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是性

✍ dations ◷ 2025-04-27 09:57:19 #实是性

在哲学中,实是性(法语:facticité,德语:Faktizität,英语:facticity)有很多种不同的含义——可能只是指“事实性”(factuality)和“偶然性”,也有可能是指关于人类存在(human existence)的种种棘手的境况(英语:human condition)(intractable conditions)。

最早使用这个术语的是德国哲学家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1762-1814),后来有了很多种含义。它可以指事实(facts),也可以指事实性(factuality),比如在19世纪实证主义之中说的实是性就是指这样的意思。而到了威廉·狄尔泰以及新康德主义那里,这个词开始表示“抵抗解释和解读的东西”。新康德主义者把实是性与理想性(ideality)对立起来,比如尤尔根·哈贝马斯的《在事实与规范之间》()。

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讨论“实是性”时,把它当作是个体存在(existence)之“被抛掷性(英语:thrownness)”(Geworfenheit),意思是,我们是被“抛掷入世界之中”的。他不仅仅是在指一种残酷的事实,或者说具体历史处境(situation)之事实性,例如“生于80年代”。实是性是这样一种东西:即便你没有注意到它,或者把它丢下不管,它还是已然告知(inform)了存在,并且已经在存在中被接受和采用起来了(taken up)。所以,实是性不是某种我们遇到(come across)并且直接观察(behold)的东西。比如,在情绪(mood)中,实是性的表象是迷一般的,因为它同时涉及了两个方面:既是转而朝向它,又是转而离开它。海德格尔所说的情绪,是思想及意志之境况,并且是思想及意志必须以某种方式对它作出回应的一些境况。就像这样,人类存在之被投掷性(或者说此在)通过情绪而被透露了出来。


在20世纪中期,法国存在主义者让-保罗·萨特和西蒙·德·波娃也使用了实是性这一术语。他们认为,人类的自由是关于背景(the background)而存在的,并且受到背景的限制;他们用实是性这一术语来意指衬托于这个背景之上的所有具体细节。比如,这可能包括:出生的时间和地点,语言、环境、个体早先的选择,以及他们不可避免的死亡之前景。比如:目前,某个生来就没有双腿的人,他的处境就提前排除了他在海滩上行走的自由;但是如果未来的医学能有办法为此人长出新的腿来,他们的实是性可能就不再排除这种在海滩行走的活动了。

实是性这个术语在20世纪欧陆哲学中获得了更加专门的含义,尤其是在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中,包括埃德蒙德·胡塞尔,马丁·海德格尔,让-保罗·萨特,莫里斯·梅洛-庞蒂以及狄奥多·阿多诺。近期的哲学家,比如乔治·阿甘本,让-吕克·南希,韩炳哲以及François Raffoul用更新的方式用起了实是性这一观念。

在甘丹·梅亚苏为了挑战“相关主义”(correlationism)这种思想-世界之间关系而作出的哲学筹划之中,实是性也扮演了关键的角色。梅亚苏把它定义为一种原因的缺席:“对于任何现实来说,原因都是缺席的”(“the absence of reason for any reality”),换言之,是这种不可能性:不可能为任何实存者(being)之存在(existence)提供一片终极的基础。


陈嘉映、王庆节合译的《存在与时间》译为实际性;陈宣良等译《存在与虚无》中译为“散朴性”,在其后的研究中,陈宣良也将其译为“器物性”,或“受蔽成存性”。杜小真在对萨特的研究中,将这一概念改译为“人为性”,强调“人”的自由介入处境的结果,以及与胡塞尔、海德格尔在这个概念解释上的差异,并避免“散朴性”译名的可能含混的解释。冯契、徐孝通主编的《外国哲学大辞典》译为“事实性”。另有译为实存性、实然性等。


自为的存在(Being for itself)

相关

  • 能量能量(古希腊语中 ἐνέργεια energeia 意指“活动、操作”)在物理学中是一个间接观察到的物理量。它往往被视为某一个物理系统对其他的物理系统做功的能力。由于功被定
  • 哈斯克尔哈斯克尔县(Haskell County, Oklahoma)位美国奥克拉荷马州东部的一个县。面积1,619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11,792人。县治斯蒂格勒(Stigler)。成立于1907年7
  • .qa.qa为卡塔尔国家及地区顶级域(ccTLD)的域名。此外还拥有阿拉伯语顶级域名قطر.‎。A .ac .ad .ae .af .ag .ai .al .am .ao .aq .ar .as .at .au .aw .ax .az  B .ba .b
  • 奥斯曼帝国大维齐尔列表以下是一个奥斯曼帝国大维齐尔(土耳其语:Vezir-i Azam或/;奥斯曼土耳其语:صدر اعظم或وزیر اعظم),即奥斯曼帝国政府首脑的列表。
  • 带外管理在计算机领域,带外管理(Out-of-band management)是指使用独立管理通道进行设备维护。它允许系统管理员远程监控和管理服务器、路由器、网络交换机和其他网络设备。相对的,带内管
  • 比尔拉瓦尔比尔拉瓦尔(Billawar),是印度查谟-克什米尔邦Kathu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4905(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4905人,其中男性2775人,女性2130人;0—6岁人口567人,其中男337人,女230人;识字
  • 攀登难度等级攀登难度等级指攀岩,登山和攀岩等学科中将各登山路线,简要介绍路线的难度和危险性的等级分类系统。因登山类型和国家有不同的分级系统。台湾最常用的难度等级系统为由美国塞拉俱乐部于1937年提出之free climbing rating system称为Yosemite Decimal System (YDS)
  • 伦敦博物馆 (加拿大)伦敦博物馆(英语:Museum London)是一座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伦敦的艺术和历史博物馆,该博物馆70多年来一直保存、诠释和分享关于伦敦和伦敦人的故事。该博物馆位于安大略泰晤士河分支附近,坐落于阿尼什纳比族、易洛魁联盟、阿塔万达隆、温达特人、齐佩瓦第一民族、奥奈达民族和芒塞特拉华民族等加拿大原住民的传统领地里。它在1940年开始与伦敦公共图书馆共同运营,之后于1989年与伦敦地区美术馆和伦敦地区历史博物馆合并。博物馆建筑是由曾经设计大萨德伯里北方科学博物馆(英语:Science North)、多伦多巴
  • 成唯识论《成唯识论》(梵文:����������������������,Vijñāpti-mātratā-siddhi),中国唯识宗立宗的主要理论依据,以大乘佛教唯识宗创始人之一世亲的《唯识三十颂》为主线,由唐代著名高僧玄奘三藏法师以护法学说为主揉合印度十大论师的诠释编译而成,最能体现法相唯识学派的基本思想。“成唯识”由“成”和“唯实”构成。“成”的梵语siddhi即悉地成就。毘若底摩呾喇多(Vijñāptimātratā)为唯识。弥勒菩萨被看作唯识宗的鼻祖,唯识纲要由无著和世亲菩萨阐释、弘扬。为世亲《唯识三十
  • 唐娜·莎曼拉丹娜·安卓莉安·盖恩斯(英语:LaDonna Adrian Gaines,1948年12月31日-2012年5月17日),艺名唐娜·桑玛(Donna Summer),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著名流行乐歌手,曾五度获得《格莱美奖》,有“迪斯科女皇”(The Queen of Disco)之称。Lady of the Night(1974年)Love to Love You Baby (1975年)A Love Trilogy (1976年)Four Seasons of Love  (1976年)I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