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号探测器

✍ dations ◷ 2025-09-12 18:08:31 #伽利略号探测器

伽利略号(英语:Galileo)是美国宇航局一艘无人航天器,专门用作研究木星及其卫星。它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的名字来命名,于1989年10月18日由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运送升空,任务名称为STS-34,它于1995年12月7日接近木星。

伽利略号是首个围绕木星公转,对木星大气作出探测的航天器。在前往木星的旅程中,它发现了首个属于小行星的卫星。

由于燃料的消耗,且在发射前并未通过无菌处理,为免与木卫二碰撞,造成污染,伽利略号被安排撞向木星摧毁,它于2003年9月21日以每秒50公里的速度坠落木星大气层,结束它长达14年的任务。

伽利略号的首要任务是要对木星系统进行为期两年的研究,而事实上,伽利略号从1995年进入木星的轨道直到2003年坠毁,它一共在木星工作了8年之久。它环绕木星公转,约两个月公转一周。在木星的不同位置上,得到其磁层的数据。此外它的轨道也是预留作近距观测卫星的,在1997年12月7日,它开始执行其额外任务,多次近距在木卫一和木卫二上越过,最近的一次是于2001年12月15日,距卫星表面仅180公里。

由于木卫二的冰层下可能存在生命,为避免未经消毒的航天器撞向木卫二,令地球的细菌污染其环境,控制人员最终选择把伽利略号撞向木星。

伽利略号的旅程并不顺遂。它原本的计划是由航天飞机将它和它的推动火箭—半人马座火箭送入地球轨道。然后半人马座火箭将用2年半的时间将伽利略号送抵木星。在80年代初,伽利略号完工的时候由于航天飞机和运载火箭没有准备好,所以推迟了发射时间。当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升空日期被定在1986年的5月。但在1986年1月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惨剧发生后,美国政府停止了一切的升空活动,并对安全准则进行检讨。伽利略号的升空时间被延后至3年之后。新的安全准则也随之增加,包括使用低功率的推进火箭,并禁止在航天飞机的运送仓内放置燃料。这意味着半人马座火箭将被取消。为了进入预期的轨道,航天器得先进入金星的轨道,再借助引力来加速,还要两度折回地球加速,然后才前往木星。这使得原本预定2年半的旅程变成了6年。在等待升空的三年中,伽利略号被多次改造、运送和储藏。有人认为这3年的“旅程”很可能就是升空后诸多问题的原因。

伽利略号利用增加了的旅程,对月球亮面和暗面的地表化学物质作出了比较,而且还对地球南极的臭氧层作出了大气观测。但在最后一次离开地球之前,问题再度出现。伽利略号的主天线—高增益天线被发现不能准确打开。高增益天线是作为伽利略号和地球联络的主要工具,它的出错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本来伽利略号能每数分钟往地球发回一张照片,故障发生后变成了数周一张。幸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此作出了弥补。数据能通过压缩再传送,这使得照片的传送时间减少为数小时。

在伽利略号掠过小行星带时,伽利略号对小行星951和小行星243(Ida)作出精密观测,发现Ida的卫星,并命名为Dactyl。在1994年的彗星撞木星天文奇观中,伽利略号观测了舒梅克·利维九号彗星的碎片撞入木星的过程,地球上的望远镜则要等待被撞击处朝向地球时才能观测其残留的痕迹。

然而,在到达木星的两个月前,另一个问题发生了。伽利略号的磁带记录器发生了故障。磁带记录器的主要任务是,记录伽利略号上各种仪器所探测到的结果,并在适当的时候发回地球。在主天线发生故障之后,磁带记录器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为了对磁带记录器作出调整,伽利略号放弃了原本探测木卫一的计划。

伽利略号带有一个探测器,该探测器的任务是冲入木星的大气,并在燃烧殆尽前,尽可能多的发回数据。这是个艰难的任务,与木星大气摩擦将产生高达华氏21000度的高温。在打开降落伞减速之后,探测器将与抵挡高温的挡热板脱离。独自承受木星的风暴,高温和巨大的压力。在1995年12月7日,探测器进入了木星的大气。探测器成功地发回了信号,但在降落了57分钟之后,探测器被木星发出的热力烧毁。不过这57分钟已经大大地增加了我们对木星大气和气候的了解。

伽利略号对研究木星的卫星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伽利略号到达木星之前,人们一共发现了16颗木星的卫星。伽利略号到达后又发现了多颗卫星。现在,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了63颗。

由于受到辐射的破坏,伽利略号的摄影装置于2002年1月17日停止运作。由于工程师能够修复磁带的资料,因此它能在坠毁以前继续传送资料回地球。

在伽利略号的任务结束后,美国宇航局的下一个探测器名为木星冰月轨道器(Jupiter Icy Moons Orbiter, JIMO)已被取消。而2011年发射的朱诺号,已于2016年进入木星轨道。

美国宇航局的朱诺号航天器于2011年发射升空,计划进行为期两年的木星系统巡视,并于2016年7月4日成功完成了木星轨道的进入。

1983年,NASA-ESA外行星研究小组曾考虑使用一架备用的“伽利略”航天器执行对土星的任务,但该航天器被转而采用了一种新的设计,并成为“ 卡西尼-惠更斯号(Cassini–Huygens)

欧洲航天局还计划使用木星冰月轨道器(JUICE)返回木星系统,该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在2020年代环绕木卫三。 还有其他一些针对木星系统的尝试,这些尝试专门针对或包括了木星系统,这是其任务计划的一部分,但并未超出计划阶段。

在取消木卫二轨道器之后,研究了一种成本更低的版本。 这导致木卫二飞越任务(Europa Clipper)在2015年获得批准; 目前计划于2020年代中期发射。

LunarEclipse20070303CRH.JPG

相关

  • 女真族女真(女真文:,转写:.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
  • 李木子李木子(?-),中国大陆女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她曾获2013年第14届中国电影金凤凰奖新人奖,后凭借电影《你若安好》获2017年澳门国际电影节金莲花奖最
  • 三差改正在大地测量学中,参考椭球面是测量计算的基准面,但是在野外实地测量得到的数据是地面水平方向的观测值。处理这些数据时就需要将观测成果(方向、距离等)归算到椭球面上,需要在观测
  • 塞尔达传说 幻影沙漏《塞尔达传说 幻影沙漏》(日语:ゼルダの伝説 夢幻の砂時計,英语:The Legend of Zelda: Phantom Hourglass,港台译作“萨尔达传说 梦幻沙漏”)是任天堂塞尔达传说系列中一款游戏作
  • 万沙浪万沙浪(1949年1月21日-),本名王忠义,台湾原住民卑南族歌手、演员,“万沙浪”为卑南语“成年勇士”之意。早年为陆军总部军乐队喇叭手,退伍后和朋友组潮流摇滚乐合唱团,以本名王忠义
  • 中国人在日“碰瓷”风波中国人在日“碰瓷”风波为因一起2015年于日本京都发生的交通意外,而引起的席卷中国大陆的所谓“中国人在日碰瓷”的误报新闻。该虚假新闻事件发生在2015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借新
  • 杜甫草堂杜甫草堂,又名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的浣花溪公园旁,占地24公顷。1961年3月4日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7月13日公布为四川省第二批历史
  • 农诺斯农诺斯(Nonnus, Νόννος,4世纪后期-5世纪初期)是古希腊的诗人。埃及潘诺波里斯出身。农诺斯的作品有描述戴欧尼修斯生涯的史诗‘戴欧尼修斯谭(Dionysiaca)’、已佚失的诗‘巨
  • 杨景尧杨景尧(1923年-),河南长葛后河镇人,教育慈善家。1923年,他出生于长葛的一个书香世家。1947年,他去西安加入了国民政府部队。1948年随部队去了台湾。1962年,作为国军空军军官退役后定
  • 光速大冒险PIPOPA 群英社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光速大冒险PIPOPA》(ネットゴーストPIPOPA)为日本东京电视台于2008年推出的动画作品,并于同年推出漫画,次年推出了Nintendo DS游戏软件。故事主角秋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