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跳棋

✍ dations ◷ 2025-10-22 18:19:50 #国际跳棋

国际跳棋(英语:checkers或draughts)是一种两人棋盘游戏。玩家的棋子都是沿斜角走的。棋子可跳过敌方的棋子并吃掉它。

它的历史比欧洲象棋长久,始祖为中东跳棋。国际跳棋的玩法有很多。最流行的游戏形式是被称为国际跳棋的波兰跳棋,其次为英国跳棋。

一直以来有很多数学家、电脑专家与英国跳棋专家研究破解跳棋的程序。 直至2007年7月,加拿大计算机科学家正式宣布,英国跳棋已经被研透了,程序名为Chinook,他们表示程序可以找到该棋的最佳走法,若果双方都按照这最佳走法下棋,那么棋局将以和局收场。但更大变化的波兰跳棋、加拿大跳棋等跳棋还待破解。

游戏在和两色相间的棋盘进行,但事实上只用到棋盘一半的格子。两方各在棋盘的一边,将首2或3行的深色格子放满己方的棋子。

双方轮流行走。“未成王”的棋子只能向左上角或右上角且无人占据的格子斜走一格。吃子时,敌方的棋子必须是在己方棋子的左上角或右上角的格子,而且该敌方棋子的对应的左上角或右上角必须没有棋子。

当棋子到底线停下时,它就“成王”,以后可以向后移动。(在某些规则下,成王的棋子更可以吃右上角和左下角的棋子,以及像国际象棋中的“象”一样,格数不限的走。这个规则称为flying king。)

若一枚棋子可以吃棋,它必须吃。棋子可以连吃。即是说,若一枚棋子吃过敌方的棋子后,若它新的位置亦可以吃敌方的另一些敌方棋子,它必须再吃,直到无法再吃为止。

若一位玩家没法行走或所有棋子均被吃去便算输。


10×10和8×8国际跳棋都是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Portable Draughts Notation是标准的储存格式。

1952年至1962年,IBM的员工Arthur Samuel编写了首个跳棋程序。

相关

  • 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hiatus hernia、hiatal hernia)是一种疝气,是腹部的器官(通常是胃)通过横膈膜进入纵膈腔中。这可能导致胃食道逆流(GERD)或咽喉反流,其症状包括口腔酸味或胃灼热感。其他
  • 阿尔弗雷德·布莱洛克阿尔弗雷德·布莱洛克(英语:Alfred Blalock,1899年4月5日-1964年9月15日),美国外科医生,其在休克方面的研究影响深远,同时他还是布莱洛克-陶西格分流术的发明人之一。布莱洛克-陶西格
  • 脊椎滑脱脊椎滑脱,又名椎间滑脱,是一类骨科病。“脊椎前移”为其中一种,表现为一节腰椎在相邻腰椎体或骶骨的上方向前滑移。该症常伴有椎弓融合不全,自上方传到椎弓的压力能促进滑移。患
  • 语言病理学言语病理学又称为言语治疗学,前者乃是本学科于美国及加拿大的名称而后者则是于英国的名称。言语病理学一般来说是一门康复医学,涉及范围广范,包括心理学、语言学、甚至生理学等
  • 美国三军导弹及无人机命名系统1962 年美国三军导弹及无人机命名系统是对于美国生产的军用导弹、火箭和无人机的命名规范,由美国国防部建立、并从 1962 年起在美国军队中使用至今。虽然名中带有“无人机”
  • 获取政权纳粹党掌权(德语:Machtergreifung,德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
  • 黄叶病黄叶病(又名萎蔫病、巴拿马病)是出现在香蕉根部的植物病。黄叶病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nse)引起。尖孢镰刀菌透过分泌毒素,引发香蕉出现细胞程序
  • 三叶葵家纹家纹(日语:家紋/かもん Kamon */?)为日本武家、公家为表示自己的持有物而标上的记号,之后成为个人身份之用。日本战国时代后,家纹定型为象征门第出身的贵族纹章。家纹有过百种式
  • 暗绿绣眼鸟暗绿绣眼鸟(学名:Zosterops japonicus)是一种小型雀形目绣眼鸟科鸟类,平均寿命约15年。台湾多称其作绿绣眼,台语称青笛仔、青啼仔,广东人多称其为相思仔、白眼圈。日本称为目白。
  • 江南西道江南西道,是唐朝的一个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分江南道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治所洪州,辖境包含今江西省、湖南省全部及湖北省、安徽省南部等地区。安史之乱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