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伦堡号小巡洋舰 (1916年)

✍ dations ◷ 2025-08-02 21:08:51 #柯尼斯堡级小巡洋舰 (1915年),基尔建造的船舶,1916年下水,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巡洋舰,1919年航海事故,1922年航海事故,作为靶船击沉

纽伦堡号(德语:SMS Nürnberg)是德意志帝国海军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四艘柯尼斯堡级小巡洋舰的末舰,得名于1914年在福克兰群岛海战期间被击沉的第一代纽伦堡号。新舰于1914年12月在基尔的霍瓦兹船厂(德语:Howaldtswerke-Deutsche Werft)开始架设龙骨(德语:Kiellegung),并于1916年4月下水(德语:Stapellauf),至1917年2月交付公海舰队使用。纽伦堡号的主舰炮(英语:Main battery)为八门150毫米45倍径速射炮(英语:15 cm SK L/45),最高速度为27.5节。

由于是在一战后期入役,纽伦堡号在战争期间的运用相对有限。它于1917年10月参加了在波罗的海针对俄国海军的阿尔比恩行动。随后一个月,它又出席了第二次黑尔戈兰海战,但在交锋过程中没有遭到显著破坏。至战争最后的日子里,舰只本将参加公海舰队的终极决战,但爆发的叛乱迫使该计划被取消。战争结束后,它随德国舰队余部被扣押在斯卡帕湾。被扣押舰队于1919年6月21日集体自沉,但纽伦堡号被英国水兵抢救搁滩,其后得以重新浮起,并作为靶舰(德语:Zielschiff)于1922年被击沉。

纽伦堡号是为替代老旧的小巡洋舰忒提斯号而以“忒提斯代舰()”为代号进行订购,并于1914年12月在基尔的霍瓦兹船厂(德语:Howaldtswerke-Deutsche Werft)开始架设龙骨(德语:Kiellegung)。它于1916年4月14日在没有举行任何仪式的情况下下水(德语:Stapellauf),继而展开舾装工作。至1917年2月15日,舰只正式投入公海舰队使用。

纽伦堡号的全长为151.4米(496英尺9英寸),有14.2米(46英尺7英寸)的舷宽(英语:Beam (nautical))和5.96米(19英尺7英寸)的前吃水。在满载情况下,舰只的排水量可达7,125公吨(7,012长吨)。其推进系统由两套蒸汽轮机组成,以驱动两副直径为3.5米(11英尺6英寸)的三叶螺旋桨。舰只设计可输出31,000匹轴马力(23,000千瓦特)的额定功率。它由十台燃煤水管锅炉(英语:Water-tube boiler)和两台燃油双头式水管锅炉提供动力,这使得舰只的最高速度可达27.5节(50.9千米每小时)。纽伦堡号能够携带1,340公吨(1,320长吨)煤和额外500公吨(490长吨)燃油,允许其以12节(22千米每小时)的速度续航4,850海里(8,980千米)。舰只的标准船员编制则为17名军官和458名水兵。

纽伦堡号配备有八门单座安装的150毫米45倍径速射炮(英语:15 cm SK L/45)。其中两门并排布置在艏艛(英语:Forecastle)前方,四门设于舰舯、每边各两门,以及两门以背负式成对布置在舰艉。它们共提供1040发弹药,其中每炮130发。舰只的防空武器由两门88毫米45倍径速射炮(英语:8.8 cm SK L/45 naval gun)组成,均安装在烟囱后方的中心线上。它还标配搭载有四具500毫米(19.7英寸)鱼雷管和八枚鱼雷,均安装在舰舯的旋转甲板发射器内。舰只同样可携带多达200枚水雷。在装甲方面,纽伦堡号受到60毫米(2.4英寸)厚的水线装甲带保护;司令塔的侧面有100毫米(3.9英寸)厚,而甲板的厚度也为60毫米。

1917年9月上旬,继德国攻克俄国港口里加后,德国海军决定肃清仍然控制着里加湾的俄国海军力量。为此目的,海军参谋本部的行动计划是夺取波罗的海岛屿萨雷马岛,以及特别是部署在瑟尔韦半岛上的俄国岸基炮台。9月18日,联合陆军的两栖作战行动受命出发,以占领萨雷马岛及穆胡岛;海军的主力是由一个特编部队组成,其中包括旗舰毛奇号,以及公海舰队的第三(英语:III Battle Squadron)和第四战列分舰队。共计约24600名官兵参与此次入侵。柯尼斯堡号随第二侦察集群余部则在海军少将路德维希·冯·罗伊特的指挥下,负责为特编部队提供巡洋舰屏护。

行动于10月12日上午开始,当时毛奇号与第三分舰队的舰只在塔加湾(英语:Tagalaht)与俄国阵地交战,而第四分舰队则在萨雷马岛的瑟尔韦半岛轰击俄国岸基炮台。随后,纽伦堡号与第二运输小队进入塔加湾并派遣军队登陆,而姊妹舰柯尼斯堡号则负责掩护第一运输小队的登陆。在10月18-19日,第二侦察集群余部本将对在达戈岛附近作业的扫雷舰提供掩护,但由于扫雷舰不足和天气恶劣,行动被迫推迟。19日,纽伦堡号又与柯尼斯堡号和但泽号一同被派往拦截据报在该地区出没的两艘俄国鱼雷艇。罗伊特无法找到对方的位置,便中止了行动。至10月20日,里加湾诸岛已受到德国人控制,俄国海军部队均已被歼灭或是被迫撤离。海军参谋本部遂下令海军部队返回北海。

1917年11月17日,小巡洋舰纽伦堡号、柯尼斯堡号、法兰克福号和皮劳号被派往护送在黑尔戈兰湾进行扫雷行动的扫雷舰,并仍受罗伊特的指挥。战列舰皇帝号和皇后号则从后提供远程支援。由六艘战列巡洋舰支持的一支英国轻巡洋舰部队袭击了德国的扫雷舰。纽伦堡号及另三艘小巡洋舰随即掩护扫雷舰逃逸,然后籍着烟幕撤退。纽伦堡号曾于08:55向英国巡洋舰开火,射程为11千米(6.8英里)。然而,浓烟和浓雾遮蔽了英国舰只,纽伦堡号很快便被迫停止射击。

大约10:00左右,纽伦堡号遭到了英国巡洋舰、以及装备有15英寸(380毫米)口径炮的战列巡洋舰勇敢号(英语:HMS Courageous (50))和光荣号(英语:HMS Glorious)的猛烈攻击。纽伦堡号没有被直接命中,但近距脱靶造成的炮弹碎片洒落至甲板,导致1人阵亡、4人负伤——其中1人后来因伤重死亡。舰只的一具测距机(英语:Rangefinder)也遭到弹碎的破坏。在雾霾再次遮蔽英国舰只之前,它曾作短暂回击。皇帝号与皇后号几乎也在同一时间介入,促使英国人立即中断交战。不到一个小时,德国部队便得到几艘主力舰的增援,其中包括战列巡洋舰兴登堡号。在意识到英国人已经逃离后,德国部队遂返回港口。

1918年10月,海军上将赖因哈德·舍尔和弗朗茨·冯·希佩尔策划由公海舰队向英国发动最终的高潮攻击。此项行动要求对泰晤士河口和佛兰德的协约国航运进行突袭,以引出大舰队。然后德国舰队将攻击大舰队并尽可能多地造成破坏,以增强德国在即将到来的和平谈判中的军事地位。其中纽伦堡号、卡尔斯鲁厄号和格劳登茨号被派往攻击佛兰德的部队。10月29日上午,将于次日从威廉港启航的命令正式下达。然而从当天夜晚开始,图林根号战列舰及其它几艘战列舰的水兵发生叛变(英语:Wilhelmshaven mutiny)。骚乱迅速蔓延至舰队的其它舰只,并最终迫使舍尔和希佩尔取消了行动。

随着德国于1918年11月投降,公海舰队的大部分主力——包括纽伦堡号在内的共计74艘舰只于罗伊特指挥下,被扣押在斯卡帕湾的英国海军基地。在落实《凡尔赛条约》的谈判过程中,舰队仍然维持扣押状态。罗伊特推断英国方面将于1919年6月21日,即谈判到期而无法达成协议的情况下会强占德国军舰,却不知截止日期已被延长至6月23日。为了防止这种情况,他决定第一时间凿沉己方舰只。6月21日上午,英国舰队离开斯卡帕湾进行训练演习;罗伊特于11:20向全体德国军舰下达了自沉命令。然而,英国水手迅速用炸药炸断了纽伦堡号的锚链,使其在沉没前得以被拖曳搁滩。该舰于7月被再次浮起,并最终作为靶舰(德语:Zielschiff)于1922年7月7日被击沉于怀特岛附近。

相关

  • 棘头动物门棘头动物门(学名:Acanthocephala)是动物界的一个门。是一类身体前端有吻,吻上有钩刺的假体腔动物。棘头动物属于寄生动物,吻上的钩刺用来抓住它的寄主肠壁。它们具有复杂的生命周
  • 头部受伤头部受伤是指头部的创伤。这可能包含或不包含对大脑的伤害。不过,术语创伤性脑损伤与头部受伤在医学文献中通常是可以互换使用的。头部受伤的发生率(新发病例数)是每年每10万个
  • 格鲁吉亚语格鲁吉亚语(格鲁吉亚语:ქართული,转写: kartuli ena,发音)是高加索语言的一种,是格鲁吉亚的官方语言,在格鲁吉亚有三百九十万人(总人口83%)作为第一语言,另外在伊朗、土耳其、俄
  • 小菇科小菇科(学名:Mycenaceae)是伞菌目下的一个科,最早于1926年由荷兰真菌学家卡斯帕尔·凡·欧沃瑞姆(英语:Casper van Overeem)设立。2008年出版的真菌辞典()第十版中,列出了本科下分十个
  • 陈智敏陈智敏(1955年10月-),男,汉族,浙江诸暨安华镇人,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12月参加工作,中国科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硕士。1969年12月参加工作(落户
  • I-land 除特别注明外,本文所有时间均以东九区时间(UTC+9)为准。《I-LAND》(韩语:아이랜드)是韩国Mnet频道放映由CJ E&M和Big Hit娱乐在2020年联手推出的新男团选拔/生存实境节目,最终出道
  • 班伯班伯(前44年?-前7年?)。西汉经学家。雁门郡楼烦县(今山西省宁武县)人,后来迁居扶风郡安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班伯是班况的儿子,班彪的伯父。少年时跟随师丹学习《诗经》。王凤推
  • 寄居蟹的诺亚方舟《寄居蟹的诺亚方舟》(英语:),是一部2011年台湾纪录片,由李惠仁执导。获得2012年亚洲电视大奖的“技术与创意/最佳导播”。本片记录新北市立八里爱心教养院4位院生,其中罹患肌肉萎
  • 广域联合广域联合(日语:広域連合/こういきれんごう  */?),是日本一种由多个地方政府联合组成的组织,属于特别地方公共团体(日语:特別地方公共団体),主要功能是共同处理这些地方政府内的行政
  • 查默斯山坐标:79°20′S 159°29′E / 79.333°S 159.483°E / -79.333; 159.483查默斯山(英语:Mount Chalmers)是南极洲的山峰,位于奥次地,处于凯尔蒂山以南9公里,属于康韦山脉的一部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