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车

✍ dations ◷ 2025-07-01 09:30:04 #张衡,中国古代发明,中国交通史,方位,车辆,交通工具科技,度量仪器,中国神话

指南车,又称司南车,是一种用差速器来辨认方向的仪器,传说中指南车乃是由轩辕黄帝或周公发明。史书又记载了三国时魏国马钧制作司南车。车上有一小人,其手指的方向即为南方。

最早在《西京杂记》记载有:“司南车,驾四,中道”。青龙三年(235年)曹魏人马钧创造指南车,而此指南车是采用齿轮的原理制作,并没有使用磁极,与司南、罗盘完全不同。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北伐进兵长安,后秦姚兴使令狐生制造指南车。北魏的郭善明也曾研发过,未成,扶风人马岳又造,垂成,善明鸩杀之。南朝的祖冲之又发明一次,“昇明中,太祖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有也。”当时北方人索驭�也号称能造指南车,但“颇有差僻,乃毁焚之”。《宋史·舆服志》对指南车的机械结构,作了比较具体的记述,此车仅用为帝王出行的仪仗。金朝的燕肃于天圣五年(1027年)造指南车,车上立一木人,伸臂指南,能自动离合,“……至国朝,不闻得其制”,大观元年(1107年)吴德仁改良了燕肃指南车,但之后又失传了。

1924年英国学者穆尔(Moule)发表了研究指南车的论文并根据《宋史》文献记载给出了具体的复原方案,接着又有很多国内外学者研究。1937年王振铎曾发表《指南车记里鼓车之考证及模制》,他改良穆尔的设计,并成功的制作出指南车模型。1971年王振铎根据史书记载,复制马钧的“黄帝指南车”成功。

指南车使用了差动齿轮装置,或者称加法机构, 或者称差速器。其原理是当车辆直线行驶时左右两车轮转动角速度相等。差动机构没有输出。车辆转弯时两侧车轮角速度不相等,这时差动机构输出这个差值。驱动指示机构。

类似的装置应用在现代汽车的差速器和工业上加工齿轮的专用设备插齿机以及滚齿机中。

相关

  • 线段在数学上,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这两个点称为端点。参见区间。当终点均在圆周上,该线段称为弦。当它们都是多边形的顶点,若它们是毗邻的顶点该线段为边,否则就是对角线。在生
  • 国家税务总局1999年规定:印章直径5厘米,中央刊国徽,由国务院制发。税徽(2008年3月启用,其文字由周恩来题写)国家税务总局公务员制服帽徽国家税务总局(英语: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标准
  • 埃丝特·麦克维伊埃丝特·路易丝·麦克维伊(英语:Esther Louise McVey MP,1967年10月24日-)是一位英国政治人物,保守党人。现任塔顿选区议员。曾任西威勒尔选区议员,卡梅伦政府残障人士政务次官(英语
  • 哈立德·本·沙特哈立德·本·沙特(死于1865年)内志埃米尔,德拉伊耶酋长国的建立者曾孙(沙特王朝以其五世祖的名字命名)。哈立德·本·沙特于1838年至1841年在位。
  • 千层塔蟹寓螺千层塔蟹寓螺(学名:)是翼舌类支序的蟹寓螺科物种,属于微小贝的一种。本物种分布的地域北起日本海到最南端的东中国海,包括中国大陆山东半岛青岛一带的黄渤海水域及台湾彰化县和美
  • 霍达 (崇祯进士)霍达(?-1661年),字非闻,陕西省西安府长安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明朝崇祯四年(1631年)登进士,改监察御史。入清后,顺治四年,授山西道监察御史。顺治八年,任浙江嘉湖道。顺治十年,任太仆寺
  • 四端点测量技术四端点测量技术,又称为四端测试法,开尔文测量法,是一种电子线路中的阻抗测量法,主要用于电阻阻值的精确测量。根据欧姆定律, R = V
  • 张可可张可可(1952年-),出生于北京,旅美蒙古族画家。其代表作品《白石老人》、《张大千像》已编入《1992年北美华裔艺术家名人录》。早年拜师于北京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王任门下,学习写意
  • 花冈一郎花冈一郎(赛德克语:Dakis Nobing,1908年-1930年)是台湾赛德克族荷戈社(今南投县仁爱乡春阳部落)原住民,改名花冈一郎,总督府台中师范学校讲习科毕业,日治时期警察兼蕃童教育所的教师。
  • 波峰波峰(英语:Wave crest)是指波在一个波长的范围内,波幅的最大值,与之相对的最小值则被称为波谷。横波突起的最高点称为波峰,陷下的最低点称为波谷。纵波最密集的部分称为波峰,最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