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波尼法爵四世

✍ dations ◷ 2025-11-11 05:40:17 #教宗波尼法爵四世

Emblem of the Papacy SE.svg

教宗圣波尼法爵四世(拉丁语:Sanctus Bonifacius PP. IV;约550年-615年5月25日)原名不详,于608年8月25日至615年5月8日为罗马主教(教宗)。

教宗波尼法爵四世的父亲叫若望,是一名医生。他的前任教宗波尼法爵三世死后,波尼法爵四世在宗座出缺后十个月才上任。他上任的日子可能是8月25日或者9月25日,这里的叙述不一。他逝世于615年的5月8日或者5月25日,这里的记录也有出入。

教宗额我略一世任教宗时,波尼法爵四世任罗马天主教会的执事,他是圣座与世俗机构之间的最高接触人。

波尼法爵四世获得东罗马帝国皇帝弗卡斯的同意将罗马的万神庙改为一座基督教教堂。可能于609年5月13日这座由玛尔库斯·维普撒尼乌斯·阿格里帕为朱庇特、维纳斯和玛尔斯建造的神庙被教宗改为奉献给圣母玛利亚和所有殉教者的教堂。这是在罗马首次将一座非基督教的神庙改为基督教教堂。传说从地下墓穴运来了28辆车的圣人遗骨被改葬在祭坛下面的斑岩地窖里了。

波尼法爵四世在任期间,第一任伦敦教区主教梅利特斯到罗马来“与教宗商量关于新建立的英国教会的重要问题。在罗马梅利特斯帮助组织了一个关于“僧侣的生活和修道院和平”问题的会议。他回英国时带着会议的决议已经教宗给坎特伯雷总教区总主教劳伦斯、给所有教职人员、给肯特国王和给所有英国人的信件,信件内容是“关于英国教会要注意的事件”。

在612年和615年之间当时生活在意大利鲍比欧的爱尔兰传教士圣哥伦巴努斯被伦巴底人国王说服写了一封用词非常严厉的信谴责波尼法爵四世对于三章案的态度。

波尼法爵四世任职期间罗马经常爆发饥饿和瘟疫。由于教宗被看作是人与神之间最直接的中介人,因此他总是被指责未能避免这些灾难。教宗波尼法爵四世将自己的家变成了一个修道院,死于隐居中。他被葬在圣伯多禄大殿中。此后在10世纪、11世纪、13世纪被改葬。最后在克莱孟八世任职时于1603年10月21日被改葬在新建的圣伯多禄大殿中。

教宗波尼法爵四世获封圣,他的纪念日是5月25日。

波尼法爵四世任职期间穆罕默德开始在麦加布道,建立伊斯兰教的基础。


相关

  • 爱德华四世爱德华四世(Edward IV,1442年4月28日-1483年4月9日),英格兰国王,由1461年3月4日到1483年4月9日在位。玫瑰战争中约克家族的主要领导者。约克公爵理查·金雀花之子,出生于法国的鲁昂
  • 苏特纳贝尔塔·冯·苏特纳(Bertha von Suttner,全名Bertha Sophie Felicitas Freifrau von Suttner,1843年6月9日-1914年6月21日),生于布拉格,逝世于维也纳,是一位奥地利小说家,激进的和平
  • 孝章世子孝章世子(朝鲜语:효장세자/孝章世子;1719年4月4日-1728年12月16日),讳李緈(朝鲜语:이행/李緈),字圣敬(성경),幼名万福(만복),是朝鲜王朝的第21代君主英祖之长子。由靖嫔李氏所出,但由于靖嫔早死
  • 库尔伙伴合唱团库尔伙伴合唱团(Kool & the Gang)是一个美国爵士、蓝调、灵魂乐、疯克和迪斯科音乐组合,最初于1964年在新泽西州泽西市成立,名为Jazziacs。在他们的音乐生涯中,经历了几个阶段,从
  • 管运龙管运龙(1929年9月27日-),笔名管管,生于中国青岛,台湾著名现代诗人,以“诗人管管”之名享誉台湾。管管肄业于青岛市私立红万字会慈济商职,因战乱,十七岁时被国民革命军抓伕强迫入伍。1
  • 二磷烷Tetrahydridodiphosphorus(—) (additive)二磷烷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P2H4。这种无色液体是一种磷的氢化物。由于杂质磷化氢,二磷烷会自燃。它受热会分解。
  • 戚姓戚姓是一个中国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3位。以采邑为姓氏,源出于姬姓孙氏。春秋时期,孙林父被卫国殇公封于戚(今河南濮阳),其子孙以邑名为姓氏,奉孙林父为戚姓始祖。
  • 博伟博伟(Buena Vista),是华特迪士尼公司自1953年起广泛使用的品牌,曾包括:现今除了少数海外分公司之外,其余均重组改名为华特迪士尼电影工作室或ABC旗下公司。2017年,博伟国际开始被重
  • 岩桥玄树岩桥玄树(1996年12月17日-),原杰尼斯事务所旗下组合King & Prince成员。
  • 阿富汗佛教佛教,是阿富汗在阿拉伯人穆斯林入侵之前的主要宗教之一。在公元前305年塞琉西帝国与印度的孔雀王朝时广泛流传的兴都库什山以南。在七世纪后开始衰落,十一世纪古尔王朝时消失。阿富汗在中东与南亚之间,也是希腊与南亚文化交汇点。佛教在塞琉古时期传入,贵霜王朝大盛。位于阿富汗北部巴尔赫的著名波斯佛教寺院,被称为Nava Vihara(“新修道院”),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中亚佛教学习的中心。嚈哒时期开始衰落,随着伊斯兰教在7世纪的到来,阿富汗的佛教宗教开始逐渐消失,但终于在11世纪的加色尼王朝期间结束了,古尔王朝时期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