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陆飘移
✍ dations ◷ 2025-09-28 17:15:34 #大陆飘移
大陆漂移学说是地球大陆相对于彼此的运动,因此似乎在海床上“漂流”。最初由亚伯拉罕·奥特柳斯在1596年提出,后来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在1912年加以阐述,中文中“大陆漂移说”、“大陆漂移假说”均指同一概念。这个大胆的学说一直被学界忽视,直至1960年代海洋扩张说出现,令大陆飘移说得以发展,后来更阐述为板块构造理论。大陆漂移的想法已经被板块构造理论纳入,解释大陆如何移动。主要内容为远古时代的地球只有一块“泛古陆”或称盘古大陆的庞大陆地,被称为“泛大洋”的水域包围,大约于2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到距今约二、三百万年以前,漂移的大陆形成现在的七大洲和五大洋的基本地貌。值得一提的是大陆漂移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有些根本的不同,前者假设推动力是潮汐,后者假想推动力是由于地幔出现对流,拖动板块。但在魏格纳1929年第四版的《大陆和海洋的形成》中,他已经接受了地幔对流提供动力的思想。亚伯拉罕·奥特柳斯在他的地理百科全书中提及美洲是“因地震与潮汐而从欧洲及非洲分裂开去”及“如果有人拿出世界地图,然后仔细观测三大洲的海岸线,就会发现(大陆)分裂的痕迹”。来自南非的地质学家亚历山大·杜托伊特(荷兰语:Alexander du Toit)和英国的阿瑟·霍尔姆斯(英语:Arthur Holmes)都支持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的假说。到了1950年代,大陆飘移学说仍然得不到普遍接受。在1960年代前,终于出现转机。罗伯特·迪茨(英语:Robert S. Dietz)、布鲁斯·希曾(英语:Bruce C. Heezen)和哈利·哈蒙德·赫斯得出一份地质研究报告,这就是海底扩张学说,得出实在的地质证据,解释了三大洲为何分裂,令大陆漂移学说更具说服力。首先,假设地球内部是玄武岩质,而地表则是花岗岩质,而大陆就像冰山浮在海面一样,浮在融熔状的玄武岩上。大陆因为潮汐的推动而移动分离。此学说在魏格纳因北极考察中,遭遇暴风雪而丧生之后就沉寂一时,到了六十年代,海底扩张学说中的地质报告证明了大西洋正在扩张,而三大洲就渐渐分离,令学界重新研究大陆漂移学说,后来更有人提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亦是现今地质学根基。
相关
- 热岛现象热岛效应是一个自1960年代开始,在世界各地大城市所发现的一个地区性气候现象。具体来说,无论从早上到日落以后,城市的气温都比周边地区来得高,并容易产生雾气。这个现象的发现,是
- 鼻梁鼻,又称鼻子,是陆上动物呼吸的器官,属呼吸系统一部分,也是许多哺乳类动物感应嗅觉的器官。鼻一般在动物的头部,可能是隆起,鼻对体外的开口叫作鼻孔,鼻孔让空气进入鼻腔内,两孔气流速
- 儿茶酚胺儿茶酚胺(拉丁语:Catecholamine)是具有儿茶酚核的(苯乙)胺类化合物的统称,是由肾上腺产生的一类应激拟交感“斗或逃”(Fight or Flight)激素。最重要的儿茶酚胺是肾上腺素(Epinephrin
- 模式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为免疫系统细胞表达的,与病原微生物或细胞应激相关的蛋白。可以被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的微生物特定分子为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包括细菌的碳水化合物(如脂多糖和甘露
- 新台币新台币,是中华民国现行的法定货币,于1949年6月15日起发行流通,当时定位为限定台湾使用的区域货币,目前则在整个中华民国有效统治区域(台澎金马)均可流通使用。原始发行机构为台湾
- 酯.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ngs:
- INK4a/ARF细胞周期(英语:cell cycle),是指能持续分裂的真核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生长,再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的循环过程。细胞周期的长短反映了细胞所处状态,这是一个细胞物质积累与细胞分
- 当他们认真编织时人生密密缝(日语:彼らが本気で編むときは、/かれらがほんきであむときは、 karera ga honki de amu toki wa *)是一部2017年在日本公映的有关家庭和LGBT题材的电影。电影由荻
- 阴道积血阴道积血(英语:Hematocolpos),是一种医学病状,指阴道中充满月经血,它通常发生于月经期的有处女膜闭锁的女性。一类相关的症状为子宫积血(英语:hematometra),是子宫中有月经血。它出现
- 大立光电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通称大立光电、大立光,股号:3008)为台湾光学、光电设备制造商。1980年,林耀英与陈世卿在台中市成立“大根精密光学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大根精密另外转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