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黛丽·赫本

✍ dations ◷ 2025-05-16 11:13:08 #奥黛丽·赫本
奥黛丽·凯瑟琳·赫本-路斯顿(Audrey Kathleen Hepburn-Ruston,港译:柯德莉·夏萍,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是英国与美国好莱坞知名女演员。奥黛丽·赫本出演几部电影后,被法国小说家科莱特看中而让她担任1951年百老汇舞台剧《金粉世界(英语:Gigi (play))》女主角。1953年以《罗马假日》荣获第2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第11届金球奖最佳戏剧类电影女主角及第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女主角。同年因音乐剧《美人鱼(英语:Ondine (play))》获得第8届东尼奖最佳话剧女主角奖(英语:Tony Award for Best Actress in a Play)。 1994年因专辑《奥黛丽赫本的魔法故事(英语:Audrey Hepburn's Enchanted Tales)》获得格莱美奖最佳儿童诵读专辑(英语:Grammy_Award_for_Best_Spoken_Word_Album_for_Children)。 奥黛丽·赫本活跃于1950和1960年代的美国影坛,最具代表的作品有《罗马假日》、《蒂凡尼的早餐》和《窈窕淑女》等等。奥黛丽·赫本晚年淡出影坛投身公益,1988年开始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英语:List of UNICEF Goodwill Ambassadors)在1988年至1992年期间在非洲,南美洲和亚洲的一些最贫穷社区工作。她于1992年12月获得总统自由勋章。1993年1月20日奥黛丽·赫本因阑尾癌在瑞士家中病逝,享寿63岁。1999年,奥黛丽·赫本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3名。奥黛丽·赫本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本名奥黛丽·凯瑟琳·赫本-路斯顿(Audrey Kathleen Hepburn-Ruston)。奥黛丽·赫本的父亲约瑟夫·维克多·安东尼·路斯顿(Joseph Victor Anthony Ruston)生于奥地利控波希米亚Auschitz村,是有4分之3奥地利血统的英国银行家,母亲艾拉·凡·辛斯特拉(Ella van Heemstra)是荷兰男爵、苏里南(荷兰在南美殖民地)总督之女,袭有女男爵的封号,家族谱系甚至可以追溯到英王爱德华三世。她的父亲不久将其祖母凯丝琳·赫本(Kathleen Hepburn)的姓氏加到了自己的姓氏中,于是奥黛丽·赫本的姓氏也随之被改为了赫本-路斯顿。她母亲的第一段婚姻是嫁给了一位荷兰贵族容克·亨德里克·古斯塔夫·阿道夫·夸勒斯·范·乌佛德(Jonkheer Hendrik Gustaaf Adolf Quarles van Ufford),并且生下了两名与奥黛丽·赫本同母异父的兄弟容克·阿诺德·罗伯特·亚历山大“阿历克斯”夸勒斯·范·乌佛德(Jonkheer Arnoud Robert Alexander "Alex" Quarles van Uffor)(1920年-1979年)和容克·伊万·埃德加·布鲁斯·夸勒斯·范·乌佛德(Jonkheer Ian Edgar Bruce Quarles van Ufford)(1924年-2010年 )。 尽管奥黛丽·赫本出生于布鲁塞尔,但她仍然拥有英国国籍。由于她的父亲要经常往来于比利时,英国和荷兰三地,他只有偶尔才回家团聚。奥黛丽·赫本六岁于英国入学,在1935年至1938年间,就读于一所位于英国肯特郡埃尔海姆乡的寄宿学校“密斯利登学校”(Miss Rigden's School)。她的父亲信仰法西斯主义,与奥黛丽·赫本的母亲离婚后离开了家庭(1935年)。之后赫本离开英国跟随母亲一起回到荷兰的娘家,1939年进入安恒音乐学院(Arnhem Conservatory)学习芭蕾舞,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宣称中立的荷兰被纳粹占领。为了避免她原本非常英国味道的名字招惹麻烦,她母亲(Ella)窜改了自己的身份文件,替她制造了一个荷兰假名艾达·凡·辛斯特拉(Edda van Heemstra,Edda与Ella在字母上只是一笔之差,有利于变造),但是这个名字从来未被合法正式登记过。当纳粹侵占安恒后,由于谣传母亲的家族带有犹太血统,原本十分富裕的男爵家族被视为第三帝国的敌人,不但财产被占领军没收,奥黛丽·赫本的舅舅更被处决,母女俩被迫过着贫困的生活:据说于1944年荷兰饥荒期间,她经常以郁金香球根为食物,并靠喝大量的水填饱肚子。长期的营养不良促成她日后瘦削的身材。虽然如此,奥黛丽·赫本仍然不断练习她最爱的芭蕾舞,即使穷到要穿上最难捱的木制舞鞋也没有关系。她的梦想是成为芭蕾舞团的首席女演员。但由于战时长时间的饥饿影响她的肌肉发育和正常的芭蕾舞练习,再加上她相比当时所有的男芭蕾舞演员都太高了,所以这个梦想最终破灭了。战后,奥黛丽·赫本与母亲带着省吃节用存下来的100英镑到伦敦。她在伦敦一边打工一边寻找深造机会。1948年进入著名的玛莉·蓝伯特芭蕾舞学校(Marie Rambert`s)学校学习芭蕾舞,期间曾经因为没钱缴交学费而返回荷兰,并在荷兰电影中饰演跑龙套角色。经过数月训练后,赫本被告知她不适合当芭蕾舞者。为了面对家庭的经济压力,她转而兼职模特儿,并且参与歌舞团的演出;这年赫本击败了多数应征者,成为音乐剧《高跟鞋(英语:High Button Shoes)》(High Button Shoes )的合唱团员。由于表现突出,她正式参与了另一部音乐剧《鞑靼酱》(Sauce Tartare)的演出。1948年,赫本首次于荷兰电影《荷兰七课》露脸,正式成为电影演员,并且在一些电影中演出较次要的角色。之后她在电影《双姝艳(英语:Secret People (film))》里施展舞技,同时接演另一部电影《蒙地卡罗宝宝》(Monte Carlo Baby)。为了拍摄后者,奥黛丽到法国拍摄外景,期间意外被法国著名作家科莱特看中成为其音乐剧《金粉世界(英语:Gigi (play))》(Gigi)的女主角,进而开启她到美国发展的机缘。奥黛丽一直说是科莱特发现了她,引导她走上了演艺道路;同时,她还被《双姝艳(英语:Secret People (film))》导演推荐给威廉·惠勒,参加了其新电影《罗马假日》的试镜,获得非常好的赞誉,从而得到这部电影的女主角角色。1952年,奥黛丽·赫本到美国正式参与舞台剧《GIGI》的演出。但为赶拍《罗马假日》,她在《金粉世界(英语:Gigi (play))》里的演出被迫在巡回演出八个月后结束。这年因无法兼顾事业与婚姻,她取消与未婚夫詹姆士·汉森(英语:James Hanson, Baron Hanson)(James Hanson)的婚约,但两人日后仍保持良好的友谊。1953年,她与好莱坞著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一起主演的电影《罗马假日》正式上映。由于成功刻画剧情,这部片在世界各地掀起风潮:其中赫本在片中表现出公主的高雅气息,以及剪成赫本头表现出的天真无邪,使她成功赢得多数人的赞赏。许多报纸评论称赞奥黛丽·赫本说:“一位新嘉宝诞生了!”。1954年3月25日,奥黛丽·赫本荣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三天后,因为在《美人鱼(英语:Ondine (play))》中的精采表演再荣获东妮奖的殊荣。1954年,她与亨弗莱·鲍嘉、威廉·荷顿一同演出比利·怀德拍摄的爱情片《龙凤配》。由于《美人鱼(英语:Ondine (play))》的演出加上抽烟过量,奥黛丽·赫本在医生的建议下到瑞士休养,不久接受一同参与《美人鱼(英语:Ondine (play))》演出的演员梅尔·法利尔(英语:Mel Ferrer)(Mel Ferrer)的求婚,两人于1954年9月24日步上红毯。1955年,她再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可惜没有获奖,同年因为意外首度流产。之后几年,她主演的《战争与和平》、《甜姐儿》、《黄昏之恋》等电影都获得不错的评价,声势扶摇直上。但丈夫梅尔的演艺事业却遭遇挫折,逐渐转移到幕后工作。1959年,奥黛丽·赫本三度怀孕,为预防半年前的流产再度发生,她推掉包括《西城故事》等电影的合约,直到诞下第一个儿子肖恩·赫本·法利尔(Sean Hepburn Ferrer)后才同意主演《第凡內早餐》。奥黛丽·赫本的朋友,著名英国小说家阿契鲍尔德·约瑟夫·克罗宁(A.J. Cronin)是肖恩的教父。 奥黛丽赫本多年来各式礼服的提供商,于贝尔·德·纪梵希,为她设计了《第凡內早餐》中经典的黑色连衣裙。虽然《蒂凡尼早餐》的小说原作者原属意玛丽莲·梦露饰演女主角赫莉·葛莱丽(Holly Golightly),拍摄过程奥黛丽·赫本也一度为了主题曲是否采用亨利·曼西尼与强尼·莫瑟(英语:Johnny Mercer)的月河而与电影公司发生冲突,但事后证明她的演出与坚持是正确的:它获得两项1961年奥斯卡金像奖的音乐性奖项,奥黛丽·赫本第四度获得最佳女主角的提名。这部电影使她的演艺生涯再创高峰,但她开始挑战更有演技难度的作品。同年年底,奥黛丽·赫本接下《双姝怨》的演出,但评价平平;之后在《谜中谜》(Charade)中试图挑战悬疑片的角色。但她最成功的作品还是1964年主演的《窈窕淑女》:这部改编自同名音乐剧的歌舞片获得八项1964年奥斯卡金像奖的奖项,但主演的赫本却因为由别人幕后代唱的关系而无法获得提名。1980年冬天,奥黛丽·赫本遇见了罗伯特·沃德斯(英语:Robert Wolders),这个后来被她称为“心灵伴侣”的男人影响了赫本原已经出现危机的婚姻。在赫本与安德烈·多蒂离婚后,两人最后成为永久的人生伴侣。1989年,奥黛丽·赫本应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之邀,在电影《直到永远(英语:Always (1989 film))》中客串饰演天使一角,这也是她演艺生涯中演出的最后一部电影。1988年至1993年间,奥黛丽·赫本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帮助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孩子们,亲赴不少国家和地区,为孩子们呐喊、呼吁和募捐。为表彰她为全世界不幸儿童所做出的努力,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将1988年奥斯卡人道奖颁授予她。她的爱心与人格犹如她的电影一样灿烂人间。1993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德蕾莎修女获悉奥黛丽·赫本病危的消息时,命令所有的修女彻夜为奥黛丽赫本祷告祈使她能够奇迹般地康复,祷告传遍世界各地。1993年1月20日,奥黛丽·赫本于瑞士特洛什纳(Tolochenaz)的住所,因为阑尾癌(日语:虫垂癌)(罕见阑尾恶性肿瘤)病逝,享寿63岁。由赫本“主演”的玛氏食品Galaxy巧克力电视广告于英国时间2013年2月24日首播,播出后得到极大的回响。此广告耗费近一年的时间制作,团队参考了大量的电影内容、珍贵短片以及照片,务求精准地拿捏赫本的轮廓和表情,然后以电脑生成图像技术制作立体影像。赫本两个儿子兼她的肖像管理人得到了一笔没有透露金额的广告版权费。他们表示,这个广告成功捕捉到母亲的神髓,希望观众会喜欢这个广告。奥黛丽·赫本和凯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两人都是影坛上的经典人物,她们都得过奥斯卡影后,虽然两人的姓氏相同,姓氏亦相当罕见,但她们并没有任何亲戚关系,两位赫本女士彼此认识且是忘年之交的好友(两人相差22岁),奥黛丽·赫本刚出道的时候,凯瑟琳·赫本已经是赫赫有名的大明星了。1953年,尚未成名的奥黛丽·赫本为寻找新戏中的戏服,特去拜访刚自创品牌的服装设计师纪梵希(Hubert de Givenchy),纪梵希一听说赫本小姐要来拜访他,直觉以为是大明星凯瑟琳·赫本而满心期待,没想到打开工作室见到面的却是刚出道的奥黛丽·赫本,纪梵希心中浮上一丝丝失望。但因为这次的邂逅,奥黛丽·赫本和这位年长她两岁的纪梵希两人建立起长达40年的深厚友谊,大明星和名设计师的惺惺相惜也成了好莱坞的一段佳话。奥黛丽·赫本出演过大量的电影,电视剧和戏剧。1948年,她在荷兰皇家航空的宣传电影《荷兰七课》中饰演一位空姐,这也是她的第一部电影。1953年,她参演《罗马假日》并因此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和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奖。此后又凭借《修女传》、《第凡内早餐》和《盲女惊魂记》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1989年,她在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电影《直到永远(英语:Always (1989 film))》中客串出演了天使哈普。此后,赫本再未出演过电影。

相关

  • 基因组基因组(genome)在生物学中,是指一个生物体所包含的DNA(部分病毒是RNA)里的全部遗传信息,又称基因体。基因组包括基因和非编码DNA。1920年,德国汉堡大学植物学教授汉斯·温克勒(Hans
  • 蛋白质合成蛋白质生物合成是指在生物细胞内制造新的蛋白质,它是通过蛋白酶解或蛋白质导向(英语:Protein targeting)细胞蛋白的损耗被平衡。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也称为翻译,它是基因表达的最后
  • 氢氧电池氢氧电池(OXYRIDE)是一款新品种的干电池,由日本松下电器(Panasonic)所发明、并于2004年上市发售。氢氧电池的电容量较大,一般情况下,其使用寿命约是碱性电池的 1.5 倍。这使其非常
  • 面瘫颜面神经麻痹为常见的神经麻痹现象,与颜面神经有关的结构在出现问题后,都可能涉入。颜面神经的路径相当长且相对的迂回,所以有相当多的原因会造成颜面神经麻痹。最常见的为贝尔
  • 风险沟通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是一个管理过程,包括对风险的定义、测量、评估和发展因应风险的策略。目的是将可避免的风险、成本及损失极小化。理想的风险管理,事先已排定优先次序,
  • 维特里希库尔特·维特里希(德语:Kurt Wüthrich,1938年10月4日-),瑞士化学家,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永久居留权。于开发出的对生物大分子的鉴定和结构分析的核磁共振方法的研究,与约翰·贝内特
  • 麻醉药品麻醉药物(英语:narcotic)又称毒麻药,最早泛指能够导致人类进入睡眠、昏迷或无知觉状态的药品。在美国,它被用来指称鸦片类药物,如鸦片、海洛因、吗啡、杜冷丁,或是鸦片类药物的衍生
  • 极点地理学上的极点可以指:
  • 强迫强迫行为(英语:Compulsive behavior),又称作态行为,是一种重复与持续的行为,当事人无法由这种行为中获得益处或满足感,但难以停止去做这种行为的内在冲动。这类行为在一般人的身上
  • 瑜伽学派瑜伽(印地语:योग,英语:yoga),源于古印度文化,义为探寻“梵我一如”的道理与方法,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中有瑜伽派(英语:Yoga (philosophy))。而现代人所称的瑜伽则是主要是一系列的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