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性

✍ dations ◷ 2025-10-23 01:52:06 #刺激物

刺激(英语:Irritation),是心理学或生理学的一种表现,心理学通常是指受某种情况的人类刺激下,如社交网站,受到担忧而产生抑郁等不良精神状况,亦含有长期性状况;生理学通常则指炎症或因为过敏而产生疼痛或激烈反应。一个能引起刺激反应的物质被叫做“刺激剂”,例如苯酚和辣椒素。药物、热量、辐射(例如紫外线)或游离辐射等都可能产生刺激。严重的刺激,如食肉菌,需面临截肢疗程。

应激性是生物所具备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适应性的表现之一,指生物对外界的刺激能做出反应。通常地,对生物构成刺激的同时,生物会产生应激性行为。比如含羞草应对外界触摸刺激会闭拢叶片。

文学角度上的刺激是主观感受,与生物化学角度上的刺激是不同的。

相关

  • 手腕腕(拉丁语:Articulatio radiocarpea;德语:Handgelenk;英语:Wrist)即是指手腕,为手掌与手臂连接的地方,在做运动前最好先运动手腕,因为手腕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手腕经常被用来戴手表、手
  • 山姆·赫尼曼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希·萨穆埃尔·哈内曼 ( 德语:Christian Friedrich Samuel Hahnemann,1755年4月10日 – 1843年7月2日) 是一位德国医生,以创立一种名为顺势疗法的另类医学
  • 二次文献二次文献也称二级来源、次级资料,它是将大量分散、零乱、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整理、浓缩、提炼,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科学体系加以编排存储,使之系统化,以便于检索利用。其主要
  • 募兵志愿兵役制或称志愿役(又称为募兵制)是指符合条件之人民志愿投入军队,以军人作为职业。人民自愿加入军队的原因众多,可以是基于爱国、宗教意识或兴趣,如义勇兵;或是纯粹为报酬而参
  • 变构调节别构调节(Allosteric regulation,源自希腊语allos——“其他”、stereos——“固态(物体)”)又称变构调节、异构调节或是异位调节,是酶活性调节的一种机制,也称为变构调节。其原理
  • 自然哲学家自然哲学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主要是思考人对于的自然界的哲学问题--包括自然界和人的相互关系、人造自然和原生自然的关系、自然界的最基本规律等。这当中不少理论,都奠下了
  • 变分学变分法是处理泛函的数学领域,和处理函数的普通微积分相对。譬如,这样的泛函可以通过未知函数的积分和它的导数来构造。变分法最终寻求的是极值函数:它们使得泛函取得极大或极小
  • 华表华表亦称桓表、表木或诽谤之木,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柱。同时也为中华的图腾柱。华表一般由底座,蟠龙柱,承露盘和其上的蹲兽组成。华表是
  • 禁毒1999年规定:印章直径5厘米,中央刊五角星,由国务院制发。刘跃进(公安部反恐专员) 王世明(中宣部副部长) 李少平(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李保东(外交部副部长) 朱之文(教育部副部长) 马晓伟(国
  • 古文经学古文经学,汉代经学一派,与今文经学相对应,认为孔子只是古典文献的整理保存者,是一位“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先师;六经是上古文化典章制度与圣君贤相政治格言的记录;注重对经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