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线雕

✍ dations ◷ 2025-11-24 08:48:40 #福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漆工,中国传统雕刻,福建手工艺

漆线雕是用精细的漆线,以特殊的制作方法缠绕出金碧辉煌的建筑、栩栩如生的人物以及衣饰花纹,以民间传统题材为主,如龙凤、麒麟、云水、缠枝莲等。它是用油漆加粉末制成细如发丝的线条,在胚体上堆成各种浮凸的图案,然后贴饰金箔,使之更加富丽堂皇。

制作漆线雕有以下几道工序:

明清时期,宗教雕塑多趋于程式化,世俗雕塑多趋于装饰化和工艺化。福建是一个民间信仰特别发达的地区。自古以来,人们为了祈福消灾,筑起香案供奉神灵,神像几乎家家必备。这期间,神像的造像形式和装饰风格的变化为居家供奉需要和方便,发展为小型化和重装饰的工艺特点。漆线雕艺术的出现是闽南特殊的文化背景的必然产物。漆线雕在中国闽南地区流传了数百年,其表现力丰富,工艺甚为精湛。在中国古代宗教雕塑历史中,漆线雕以其独特的装饰手法和优于诸如堆漆、沥粉的工艺经久不衰。它作为中国工艺美术的优秀品类深受闽台人民、东南亚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所喜爱。

漆线雕是受宋元时期的线雕工艺特别是沥粉和泥线雕等工艺的启发而产生的。宋元时期就有用堆漆和沥粉雕手法来装饰神像。至明代,还有少量应用堆漆的表现手法,明代早期,使用精细的漆线做装饰还不多见。直到明中晚期,漆线雕工艺逐渐形成,并得到较大的发展。这一阶段的漆线雕主要还是以平面局部造型为主。

由明末至清初,漆线雕的工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制作基本形成规模,并广泛应用于神像衣饰中。漆线雕在原来平面局部造型的基础上扩展为全身的装饰,并采用漆线及堆漆并用的手法,从而达到浅浮雕的效果。

清中期,漆线雕艺术得到更为深入的发展,其表现手法进一步拓宽,工艺几近登峰造极,技法更为纯熟,粗细线条的运用也更加灵活,并开始采用漆线堆叠的立体手法。加之贴金、配彩,使之达到镂金错彩,美轮美奂的艺术效果。

清朝末年,随着战争动乱,漆线雕工艺开始走下坡路,无论工艺水平还是漆线质量都不能与明末清初相提并论。民国时期,国家内忧外患战事频发,漆线雕水平更为低落,好的作品不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当时“破除迷信”的政治原因,已没有漆线雕神像作品继续制作。例外的是,由于出口的需要,仅在厦门还有政府允许某些厂家在生产。

相关

  • 阿耳忒弥斯计划阿耳忒弥斯计划(英语:Artemis program)是美国NASA正在进行中的一项太空探索计划,目标是重返月球并且登陆火星。该计划以希腊神话女神阿耳忒弥斯命名,她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孪生姐姐,
  • 无齿翼龙无齿翼龙属(学名:Pteranodon),在希腊文的意思为“没有牙的翅膀”,生存于晚白垩纪(康尼亚克阶到坎潘阶,约8,800万年前到8,000万年前)的北美洲,化石产地遍布美国各地(堪萨斯州、阿拉巴马
  • 甘尼森甘尼森国家森林(英语:Gunnison National Forest)是美国的一座国家森林,面积6,766平方公里,坐落于美国西部科罗拉多州的德尔塔县、甘尼森县、欣斯代尔县、萨沃奇县和蒙特罗斯县五
  • 阿巴拉阿巴拉,是生活在西非萨赫勒地区的阿拉伯族群,以放牧单峰骆驼为生计基础。阿巴拉一词主要用来区别于另一阿拉伯牧牛族群加巴拉, 根据Braukämp(1993)的说法,一些阿巴拉人在从萨赫
  • 洛纳瓦拉洛纳瓦拉(Lonavala),是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浦那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55650(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55650人,其中男性30204人,女性25446人;0—6岁人口6344人,其中男3291人,女3053人;识
  • 鲁温鲁温(Janani Luwum,1922年-1977年2月17日,又译“陆宏”、“鲁宏”),普世圣公宗乌干达教省(英语:Church of Uganda)主教,也是乌干达教省第二任主教长、大主教。在1970年代“狂人”阿敏(I
  • 查尔斯·尼克·布朗查尔斯·尼克·布朗(Charles Nikki Brown,1937年6月24日-2009年7月12日) 是《Locus》的共同创办人和编辑。《Locus》是新闻和评论杂志,处理科幻与奇幻小说的文学流派。1937年6月2
  • 李存义李存义可以是下列人物:
  • 约翰·约翰逊约翰·霍华德·格蒂·约翰逊(英语:John Howard Getty Johnson,1947年10月18日-2016年1月7日),美国NBA联盟前职业篮球运动员。他在1970年的NBA选秀中第1轮第7顺位被克利夫兰骑士选
  • 泰德·莱恩斯提多尔·阿马尔·莱恩斯(英语:Theodore Amar Lyons, 1900年12月28日-1986年7月25日),为美国职棒大联盟的投手,16年大联盟生涯都效力于白袜队。1923年,莱恩斯从贝勒大学毕业后加入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