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密院

✍ dations ◷ 2025-08-10 18:22:36 #枢密院
日本枢密院是由枢密顾问(顾问官)组成的天皇的谘询机构。因为处理了许多宪法问题,亦称“宪法守护者”。1888年设立,在1947年废止。简称枢府,议长称枢相。1888年为了审议宪法草案,根据枢密院官制创设了枢密院。在1889年公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中,也明确规定其为天皇的最高谘询机关。首任议长为伊藤博文。长期以来,枢密院是掌控日本国家大政方针的显要部门,但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国内政党势力衰退,军部逐渐强硬,枢密院的影响力也日渐式微,最后随着日本国宪法的施行,于1947年结束了其历史使命。枢密院设议长1名、副议长1名、顾问官24-28名。任命资格为40岁以上、国家元勋的人物。另外,各国务大臣都自然成为顾问官,可以参加表决。在东京的成年亲王也可以参加会议。枢密院建筑位于东京都皇居内,建于1921年,二战后供皇宫警察使用至今。大日本帝国宪法第56条规定了“枢密顾问根据枢密院官制规定,接受天皇谘询,审议重要的国务”。向枢密院进行谘询的事项如下。枢密院禁止参与施政(枢密院官制第8条),也不得与大臣以外的人进行公务上的交涉(枢密院事务规程第3条)。一般当枢密院与政府的政策发生对立时,多数通过对话协商,由某一方作出让步。但1927年为救济台湾银行,第1届若槻内阁作出的紧急敕令案被枢密院以19对11否决,从而导致了内阁总辞职。这是唯一一次由枢密院压倒政府内阁的实例。尽管如此,但实际上并没有明文规定被枢密院否决的情况下,内阁必须总辞职。一种观点认为,这次偶然事件只是由于首相的软弱造成的。例如历史上还有一次类似的事件。1930年,滨口雄幸内阁要求批准伦敦海军条约。当时,希望批准条约的政府(民政党执政)为一方,枢密院、军部、鸠山一郎等为主的在野党政友会为对立的另一方。当时有人主张,内阁断然实行军缩是干涉天皇统帅权的行为,枢密院内部也积极开展反对滨口内阁的行动。但是,滨口首相得到了元老西园寺公望和舆论的支持,坚决抵制枢密院,甚至拒绝了枢密院核心人物伊东巳代治的调查要求。当时的东京日日新闻为首的各大报纸也都猛烈抨击枢密院。最后枢密院一方只能让步,批准了这一条约。

相关

  • 物种面积曲线物种面积曲线,或种数-面积曲线在生态学上是在某一地区内,物种数量与栖息地(或部分栖息地)面积的关系。当面积越大时,物种的数量也倾向较多;实验显示两者的关系依循一套系统数学关
  • 维克托·魏斯科普夫维克托·弗雷德里克·魏斯科普夫(德语:Victor Frederick Weisskopf,1908年9月19日-2002年4月22日),生于奥地利的美国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他曾随维尔纳·海森伯、埃尔温·薛定谔、
  • 十国集团G10 的会员:G10(Group of Ten),又称为G-10或十国集团,由一群共同参与一般借款协定(GAB)的国家所组成的团体。一般借款协定设立于1962年,内容主要为由当时国际货币基金(IMF)的八国政府
  • Cannizzaro反应坎尼扎罗反应(Cannizzaro反应),也译作康尼查罗反应、康尼扎罗反应、卡尼扎罗反应,是无α活泼氢的醛在强碱作用下发生分子间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分子羧酸和一分子醇的有机歧化反应
  • 天后宫台北大天后宫,又称清代台北府城大天后宫,是台湾一座由台湾巡抚刘铭传等官员建立于台北府城的妈祖庙。该庙后在1912年前后因受台风严重毁损及市区改正等缘故遭拆除,原址随后建立
  • 陶艺陶艺即陶瓷艺术,属于人类的传统工艺,涉及制造、上色及修补工艺技巧,可追溯至石器时代。最早的陶器仅用于民生器皿,但随着技术和制造工具发达,制陶逐渐变成了一种艺术。现代陶艺有
  • 萨伏伊王朝萨伏依王朝(意大利语:Casa Savoia),是欧洲的一个王朝,曾于1861年至1946年统治意大利。其建立者为拥有萨伏依、莱茵河以东及日内瓦湖南部地区的亨伯特一世(卒于1048年?)。中世纪时期,
  • 藩属国仆从国(英语:Client state),是指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依附在另一个更强大国家之下。在仆从国之下,又分为卫星国、联系邦、傀儡政权、新殖民地、保护国、附庸国
  • 日本国民健康保险国民健康保险是日本的公办医疗保险制度。在日本,如果没有健康保险而接受诊疗,会被要求支付高额的医疗费。持有在日本就业资格且在公司就职的外国人及其家人,可以利用在公司加入
  • 维多利亚公园维多利亚公园 (Victoria Park,又称Vicky Park或People's Park)是位于伦敦东部的一个公园,公开区域面积86.18公顷。维多利亚公园公开于1845年,在2012年、2014年和2015年连续获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