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蛲虫病
✍ dations ◷ 2025-04-24 17:31:15 #蛲虫病
蛲虫(学名:Enterobius vermicularis,英文Pinworm),别名:针状虫、坐虫,线虫动物门中的一类肠道寄生虫,是蛲虫病的病因。在全世界均有其分布。成虫虫体外型有如粉红色线头,前端有三片唇,且角皮层衍生成肥厚的头翼,有明显的葫芦状食道与球状澎起的食道球。雌虫体长8~13x0.3~0.5毫米,尾端呈明显针尖状,在显微镜下可见其阴门开口位于体表前三分之一的腹面处。雄虫体长较雌虫小,2~5x0.1~0.2毫米,尾部卷曲。在显微镜下可见一部明显之交尾刺。虫卵为米粒状不对称形,大小为50~60x20~30微米,虫卵呈大写字母“D”形,卵壳厚、没有卵盖,透明虫卵,虫卵发育很快,内容物常见为U字形幼虫。其虫卵在被产下后约6小时便具有感染力,主要借由人类摄食或鼻腔吸入进入消化系统内,在经过胃酸刺激后虫卵内的杆状幼虫便在十二指肠处钻出卵壳。接着,杆状幼虫便沿着宿主的消化道向小肠的方向移行,在这一过程中幼虫会蜕皮两次变成成虫,整个过程约需3~4周。虫体成熟后,便移往回肠和盲肠的交接处准备进行交配。在交配后雌虫便移向直肠,并在此等待宿主进入睡眠状态时,肛门括约肌松弛,雌虫便爬出肛门外将虫卵产于肛门四周。每一只雌虫可产下约10,000~15,000虫卵,虫卵在空气中可自然存活2~3周。常见于五至十四岁孩童。主要症状为肛门部位瘙痒,并可进一步引起局部皮肤发炎。少数情况下,蛲虫进入肠壁肌层、盲肠,腹腔等部位会引起并发炎症。在女性患者中,亦有因蛲虫迷入输卵管内而造成输卵管阻塞,进而造成不孕症的可能性。另外,严重的蛲虫感染可以导致营养不良、食欲不振、失眠、体重减轻、过动、遗尿、情绪不稳、磨牙、腹痛、恶心及呕吐等症状。因为蛲虫的产卵特性,适用于一般寄生虫的粪便检查并不适用于蛲虫。目前较为有效的检查法为玻璃胶带肛围擦试法。其方法是在早晨沐浴及排便前以一胶带黏贴肛围四周,并将胶带置于显微镜下检查是否有虫卵。连续几天的检查对提高检出正确率是有明显帮助的。甲苯咪唑(mebendazole)10mg连续投予3~4星期,或100mg投予一次并在两周后在投予一次。但此药物已有报告指出其有导致新生儿畸胎的可能性。或阿苯达唑(albendazole)等口服驱虫药。这些药物不能杀死虫卵,所以可能服药几次才能彻底治愈。治愈之前,应该注意洗手、洗衣服以防再次感染,必要的时候应全家一起服药治疗。6个月以下的小孩一般建议外用药治疗,一般直接涂抹“小儿蛲虫净”到患处,10岁以下小孩都可以使用,7天1个疗程,一般1个疗程就可以好。
相关
- 心电图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y、ECG 或者 EKG)是一种经胸腔的以时间为单位记录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并通过皮肤上的电极捕捉并记录下来的诊疗技术。这是一种无创性的记录方式。Elect
- 叠层石叠层石(英语:Stromatolite,或称层叠石,源自希腊文strōma与lithos)可定义为“从某一点或有限的表面开始增生,并聚集石化,形成逐渐增大的沉淀物生成构造”。自然界中有许多不同型态
- 羟基.mw-parser-output ruby>rt,.mw-parser-output ruby>rtc{font-feature-settings:"ruby"1}.mw-parser-output ruby.large{font-size:250%}.mw-parser-output ruby.larger{fon
- 胂凡纳明洒尔佛散(德语:Salvarsan),也称作砷凡纳明或胂凡纳明(英语:Arsphenamine)或606,是第一种有效治疗梅毒的有机砷化合物,又用于治疗昏睡病,还是第一种现代化疗药物,1910年代初投入应用。19
- 香菇多糖香菇多糖(英语:Lentinan)是从香菇(Lentinula edodes)子实体或菌丝中分离的一种多糖,以β-1,3-葡聚糖为主,在6号位碳原子上有支链。透过静脉注射,有免疫激活和抗肿瘤活性,特别是胃癌
- 口腔癌口腔癌是口腔内软或硬组织出现不正常的恶性增生或病变,大多发生在年老的人身上,具蔓延性,并可能对生命构成威胁。口腔癌包括口腔中健康细胞的逐渐突变通过多种方式发生。根据口
- 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肝(英语:fatty liver disease,简写FLD),又叫肝积脂病或肝性肥胖症,是可逆转的病情。大甘油三酸酯脂肪液泡通过脂肪变性(steatosis)积累在肝细胞(Hepatocyte)。这是用鹅制作鹅肝(法
- 组织组织旧称
- 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4×109/升时的症状。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白细胞减少症的一种。顾名思义,这种病的表现是嗜中性粒细胞(白细胞中最常见的种类)的数
- 黑山县黑山县是中国辽宁省锦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辽宁省西部。明代名为镇远堡,清初又叫小河山,小黑山。县城东北隅有小黑山,古上帝庙建于其颠。该山虽不甚高,但登临其上,远望群山,近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