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空鸟龙

✍ dations ◷ 2025-07-19 12:47:16 #胁空鸟龙
胁空鸟龙属(学名:Rahonavis)又名拉鸿鸟,是种和鸟类非常相近的兽脚亚目恐龙,生存于晚白垩纪马斯特里赫特阶的马达加斯加西北部,约70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胁空鸟龙的正模标本是一个部分骨骸(编号 UA 8656),发现于马任加省的梅法拉诺组(Maevarano Formation),目前存放于安塔那那利佛大学(University of Antananarivo, UA)。胁空鸟龙是种小型恐龙,身长约70公分,第二脚趾有类似伶盗龙的镰刀状趾爪。胁空鸟龙的属名中,rahona 在马拉加斯语中意为“云”或“威胁”,而 avis 在拉丁语中意为“鸟”,两者意为“从空中威胁的鸟”;种名 ostromi 则是为了纪念已故美国古生物学家约翰·奥斯特伦姆(John Ostrom),他是恐龙文艺复兴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对于恐龙和鸟类之间演化关系的研究有很深远的贡献。胁空鸟龙的发现者最初将它们命名为Rahona,但之后发现已有一种毒蛾科昆虫名为Rahona,于是将它们改名为Rahonavis。胁空鸟龙是种小型掠食动物,体型接近始祖鸟,第二脚趾拥有镰刀状趾爪,类似伶盗龙。胁空鸟龙的分类历史有许多争议,它们可能属于鸟纲演化支,或是相近的驰龙科。它们尺骨的羽干,使它们最初被归类于鸟类;然而,骨骸的其他部分则类似典型的驰龙科恐龙。原始鸟类与驰龙科的特性极为类似,而这群动物可能在演化过程中失去飞行能力,因此很难确定胁空鸟龙是否属于鸟类。它们的最初叙述者认为,胁空鸟龙可能是始祖鸟的近亲,因此属于鸟纲;胁空鸟龙的骨盆也显示出飞行的适应演化,类似始祖鸟,但似乎是独自发展出来的。另一方面,彼得·马克维奇(Peter Makovicky)与其同事则认为胁空鸟龙是南美洲驰龙科半鸟与鹫龙的近亲,因此属于半鸟亚科。在2006年,诺瑞尔与其同事也认为胁空鸟龙属于半鸟亚科,因此为半鸟的姐妹分类单元。在2007年,爱伦·特纳(Alan H. Turner)与其同事也认为胁空鸟龙属于半鸟亚科,并为半鸟的近亲。然而自2009年以来,许多传统上归类于驰龙科的类群被发现实际上更接近鸟类,如2013年研究就指出胁空鸟龙比驰龙类更接近鸟类。2014年勒菲弗等人的研究显示胁空鸟龙比始祖鸟更接近现代鸟类,是鸟翼类的成员: .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border-spacing:0;margin:0;font-size:100%;line-height:100%;border-collapse:separate;width:auto}.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 table.clade{width:100%}.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 td{border:0;padding:0;vertical-align:middle;text-align:center}.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 td.clade-label{width:0.8em;border:0;padding:0 0.2em;vertical-align:bottom;text-align:center}.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 td.clade-slabel{border:0;padding:0 0.2em;vertical-align:top;text-align:center}.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 td.clade-bar{vertical-align:middle;text-align:left;padding:0 0.5em}.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 td.clade-leaf{border:0;padding:0;text-align:left;vertical-align:middle}.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 td.clade-leafR{border:0;padding:0;text-align:right}鸟胸骨类 Ornithothoraces†孔子鸟目 Confuciusornithiformes†会鸟属 Sapeornis†吉祥鸟属 Jixiangornis†热河鸟属 Jeholornis†胁空鸟龙属 Rahonavis†晓廷龙属 Xiaotingia†始祖鸟属 Archaeopteryx†近鸟龙属 Anchiornis†始中国羽龙属 Eosinopteryx†曙光鸟属 Aurornis胁空鸟龙的化石是由纽约州立大学与塔那那利佛大学所组成的挖掘团队,在1995年于贝立佛查村附近发现。这个地区的地层多覆盖者密集的草,使得化石难以确认。当地的一片山坡在经过火灾后,一个大型泰坦巨龙类的化石曝露出来。古生物学家在挖掘这个泰坦巨龙类化石时,也发现了胁空鸟龙的化石。胁空鸟龙的化石呈现天然状态,由后肢、身体、部分尾巴、部分翅膀、以及肩膀所构成。胁空鸟龙的体型大于始祖鸟约1/5,相当于渡鸦的大小。由于缺乏相关近亲的化石,因此难以确定胁空鸟龙的归类,加拿大自然博物馆的一节胸部脊椎骨,被发现于摩洛哥Kem Kem地区,年代为中白垩纪阿尔比阶/森诺曼阶,接近1亿年前到9900万年前,是最类似胁空鸟龙的化石,拥有较大的神经管,但却乏胁空鸟龙具有的侧腔,应该属于不同的属。虽然侧腔的存在随者不同物种、不同脊椎、以及不同个体而有所改变,但摩洛哥化石的时间与地点显示它们并不属于胁空鸟龙。有许多科学家的重建图中,将胁空鸟龙重建为飞行的姿态,但目前仍无法确定它们是否可以飞行。某些科学家认为胁空鸟龙的化石是个嵌合体,前肢骨头来自于鸟类,其他部位骨头来自于驰龙科,因此认为胁空鸟龙是个疑名。在挖掘地点附近发现的Vorona,是个原始鸟类,显示胁空鸟龙有可能是个嵌合体。而大部分科学家仍认为,前肢与其他部位的骨头的发现位置,约于一张信封纸的大小,因此这些化石来自于单一动物,包含最初的研究人员在内。在2007年,路易斯·恰佩(Luis M. Chiappe)针对赖瑞·马丁(Larry Martin)的嵌合体理论,指出赖瑞·马丁误将前肢与肩胛部位骨头,叙述为具有更衍化的特征。路易斯·恰佩认为将胁空鸟龙与始祖鸟相比,胁空鸟龙的尺骨大而粗,尺骨上有明显的羽茎瘤,显示它们具有比原始鸟类更大、更强壮的前肢,因此胁空鸟龙可以飞行。此外,胁空鸟龙的肩胛骨有韧带附着的痕迹,显示前肢可以独自作出拍打的运动。恰佩认为胁空鸟龙可以飞行,但飞行能力较现代鸟类差。

相关

  • 巴斯德路易·巴斯德(法语:Louis Pasteur,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
  • 教宗教宗(拉丁语:Papa),或译教皇(华语圈外国家如韩国、日本、越南与部分教外人士目前仍沿用之),是罗马主教,同时为普世天主教会领袖与梵蒂冈城国国家元首,传统上被认为是圣伯多禄宗徒之位
  • 盐埕区坐标:22°37′21″N 120°16′59″E / 22.6224414°N 120.2830007°E / 22.6224414; 120.2830007盐埕区(台湾话:.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
  • 阿卜杜·迪乌夫阿卜杜·迪乌夫(法语:Abdou Diouf,i/ˈɑːbduː diˈuːf/ AHB-doo dee-OOF;塞勒语(英语:Serer language):Abdu Juuf;1935年9月7日-),塞内加尔第二任总统,著名事迹有平稳上任总统及在200
  • 温带阔叶林和混和林温带阔叶混交林是一种温带陆地生物群系,位于阔叶(英语:Broadleaf)树生态区,和针叶树与阔叶树的针叶混交林(英语:Mixed coniferous forest)生态区。“温带阔叶混交林”这一术语,由世界
  • 阿伯拉罕·林肯亚伯拉罕·林肯(英语:Abraham Lincoln,i/ˈeɪbrəhæm ˈlɪŋkən/,1809年2月12日-1865年4月15日),第十六任美国总统,1861年3月就任,直至1865年4月遇刺身亡。林肯领导美国经历其历
  • 化身化身(Incarnation),在各宗教中,通常指神或精灵等超自然力量,通过某种方式,以人类或动物的形态,实体化出现在人类世界之中。在宗教文献中,神佛由其国土来到人间,通常以化身方式出现,他
  • 千穗谷千穗谷又名千穗苋、籽粒苋、籽粒芡、苋米(学名: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为苋科苋属的植物。‘谷粒苋’在八千年前就已开始人工栽培了。它曾经是南美印加族 (Incas) 及阿兹
  • 遏必隆遏必隆(满语:ᡝᠪᡳᠯᡠᠨ,转写:Ebilun;?-1673年),或作鄂必隆,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后金开国五大臣之额亦都第十六子,母为清太祖之女,和硕四公主穆库什。天聪八年(1634年),以父荫袭一等昂邦
  • incertae sedis地位未定(拉丁语:Incertae sedis)是一个生物分类学上的术语,意指“所处位置不明”,也就是某一分类群与其他分类群在分类学上的大致关系尚未确定。举例而言,假如人属(Homo)是一个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