一般被认为有较强氧化性,但其氧化性受配位离子的影响显著,如在氰根离子CN-配位后Fe3+氧化性会减弱。三价铁离子极易水解,或与氢氧根(OH-)反应形成氢氧化铁沉淀。这是因为其电荷高而且离子半径小,与之配位的水分子受吸电子诱导效应,酸性增强,易于解离出质子,并进一步脱水缩聚形成Fe-O-Fe的氢氧化物—氧化物水合物胶体。所以,在pH>4的环境下,Fe3+就容易形成沉淀。氢氧化铁
K
sp
=
4
×
10
−
38
{displaystyle K_{text{sp}}=4times 10^{-38}}
。由于双水解Fe3+与CO32-等离子不共存。在其水解过程中,Fe3+可形成带正电的氢氧化铁(Fe(OH)3)胶体,从而吸附水中带负电荷的微粒聚沉,达到净水目的。Fe3+可催化多种反应,如过氧化氢的分解。一般认为这是因为Fe3+/Fe2+的电势位于H2O2/H2O和O2/H2O2,从而使得原本一步高能垒的双分子反应变为两步低能垒的分子—离子反应,即Fe3+先氧化过氧化氢生成氧气和Fe2+,后者再被过氧化氢氧化至Fe3+。三价铁离子可与硫氰酸根(SCN-)离子形成配位离子,使溶液呈血红色。该反应可用来鉴定溶液中存在Fe3+,也常被用于电影特技与魔术(制作假血)。三价铁离子还能与一氧化碳、氰根离子形成稳定的六配位离子,这使得它被用来处理含有氰根离子的有毒废水(辅助以二价铁离子沉淀出普鲁士蓝,从而将CN-以沉淀形式富集)。Fe或Fe2+与强氧化剂,如硝酸、浓硫酸、氯气等反应,可形成Fe3+。Fe3+可以与许多物质反应形成络合离子,检验时常使用这些性质:实验室一般使用稀盐酸清洗附着在试管等仪器上的铁盐。装有Fe3+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橡胶塞,因为Fe3+会将与其中的二硫键反应,被还原。
相关
- 兼性厌氧兼性厌氧菌是一类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能够进行无氧呼吸或发酵的微生物。在氧气充足时,它们会通过有氧呼吸来产生ATP(三磷酸腺苷),但当氧气缺乏时,它们的呼吸方式就会变为无氧呼
- COX-2环氧合酶(拉丁语:Cyclooxygenase,简称COX)是一种酶(又名酵素),负责合成重要的生物激素——前列腺素家族的导介物质。当身体组织受到某种刺激如外伤、感染等会激活环氧合酶,使花生四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授予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的中国籍科学家。院士不设任期,为终身
- 干燥综合征干燥综合征,又名修格连氏综合征,或者舍格伦综合征。该病的英文名称为Sjögren's syndrome(发音为/ˈʃoʊɡrənz/,又称为Mikulicz disease及Sicca syndrome,是一种长期的自身免
- 苦味酸苦味酸,化学名2,4,6-三硝基苯酚,字母缩写TNP、PA,是一种炸药,名字由希腊语的πικρος(苦味)得来,味道很苦。纯净物室温下呈略带黄色的结晶(黄色炸药),难溶于四氯化碳,微溶于二硫化
- 瘴气瘴气,亦称瘴毒、瘴疠,中文中瘴气为中医名词,疾病地理学之概念,是指中国南方山林间湿热环境下因某种原因(如动植物腐败等)而产生的一种能致病的有毒气体。由瘴气引起的疾病被称为瘴
- 底土底土(Subsoil)是一个国家领陆和领海的地下部分。底土是领土的一部分,主权国家在这些底土中有绝对主权。主权国家在底土中除了能够开发底土的一切资源,任意运用这些自然资源外,还
- 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彼得罗·亚历山德罗·加斯帕雷·斯卡拉蒂(意大利语:Pietro Alessandro Gaspare Scarlatti,1660年5月2日-1725年10月24日),意大利巴洛克风格作曲家,以歌剧和室内康塔塔而闻名。亚历
- 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英语:Bioreactor)是指任何提供生物化学反应的适当环境或工程设备。通常是指利用酶(由一个或一群酵素所推动)或生物体(如微生物)使装置具有模拟生物的功能,可在细胞外进
- 南部阳一郎南部阳一郎(日语:南部 陽一郎/なんぶ よういちろう Nambu Yōichirō ?,1921年1月18日-2015年7月5日),生于日本东京的日裔美国公民,世界知名粒子物理学家,去世前为芝加哥大学物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