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马利翁效应

✍ dations ◷ 2025-10-23 04:05:47 #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毕马龙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是指人(通常是指孩童或学生)在被赋予更高期望以后,他们会表现的更好的一种现象。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命名取自希腊神话故事里面的一位名为皮格马利翁的雕刻家,他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出来的女神雕像,由于他每天对着雕像说话,最后那座女神雕像变成一位真正的女神。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个自我应验预言发展。以此观点,内心常常带着负面期望的人们将会失败;而内心常常带着正面期望的人们将会成功。在社会学,这个效应经常被引用与教育或社会阶级有关。

/ 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的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与雷诺尔·雅各布森(英语:Lenore Jacobson)对皮格马利翁效应做篇幅的发表和讨论。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假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加强,学生的表现也会相对加强。也正是因为罗森塔尔对该效应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这个实验的目地是用来支持'现实层面是可以受到他人的期望而影响'的假设。这种影响是有效的,主要是单看给予特定的个人正面或负面的期望。

观察者期望效应,在真实生活中,被观察者无察觉的情况下给与期望,并观察结果。罗森塔尔断言这样的期望可以实质上去影响并且完成自我实现的预言。

在这个实验中,罗森塔尔预测当告诉一位小学老师某几位学生比其他学生聪明,这位老师可能会潜意识去帮助和鼓励这几位学生成功。1911年由一位心理学家所做名为聪明的汉斯(英语:Clever Hans)的实验指出表面上看起来有一匹懂得算术和做出各式各样惊奇技能的马,事实上是靠训练员和观察者无意识下给予的暗示(例如:表情、姿势)而得出正确答案。

在后来的时间里,由于大部分老师都知道了实验的真相与结果,罗森塔尔的实验也因此经常会失败。这并不妨碍我们观察。在大部分学校中,教师会对成绩优异的学生有更高的期望,对成绩不好的学生会有更低的期望。从进入学校开始,教师就会不自觉对与自己相似、长得较高的学生、看起来乖巧的学生带有好感。大部分学校里的成绩好与成绩不好同样可以作为罗森塔尔效应的依据。

相关

  • 唐纳德·赫布唐纳德·赫布,FRS(英语:Donald Olding Hebb,1904年7月22日-1985年8月20日),加拿大心理学家,在神经心理学领域有重要贡献,致力于研究神经元在心理过程中的作用。他被认为是神经心理学
  • 熊大闰熊大闰(1938年9月16日-),中国天文学家。生于江西吉安,籍贯江西南昌。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国
  • 纳粹集中营臂章纳粹集中营转移营比利时:布伦东克堡垒 · 梅赫伦转移营法国:居尔集中营 · 德朗西集中营意大利:波尔查诺转移营荷兰:阿默斯福特集中营 · 韦斯特博克转移营挪威:法斯塔德集中营部
  • 墨子 (书)《墨子》是中国战国著名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墨子的著作,共五十三篇传世于今。《汉书·艺文志》云“墨子七十一篇”,现存《墨子》五十三篇,由墨子和各代门徒逐渐增补而成,是研
  • 何佐治何佐治(1904年10月9日-1962年8月10日),字秉伦。广东省高要县银江乡坑塘村人。民国37年(1948年)在商业团体南区当选第一届立法委员
  • 艾米利亚大道艾米利亚大道(意大利语:Via Emilia)是意大利北部平原上的一条古罗马时期道路干道,起于亚得里亚海边的(里米尼),止于(波河)河畔的(皮亚琴察)。艾米利亚大道完成于公元前187年,与33年前完
  • 刘洪斌刘洪斌(或刘洪滨),是一位经常出现在电视医药广告中的年长女性,先后以“著名老中医”、苗医、“蒙医传人”、北大教授等九个身份示人,其出演广告节目多被查处。刘洪斌所推销的“药
  • 集群错觉集群错觉(英语:clustering illusion)是人类的一种错觉,指的是人类会倾向将小样本中随机出现的集群或者条纹认为是非随机的。这种错觉是由于人们低估随机或半随机数据小样本中的
  • 亚矢亚矢(?-),日本女歌手,出生于日本北海道。隶属于singer-songwriter经纪公司。唱片公司属BMG。乐团的活动结束之后,在涩谷的街头上进行表演。2000年制作的DEMO带交由アダム・キャスパ
  • 中崎翔太中崎翔太(日语:中崎 翔太/なかざき しょうた ,1992年8月10日-)是日本鹿儿岛县曾于市出身的职业棒球选手,司职投手,效力于日本职棒广岛东洋鲤鱼。74 永川胜浩 | 75 广瀬纯 | 76 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