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蹲炮

✍ dations ◷ 2025-09-10 00:32:27 #中国古代武器,火炮,三字消歧义

虎蹲炮,又写作“虎蹲炮”,是中国古代一种小型管身火炮,最早在宋朝曾公亮等所著的《武经总要》的记载中为一种人力投石机。虎蹲炮的大规模研制与使用,始自中国明朝戚继光抗倭时期,由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为了反制倭寇的鸟铳而发明。戚继光在研究了当时的几种火炮后,为了克服发射时容易产生后座而造成自伤的缺点,在炮口安装了支撑架,故虎蹲炮以射击时外观像猛虎蹲坐而得名。

这种轻型火炮后来成为明军的重要武器,连骑兵队都有装备。

该炮重量轻,体积小,尤其适合于骑兵使用战马直接驮带,由此催生了明朝陆军骑炮兵,也是世界历史上首支骑炮兵。

历史记载,1598年11月18日夜,中国明朝军队与朝鲜联军组成的水军在朝鲜露梁海峡的露梁海战中遭遇日本军队百艘船的阻击,明军战船上多尊虎蹲大炮连续猛烈轰击,日军战船纷纷中弹起火,损失惨重。

虎蹲炮的填装过程是:先装火药和土隔,再装弹丸。据明代后期朝鲜军事典籍《火炮式谚解》记载,虎蹲炮铸铁而制,全长40厘米,口径4厘米,外径14厘米,填装一次需要炮捻半条,火药6两,土隔两寸,铅丸70颗或铁丸30颗。发射前再将一颗大铅子(重5两)放在炮口中央发射。

在戚继光所著的《练兵实纪》和《纪效新书》中,关于虎蹲炮的具体操作记载如下:

《练兵实纪》中记载“马兵每旗总一名,队总三名,共管虎蹲炮一位。”而此马兵一旗为三队,每队12人,合计36人,也就是每36人编制有虎蹲炮一门。此炮由队长操作,列于阵前一丈(3.2米),“虎蹲炮安各旗空前,去人一丈”。

在《纪效新书》十四卷本中,也是三名队长合演虎蹲炮一门。因此,在通常状态下,虎蹲炮编制当为三队一门,即36人冷兵器队列之中,配备虎蹲炮一门,由三名队长来点放火炮。

相关

  • 松花江松花江,早期亦以海西代称,是黑龙江的最大支流。其名称源于满语:ᡠᠩᡤᠠᡵᡳᡠᠯᠠ(转写:sunggari ula,汉音译“松阿里乌拉”),意为“天河”或“银河”(满语:ᠰᡠᠩᡤᠠᡵᡳᠪᡳᡵᠠ,转
  • 卓秉恬卓秉恬(1782年-1855年),字静远、静波,号海帆,四川华阳县(在成都市境)人,清朝大臣。嘉庆七年(1802年)壬戌科进士,殿试位列三甲第七十三名,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检讨。嘉庆十八年(1813
  • 各类寺庙数百所浙江是中国佛教最兴盛的地区之一,境内佛寺众多,其中有13座寺院于1983年4月9日由国务院宗教事务局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他们是:杭州市的灵隐寺和净慈寺,宁波市的七塔寺
  • 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准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指在农业中能模仿人的某种活动,具备特定生产技
  • 鲁尔接头鲁尔接头( Luer taper)是一种标准化的微量无渗接头,通过公鲁尔接头与相匹配的母鲁尔接头部分来连接,广泛使用在医学和实验室仪器中,以十九世纪德国仪器发明人鲁尔命名(Hermann Wü
  • 意属厄立特里亚意属厄立特里亚(意大利语:Colonia eritrea) 指1890年起由意大利占领并管治的厄立特里亚殖民地,首府为阿斯马拉。随着苏伊士运河于1869年竣工,环红海地区与欧洲地区的航运迅速地发
  • 琳娜·海蒂琳娜·海蒂(英语:Lena Headey,1973年10月3日-)是英国女演员,她最为人所熟悉的角色是电影《斯巴达300勇士》和《300勇士:帝国崛起》中的歌果王后(Queen Gorgo)以及电视剧《终结者外传
  • 天主教克莱恩教区天主教克莱恩教区(拉丁语:Dioecesis Cloynensis、爱尔兰语:Deoise Chluana)是爱尔兰一个罗马天主教教区。范围包括科克郡东部和北部。属卡舍尔暨埃姆利总教区。2007年,在当地149,
  • 初彭龄苏州沧浪亭初彭龄石刻像初彭龄(?-1825年),字颐园,山东莱阳市姜疃镇北黄村人。清代政治人物。官至工部尚书。乾隆十八年(1753年)迁居至今青岛市即墨区金口镇海堤村。乾隆三十六年(1771
  • 黄寅性黄寅性(韩语:황인성,1926年1月9日-2010年10月11日)韩国国务总理、退役陆军少将、企业家、政界人士。他是文民政府首任总理,因有限开放大米进口风波而辞职。黄寅性为全罗北道茂朱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