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德河-尼斯河线

✍ dations ◷ 2024-12-22 22:10:53 #奥德河-尼斯河线
奥得河—尼斯河线(德语:Oder-Neiße-Grenze;波兰语:Granica na Odrze i Nysie Łużyckiej;英语:Oder-Neisse line) 是德国与波兰的边界。界线主要包含奥得河与尼萨河流域,但又包括了奥得河西岸的波兰城市什切青。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波兰接壤德国的边界根据1919年的凡尔赛条约而被订立—它主要按照大波兰的历史边界;原本的省份分界,就根据种族分布而略微修改。但是,波美拉尼亚东部、上西里西亚与马祖尔亚(Masuria)就被分割。郊区的斯拉夫人被安置在德国;市区的德国人却被分到波兰。波兰西部边界,更是欧洲数一数二长的边界,并留下但泽自由市与东普鲁士两块外飞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盟军根据苏联的领土要求,将德波边界西移至今天的奥德河—尼斯河界线—德国失去绝大部分的西里西亚、大部分波美拉尼亚,包括什切青、勃兰登堡东部及小部分萨克森,失地全归波兰。而且,波兰也得到但泽(改名为格但斯克)及东普鲁士南部,包括马祖尔亚与瓦尔米亚(Warmia)。苏军其后进行大规模人口转移,几乎把所有德国居民驱逐,安排流落到德国的波兰人返回新占领土定居;此外,由于苏联兼并了波兰东部大片土地,同样被驱逐的波兰人就取代德国人,成为新领地的主人。在斯大林实现苏联领土扩张之下,被迫离开家乡的不仅仅是波兰人与德国人。战时边界更改频繁。1939年,德军入侵波兰,令德国的边界超越1918年的版图;配合德苏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根据寇松线吞并波兰东部,而他的行动在雅尔塔会议得到英美承认;1944年,波兰人发动华沙起义,反抗德军侵略而失败。德军破坏华沙,并将七十万住民驱逐出城。波兰与德国边界被专制决定,加上以上问题,令两国人民难以接受事实、深感愤恨。从人道角度而言,不少波兰人觉得由于波兰受尽蹂躏,又要割让领土给苏联,得到德国领土就算是一种补偿;但亦有人认为,苏军驱逐德国人时,引致不少死伤,不免过于专横、有欠公允。美英与苏联在德国投降前不久,就在雅尔塔会议确立了最终的波兰版图。最初,疆界还未被确定时,美英基本上接受以奥德河作为波兰的西边界线,也赞成以人口转移解决领土纷争。不过,尼斯河两岸的分配,以及波美拉尼亚地区传统的海港—斯德丁/什切青归于德国或波兰,就成为主要问题。西方盟国认为应该以东尼斯河为界,但斯大林拒绝让步,主张以西尼斯河为德波两国边界。德国原本可以保留斯德丁;而一如波兰政府的要求,波兰可得到东普鲁士全境,连同哥尼斯堡。但最后,斯大林坚持由苏联占领哥尼斯堡,用作暖水军港;而波兰就应该获得什切青。流亡中的波兰政府“人微言轻”,只好言听计从,但就坚决要保留她的历史名城利沃夫。同样地,苏联拒绝,只愿意把包括布雷斯劳(今弗罗茨瓦夫)的下西里西亚(Lower Silesia)交给波兰。巧合的是,利沃夫的波兰人后来大多移居到弗罗茨瓦夫和格但斯克。波茨坦会议上,美国、英国与苏联确立将德国奥德河—尼斯河线以东的领土交予波兰。然后,和约将会签订,是否接受决定及会否改变边界的问题,也会一一解决。为了防止德国借着种族问题挑起纷争,所有居住在新旧波兰领土的德国人都会被驱逐。虽然波兰失去寇松线以东十八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但得到约十一万平方公里、资源丰富、发展较好的德国领土。苏联就得到东普鲁士北部——此地今属俄罗斯联邦的飞地加里宁格勒州。盟国和苏联提出以奥德河—尼斯河为德国与波兰的边界,其中一个原因是:它是两国之间最短的可能边界,仅仅是472公里长,由今捷克东北部沿着奥德河直至波罗的海南岸,可以防止未来德国的侵略。其实,最终定下来的界线并未算是最大的改动。曾经有人建议把德国人从12世纪开始的东部迁徙(德语:Deutsche Ostsiedlung)时夺取的所有斯拉夫人聚居地全数归于波兰。如此,波兰的西部界线可能伸延到近柏林的地区,用以包括现在德国的斯拉夫裔少数民族索布人。1943年末的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最先提出要把波兰边界西移;美国却对此毫无兴趣。英国外务大臣安东尼·艾登在日记写道:“现下的困难,是美国人很怕处理这种事。罗斯福的顾问哈里·霍普金斯觉得这是兵行险著。但我告诉他,考虑到苏军驻在波兰,如果我们搞不好这件事,这两国的关系很可能会变差,而选举又快到了。”雅尔塔会议上,盟国再度讨论波兰问题。美国总统罗斯福表示,如果斯大林能宽厚对待波兰的东部领土,他就可以对国民“有所交待”。丘吉尔也认为苏联如能作此让步,会显出她的宽宏。他为流亡中的波兰政府发表声明,坚决要战后的波兰独立而自由。而斯大林就指出,流亡政府的总统斯坦尼斯瓦夫·米科瓦伊奇克知道波兰会得到什切青和尼斯河东岸,深感欣喜。丘吉尔反对,表示“如要波兰鹅吃那么多德国食物(领土),一定消化不下。如果过百万德国人被驱逐,而且有很多人是在红军来临之前逃走,那英国市民一定吃惊。”结果,波兰的西部界线留待波茨坦会议才决定。在波茨坦,斯大林声称他的主张正确,基于波兰政府的要求,以及没有任何德国人仍在界线之东。杜鲁门总统的美军参谋长会议议长威廉·D·莱希悄悄对杜鲁门说:“红军说不定把他们都杀光了!”之后,苏联又承认的确还有最少一百万德国人仍在该地。1945年7月24日,几名波兰领导人出席会议,支持“奥德河—西尼斯河界线”(亦即实际上的奥德河—尼斯河线);要求得到什切青作为对东欧的出口港。尼斯河与奥德河是当地的水源,而前者是后者的支流。如果其他人能控制二河,将可以封锁奥德河。7月25日,杜鲁门与丘吉尔都反对波兰拥有占领区—这会令她成为英、美、法、苏四国以外,第五个占领德国的国家。他们也反对驱逐德国人的决定。斯大林则回应说,德国在数百年来杀害大量波兰人,波兰占领德国只是报仇而已。但是,在7月29日,新任美国国务卿詹姆斯·伯恩斯向苏联表示美国愿意让步,让波兰占领奥德河与尼斯河以东领土,并不把该地作为苏联占领区,用以调整苏联对西部占领区所要求的赔款。如果德国保得住尼斯河东岸,她将有大约一半的西里西亚。虽然波兰向美国表示她会接受这项提议,但苏联又宣称波兰不接受。翌日,国务卿向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表示美国不情愿地接受尼斯河西岸线。于是,英国的立场动摇。纵然英国外长欧内斯特·贝文反对提议,英国也惟有同意。会议结束时,邱吉尔因为选举落败而没有在场。后来,他声言绝不会接受尼斯河西岸线。在他著名的铁幕演说中,他宣言:“在苏联的操控和煽动之下,波兰政府错误地大肆侵入德国领土。现在大量德国人被驱逐,简直是前所未见。”1950年,东德与波兰政府签署兹戈热莱茨条约(英语:Treaty of Zgorzelec)(兹戈热莱茨乃今波兰下西里西亚省城市,详见格尔利茨),确认奥德河—尼斯河线,把它称为“和平友好的界线”。1989年,两国确认海上边界。1952年,斯大林以确认界线为条件,容许德国再度统一,但西德总理康拉德·阿登纳因数个理由而拒绝。总共有1200万德国人因界线订立而被驱逐,大部分人都去了西德。所以,对他们来说,确认边界是绝不能接受的。其实,基于哈尔斯坦主义,西德不承认共产波兰与被苏联控制的东德。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主张“东方政治”改善于东欧共产主义国家的关系,令西德的态度渐渐改变。1970年,西德与苏联和波兰分别签署了莫斯科条约(英语:Treaty of Moscow)及华沙条约,承认奥德河—尼斯河线是波兰的实际边界。以后,被驱逐的德国东部居民就可以探访失地。1990年11月14日,统一后的德国与波兰签署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又称二加四条约),确立边界。在之前,德国修改基本法,把关于德国统一、可用来讨回东方失地的西德宪法第二十三条废除。当时的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最初拒绝承认德国与波兰之边界。结果,其他国家付出不少外交上的努力,才令德国同意最后的解决方案。现在,仍有大约十五万德意志人住在波兰—大部分在奥波莱省,其他人就在西里西亚与马祖尔亚等地。一百五十万波兰人就在德国,他们是新移民或是世代居住在德国。有些波兰移民根本是德意志人,只是在后期才由原本的德国领土移民过来而已。1991年6月17日两国签署一条“友好邻国条约”,确保两国人民在双方的领土内,拥有基本政治与文化的权利。它在1992年1月16日与1990年的条约同时生效。但是,很多少数族裔的文化、政治的权利,仍未得到两国承认。其中,不少奥波莱省的德裔居民取得德国国籍,可以在西欧的欧盟成员国自由工作。

相关

  • 海水淡化海水淡化也称海水化淡、海水脱盐,是指将海水中的多余盐分和矿物质去除得到淡水的工序。海水淡化主要是为了提供饮用水和农业用水,有时食用盐也会作为副产品被生产出来。海水淡
  • 东海大学东海大学可以指:
  • 基辅基辅(乌克兰语:Київ,转写:Kyiv .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
  • 化学信息学化学信息学(Cheminformatics)是使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领域的一系列问题。这些计算机(In silico)技术被用于在制药公司的药物发现过程中。这些方法也可以以各种其他形式
  • 皇后区皇后区(英语:Queens),又译作昆斯区,是美国纽约市的五个行政区之一,也是其中面积最大、人口第二多的行政区。其范围和纽约州皇后县或昆斯县(英语:Queens County)相同。皇后区位于长岛
  • Haemonchus contortus捻转血矛线虫(学名:Haemonchus contortus),又名扭旋血线虫,是寄生于反刍动物(特别是绵羊)消化道内的一种寄生虫,属毛圆科血矛属。成虫主要寄生在山羊和绵羊的真胃。捻转血矛线虫是一
  • 陈洪渊陈洪渊(1937年-),浙江三门人,中国分析化学家,南京大学教授,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洪渊生于浙江省三门县悬诸上枫坑村,曾就读于台州中学。1956年,18岁的陈洪渊
  • 布朗尼斯劳·马凌诺斯基布罗尼斯拉夫·卡斯珀·马林诺夫斯基(波兰语:Bronislaw Kasper Malinowski;1884年4月7日-1942年5月16日)是位发迹于英国的波兰人类学家,其建构以客观民族志记载田野调查研究成果的
  • 迦南平原迦南(天主教译为客纳罕)(英语:Canaan,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
  • 监督监督意为监视督促,可以指以下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