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墓志

✍ dations ◷ 2025-09-13 10:16:34 #魏晋南北朝,书法题材作品,碑,丧葬背景作品

魏晋南北朝墓志,主要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所出土的石刻墓志。多以方形石块刻写死者生平经历,再于上方加上同样大小的石块,称为“盖”,刻写死者姓名,一同埋葬于死者墓穴之中。由于墓志藏于地下,石质也较为坚硬,因此碑面较不易毁损,几乎保留下完整的书迹,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的重要材料。

一般认为,墓志的出现是由于曹魏、西晋时期为抑止东汉以来厚葬、立碑的“禁碑”政策。因为禁止立碑,便变通改为埋入墓穴中的墓志。北方则可能是由于学习汉人埋葬习俗后而流行。

魏晋南北朝墓志出土地以北朝墓志居多,以洛阳为中心,尤其是作为北魏皇家陵墓之地的邙山。而南方出土数量较少,多以南京为中心。

在清代末年至20世纪30年代这段时期,是南北朝墓志,尤其是北朝墓志的出土的高峰期。而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段时期,可说是其墓志出土的第二高峰期。

赵万里的《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收集1949年前出土或传世,纪年为东汉到隋代的墓志、墓记、椁铭、神坐等墓葬铭刻,共609种;赵超的《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收集了1949年到1986年间中国各地出土的汉魏南北朝墓志;罗新、叶炜编著的《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本书收集《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以后1990年代到2005年新出土的墓志。近来在南京、洛阳、西安、太原亦陆续出土许多魏晋南北朝墓志。

魏晋南北朝墓志的书法风格,大致已逐渐具有楷书书体风格,结构平整秀丽,甚至亦有成熟的楷书风格。但依不同时期、地区和墓主身份,仍有不同特色。西晋墓志多仍为隶书,书刻工整,东晋墓志相较则简率粗劣。南朝墓志则多集中在政治中心建康、京口一带,身份上至王公、下至将官及其家属,墓志书法多为楷体,工整秀丽。北朝墓志初期则有斜画紧结的风格,北齐宽薄带隶笔,北魏楷体流美。

相关

  • 托尔特克人托尔特克文明是大约在公元800-1000年间,中部美洲地区的古文明,纳瓦特尔语里“托尔特克”的意思是“技工”,后来的阿兹特克文明认为自己是托尔特克文明的继承者,阿兹特克的口头传
  • 军事装备各国和地区的军事装备水平列表,装备包括战舰,战斗机,核武器。此列表仅作为数字指标参考,不能用作精准的严格军力比较。引用错误:页面中存在<ref group="note">标签,但没有找到相
  • 神父祭司,依信仰或神职层级而有不同的称呼,如祭师、司铎等,是指在宗教活动或祭祀活动中,为了祭拜或崇敬所信仰的神,主持祭典,在祭坛上为共祭或主祭的神职人员。祭司在早期社会中已经出
  • 雪梨雪梨可以指:
  • 仄迪人仄迪人(马来语:Chetty;英语:Chitty),是来自南印度泰米尔地区的商人与马来半岛女子所生下的族群。15至16世纪,这些来自南印度的人,乘船或经由陆路来到马来半岛进行贸易。当时马来半岛
  • 蓝圈章鱼属蓝圈章鱼属(属名:;blue-ringed octopus;leopard-striped octopus),亦称“蓝环章鱼属”、“豹纹章鱼属”、“豹纹蛸属”,是一种生活在太平洋西岸,分布从日本到澳洲都有的章鱼。共有3
  • 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阿库洛夫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阿库洛夫(俄语:Ива́н Алексе́евич Аку́лов,1888年4月12日(24日)-1937年10月30日)是苏联的检察官、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组织
  • 陈经济陈经济(?-1613年?),字献明,号弘宇,河南禹州(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万历庚辰进士,历任知县、主事等职,升浙江严州府、湖州府知府,政绩卓著,擢为浙江副使、湖广参政,因事降职。
  • 巴东过路黄巴东过路黄(学名:)为报春花科珍珠菜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安徽、福建、江西、浙江、广东、湖北、湖南等地,生长于海拔400米至1,0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谷溪边
  • 阿多尼阿多尼(泰卢固语:ఆదోని)是印度安得拉邦的一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