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又

✍ dations ◷ 2025-10-19 12:27:29 #猫又

猫又(又可写作猫股),是日本传说中的妖怪,常见于民间传说、怪谈与杂文。通常分为两种:生活于山中者与由极老的家猫所变化而成者。

一般认为“猫又”这名称有数种源起:一说为“又”是源于“两个互为分岔的尾巴”(日文称之为“二又に分かれる”);另有一说则是猫随着年纪增加而变为妖怪,所以使用具有重复、重叠意思的“また”(音同日文“又”);也有说法指出应该是猫又乃属山中野兽,能像猴子般的自由来去在树林间,因此应源自于代表猴子之“爰”(读“また”)。

由于猫的眼睛与其习性之因素,自古日本便认为猫具有魔性,像是能够在丧礼上苏醒死者,或是杀了猫会使得自己遭到祸延七代子孙之诅咒,加上民间迷信,可能因此而有了猫又的传说。

因为同为猫类的妖怪,猫又常会与化猫混淆。此外,由于部分迷信中的猫与死者有关,加上因为猫属肉食性动物而对腐臭味敏感,所以有“猫与尸体有关”迷信,因而猫又有时会被与专取尸体来做身体使用之妖怪“火车”视为同一种妖怪。

猫又在文献中的记载最早应见于镰仓时代之文本,在这时期的猫又通常被认为是山中之动物,而非妖怪。根据《徒然草》中有着“深山中有一种称之为‘猫又’的东西,令人畏惧,且会吃人”之记载。同时期由藤原定家所著之《明月记》亦有“猫胯”在一晚内吃了数人之记载。文中描述这个猫胯是“有着猫的眼睛,体型大如狗”,加上亦有提及人们为“猫跨病”所苦,因此被认为文中之猫胯可能不是妖怪,而是得了狂犬病的动物。

在江户时代以后,“家猫年老后会变成猫又”的概念普遍化,并出现了“老家猫会移往山中居住”之说法,因此在民间出现了“猫不可以长年累月养在家”之迷信。根据江户中叶《安斋随笔》所记载,“较年长猫的尾巴会变成两只,成为妖怪‘猫又’”,而同期的学者新井白石认为“老猫会变成‘猫又’来迷惑人类”。

相关

  • 重造派犹太教重建派(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Ta
  • 泰迪熊奖泰迪熊奖(英语:Teddy Award)是柏林国际电影节专门为电影节中各个单元反映LGBT题材的电影所设的一个专门奖项,1987年进行首次颁发。该奖项由一个独立评审团颁发,评审团成员并不是
  • 清舌唇塞音是一种存在于某些语言中的辅音。在国际音标中,以 ⟨t̼⟩ 或 ⟨p̺⟩ 表示。音讯: 点击这里特点:当符号成对出现时,左边的是清音,右边的是浊音。阴影区域表示被认为
  • ʡ̆会厌闪音是辅音的一种,就目前所知不是任何语言的音素,但在达哈洛语(英语:Dahalo language)等语言中以清会厌塞音/ʡ/之元音间浊同位音的形式存在。伊拉克阿拉伯语中也可能存有会
  • 兼性厌氧性兼性厌氧菌是一类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能够进行无氧呼吸或发酵的微生物。在氧气充足时,它们会通过有氧呼吸来产生ATP(三磷酸腺苷),但当氧气缺乏时,它们的呼吸方式就会变为无氧呼
  • 王后学院剑桥大学王后学院(英语:Queens' College, Cambridge)是剑桥大学的一个学院。王后学院由玛嘉烈·安茹(亨利六世王后)于1448年建立,又于1465年由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爱德华四世王后)再
  • 贝心瑜贝心瑜(1957年-),本名吴秀凤,1980年代台湾女歌手、演员,曾以“美答您洗面乳”广告一炮而红。
  • 吵闹鬼《吵闹鬼》(英语:)是一部1982年美国灵异(英语:Supernatural horror film)恐怖片,由陶比·胡柏执导,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创作故事并与迈克尔·格雷斯(英语:Michael Grais)、马克·维克多(
  • 中马庚中马 庚(ちゅうまん かなえ、1870年3月10日-1932年3月21日)为日本鹿儿岛县西千石町(今鹿儿岛市)人,是将美国传过的“Baseball”运动翻译成“野球”一词的人。旧姓“今藤”,为家中的
  • 宫景华宫景华(20世纪?-),陕西西安人,中国电影、电视剧女演员;多以饰演母亲形象的配角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