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螺

✍ dations ◷ 2025-02-23 14:20:39 #鹦鹉螺
鹦鹉螺科(学名:Nautilidae)为头足纲鹦鹉螺目的一科,海洋软体动物,仅存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区,北至日本南方,南至大堡礁,西至安达曼海,东至斐济等地区均有发现。位于鹦鹉螺主要产地的法属新喀里多尼亚,还以鹦鹉螺做为国徽的主要图案。现存种群数量少。因生活环境须有数个大气压的水压,故难人工饲养。鹦鹉螺已经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但外形、习性等变化很小,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和古生物学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鹦鹉螺外形色彩绚丽,体型华美,观赏性极强。它的壳薄而轻,呈螺旋形盘卷,壳的表面呈白色或者乳白色,生长纹从壳的脐部辐射而出,平滑细密,多为红褐色。整个螺旋形外壳光滑如圆盘状,形似鹦鹉嘴,故此得名“鹦鹉螺”。鹦鹉螺外壳切面呈现优美的等角螺线,而等角螺线本身又与黄金分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使鹦鹉螺在亮丽的外表之外又增加了许多大自然的神秘色彩。鹦鹉螺外形与普通头足纲动物类似,有显著的头部和触须。但鹦鹉螺的触须明显偏多,最多可达90根。鹦鹉螺的触须没有吸盘,相互之间并无功能上的区别,而且可以收回。鹦鹉螺的齿舌很大,并有9颗牙齿,两对鳃。在现在存活的头足纲动物中,仅有鹦鹉螺具有贝壳,其他头足纲动物均无贝壳;船蛸这类的章鱼虽然也有壳,但那只有母船蛸在产卵时会产生白色系的外壳以保护卵,而且外壳与肉体可分离,产卵后便不再有外壳,然而鹦鹉螺的肉体与贝壳是不会分离的。鹦鹉螺的贝壳最大可为26.8公分,但成年鹦鹉螺一般都不超过20公分。深脐鹦鹉螺(Nautilus macromphalus)是鹦鹉螺家族中体形最小的属种,一般只有16公分。鹦鹉螺的壳被多个横断的隔板分隔成三十余个独立的壳室,除动物体所在的最后一个大壳室外,都充满气体(多为氮气),当动物体不断成长,房室也周期性向外侧推进,在外套膜后方则分泌碳酸钙与有机物质,建构起一个崭新的隔板。各壳室之间有一个贯穿的细管,用以输送气体进到各壳室之中,通过气体的调节,操纵身体浮沉与移行。鹦鹉螺这种特殊的身体结构也为人类建造潜艇提供了灵感,许多国家的潜艇也以“鹦鹉螺”命名。鹦鹉螺为暖水性动物,生活适宜水温为19-20℃,一般生活在50到300米深的海洋中,通常夜间活跃,多以底栖的小蟹、小虾等甲壳类动物幼体为食,日间则躲在珊瑚礁浅海的岩缝中,以触手握在岩石上歇息,当动物死亡后,身躯软体脱壳而沉没,其空壳则随洋流漂移,研究其漂移路线对洋流的分析有一定意义。鹦鹉螺雌雄异体,卵生,雌鹦鹉螺每年产卵一次,一般将卵产于浅水岩石上,孵化期12个月,新出壳的小鹦鹉螺一般体长约3公分。鹦鹉螺寿命一般为二十年,是头足纲动物中寿命较长的动物。鹦鹉螺:在虚空派画作中代表完美

相关

  • 抗体酶抗体酶(Abzyme)也称催化性抗体,是具有催化活性的单克隆抗体。它是抗体的高度特异性与酶的高效催化性的结合产物,其实质是一类在可变区赋予了酶活性的免疫球蛋白。抗体酶的历史可
  • 线虫线虫动物门(学名:Nematoda)是动物界中最大的门之一,为假体腔动物,绝大多数体小呈圆柱形,又称圆虫(roundworms)。线虫的物种很不容易区分,有相关描述的已超过二万五千种,其中超过一半是
  • 视知觉异常心理学 行为遗传学 生物心理学 心理药物学 认知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差异心理学(英语:Differenti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 演化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 煞买煞买(希伯来文:שמאי‎,约公元前50年-约30年)是1世纪的犹太教学者,煞买学派的创始人。他从严格的角度理解犹太教律法,曾欲使其幼年儿子在赎罪日禁食,经朋友劝阻才作罢。正统派(哈
  • 脉络丛脉络丛是在脑室中由软脑膜及其上的反复分支的血管和室管膜上皮共同构成的脉络状组织丛状结构。脉络丛是产生脑脊液的主要结构。脉络丛可见于脑室系统除导水管、侧脑室前角和
  • 蔷薇亚纲蔷薇亚纲(学名:Rosidae)是双子叶植物纲中的一个亚纲。这个亚纲中的各个目演化出许多各不相同的花和植物,其中许多是重要的经济和使用植物。花大多数是轴对称的,很少是仅左右对称
  • 神仙家方仙道或神仙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一类专门从事方术、方技等道术的人,时称方士。包括天文、医学、神仙、占卜、相术、堪舆等技艺并宣传服食、祭祀可以长生成仙的人。据
  • 维明顿第一代维明顿伯爵斯宾塞·康普顿,KG,KB,PC (Spencer Compton, 1st Earl of Wilmington,1673年-1743年7月2日),或译威明顿伯爵、威尔明顿伯爵,英国辉格党政治家,在1715年开始一直在政府
  • 共演化在生物学上,共演化是指“一项生物学的性质因另一项生物学的性质变化而随之变化”。共演化可以发生在许多生理学上的层次,如微观下蛋白质中氨基酸之序列,如巨观下不同生物的性状
  • 方 成方成(1938年-),江苏江阴人,中国天文学家,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59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现任南京大学天文学系教授、日本国立天文台、法国巴黎天文台客座教授。曾任南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