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一世·巴甫洛维奇(1777年-1825年),1801年—1825年在位,是俄罗斯帝国皇帝,保罗一世之子。
亚历山大一世由祖母叶卡捷琳娜二世抚养,父亲被谋杀后即位。为维护君主专制、反对革命,亚历山大采取自由主义的政策,设立所谓“非正式委员会”解决各类问题。1802年设各部大臣制。1803年颁布自由耕作法,宣告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有可能得到解放。开办哈尔科夫大学和喀山大学。
对外政策方面,参加第三、第四次反法同盟,在奥斯特里茨、弗里德兰的会战中失败。1807年与拿破仑签订提尔西特和约。之后得到法国支持,赢得了和瑞典、土耳其的战争,夺得芬兰和高加索的领地。1812年击退拿破仑对俄罗斯的远征。1814年率领俄罗斯军队进击到巴黎。不久活跃在维也纳会议上,作为有力的领导人之一,结成神圣同盟。1820年左右受奥地利首相梅特涅影响,排斥欧洲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公然推行反动政策,加强对国内和国外自由主义力量的压制,改善了俄国的经济,使俄国迅速从拿破仑东征的影响下恢复过来。
性格优柔寡断、多疑、伤感,又极其自尊自傲,被称为“斯芬克斯”。晚年沉溺于严重的神秘主义。
1793年10月9日,亚历山大一世迎娶巴登的路易丝,在她皈依 东正教后被称为伊丽莎白·阿列克谢耶夫娜。亚历山大一世后来告诉他的朋友,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这场由他的祖母叶卡捷琳娜二世策划的政治婚姻,不幸地被证明对他和他的配偶来说也是一场不幸。在他们的两个女儿早夭后,共同的悲痛使两夫妻更亲近. 在亚历山大一世晚年,在伊丽莎白·阿列克谢耶夫娜的聪明和蔼下二人关系和解,皇后对亚历山大一世跟他的情妇玛丽亚·纳瑞斯金娜(英语:Maria Naryshkina)所生的爱女索菲亚·纳瑞斯金娜的死深表同情。1809年,传闻亚历山大一世与芬兰贵妇乌拉·穆勒斯瓦德(英语:Ulla Möllersvärd)有染,并与她生了一个孩子,但没有得到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