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101自走炮

✍ dations ◷ 2025-05-17 11:54:57 #

SU-101/102“乌拉尔马许”(俄语:СУ-101/СУ-102 "Уралмаш")是一款苏联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发出的自走炮,主要分为SU-101及SU-102两个版本;然而两者除了主炮不同外,并无其他差异。SU-101/102是一款无炮塔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主要由位于叶卡捷琳堡的乌拉尔马许设计局于1944年秋天至1945年春天间研制。它使用T-44战车的底盘,并计划用于取代甫于1944年下旬进入红军服役的SU-100。一辆SU-101及一辆SU-102原型车于1945年上半年被制造出来;其中,装有100毫米D-10T战车炮的版本被称为SU-101(СУ-101),而装有122毫米D-25S战车炮的版本则被称为SU-102(СУ-102)。虽然苏联原先有计划要将SU-101/102投入量产,然而当纳粹德国于1945年5月投降时,苏联官方认为对该自走炮的需求已不复存在,并将之终止,投产计划也因而不了了之。SU-101/102名称中的“SU”是俄语Samokhodnaya Ustanovka(俄语原文:самоход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的字首缩写,指的即是“自走载具”。

SU-101/102的发展始于1944年夏季,由乌拉尔马许设计局负责。与该计划同时期的发展项目还有知名的SU-100驱逐战车。SU-100是以T-34中型坦克的底盘为基础的驱逐战车。而T-34战车本身虽然已被证明相当可靠耐用,但车内乘员位于前方,而引擎位于后方的设计布局却被认为是一项劣势。另外,其主炮相当长,因而造成SU-100在城镇战斗中无法有效发挥其机动性;在崎岖地形中,主炮更有可能抵触地面而造成毁损。另外,SU-100的重量分布不均,其正面重量过重,造成前方负重轮被施加过度的压力,长久下来即有可能使战车随时处于机械故障的风险中。当更大主炮的需求浮现时,这些问题都可能肇致现状进一步恶化。

为了改正这些缺失,乌拉尔马许设计局的工程师设计出了初步草图,并试图以当代各款苏联战车的底盘为基础,试图改善问题。1944年10月,设计局提交了五份不同的设计草图给苏联重工业军需部技术审查委员会审查,这五项设计分别为:

技术审查委员会认可SU-100-M-2及SU-122-44的设计。委员会随后于1944年10月26日发布第625号指导命令,要求乌拉尔马许设计局提交这两款自走炮的工程制图,并各生产一辆原型车。

SU-100-M-2很快便被证明为一款紧致、重量轻且拥有足够装甲的自走炮,但它的孪生兄弟SU-122-44却被认为体积过于庞大,而且太重。因此,1945年3月7日时,苏联重工业军需部发布了军需部第107号命令,终止一切SU-122-44的开发工作,而SU-100-M-2则被重新命名为“乌拉尔马许-1”。命令亦要求原型车应于1945年5月1日开始生产。“乌拉尔马许-1”曾是1943年8月另一项开发计划的代号,但那项计划并未获军需部认可,开发工作也因此被冻结。

1945年3月与4月间,两辆原型车被建造出来。其中一辆装备了100毫米D-10战车炮(SU-101),另一辆则装备了122毫米D-25S战车炮(SU-102)。另外有第三辆仅有底盘的原型车也被制造出来,用于装甲测试。

虽然与德国的战争已经于1945年5月结束,乌拉尔马许设计局依然持续于1945年夏季及秋季测试这两辆原型车。许多问题于测试时浮现,其中一项较为严重的是车体内部升温的问题,导致引擎无法有效散热。这项问题对驾驶来说尤其严重,因为引擎就安装在他旁边,而夏季的炙热在加上引擎的高温将超过人体所能忍受的极限。另一项浮现的问题是乘员战斗舱过于狭小,而且不甚舒适。SU-102原型车也由于结构上的问题,因而无法吸收122毫米主炮的强大后座力。不过这些问题依然被认为是可解决的,因此在对原型车的问题做了改进后,SU-101/102被排入量产计划。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最终使苏联官方认为不再需要这款自走炮,因此SU-101/102在投产以前便被终止了。

SU-101原型车今日仍保存在莫斯科的库宾卡战车博物馆。

SU-101/102是一款无炮塔的自走炮。引擎位于前方,而且相当平整;乘员战斗舱位于车体后方。它使用与T-44坦克完全相同的悬吊系统。主炮从战斗舱中伸出来,并悬于引擎室上方。因为这样的设计,即使是长管主炮也不会增加车身的总长度;这样的设计不仅增进了机动性,更改进了SU-100的一项劣势。这样的布局在苏联的内部文件中被称为“斐迪南款式(по типу Фердинанда)”,指的便是如当时德军斐迪南驱逐战车的布局模式。这种布局也更加平均地分散了全车的重量至各个负重轮上,从而避免了SU-100可能的机械问题。

乘员有4人,分别为车长、炮手、装填手以及驾驶。驾驶乘坐于车体左前方,他的右侧即是引擎,而其余的组员则乘坐于后方的战斗舱内。车尾有一扇门供乘员进出,也能当作紧急逃生出口使用,从而增加了组员的生存能力。

SU-101/102的车体是以轧压均质装甲制成的,并以倾斜的角度安装,以增加防护能力。正面装甲厚90毫米,侧面装甲厚75毫米,背面装甲则厚40毫米。在防护测试中,SU-101/102被证明要比如ISU-152驱逐战车及IS-2重战车等战车的防护力更为出色。

装备100毫米D-10S战车炮的SU-101可携带35发炮弹。虽然它的水平射界共22.5°,垂直仰角18°已相当足够,但由于主炮后置的原故,SU-101的俯角仅有相当糟糕的-2°。装备大口径主炮的SU-102仅能携带28发炮弹,且由于体积较大的原故,导致它几乎没有俯角,炮管无法低至0.24°以下;仰角为18.5°,水平射界则为19°。糟糕的俯角是主炮后置车辆最主要的劣势之一。

SU-101/102有一挺12.7毫米DShK机枪安装在车长席顶部,可供车长使用。DShK机枪有备弹450发。

SU-101/102是设计来取代SU-100的,而SU-100主要担任驱逐战车的角色。但SU-101/102亦被苏联官方定位为支援步兵用的突击炮。SU-101的主炮100毫米D-10S战车炮是一款专为装甲战斗设计的火炮,可发射动能强劲的穿甲弹。SU-102的122毫米D-25S主炮原先则是被设计为榴弹炮使用,而且主要仅用于发射高爆弹。然而,在战争期间,122毫米炮也被证明是一款相当出色的反战车武器,能够有效的打击德军重战车;苏联也为122毫米炮设计出专门的动能穿甲弹。

相关

  • 菌媒介异营菌异养(英语:Myco-heterotrophy)是植物与真菌的一种共生关系,此关系中植物不行光合作用,而是与真菌形成菌根后,透过寄生真菌取得全部或部分的有机养分。菌异养被认为是一种欺诈行
  • 埃德温·萨尔皮特埃德温·欧内斯特·萨尔皮特,ForMemRS(英语:Edwin Ernest Salpeter,1924年12月3日-2008年11月26日),奥地利–澳大利亚–美国天体物理学家。
  • 4d8 5s12, 8, 18, 16, 1蒸气压第一:719.7 kJ·mol−1 第二:1740 kJ·mol−1 第三:2997 kJ·mol主条目:铑的同位素铑(英语:Rhodium)(旧译錴)是化学元素,化学符号Rh,原子序45。其为一
  • 公交车公交车可以表示以下一种意思:
  • 锦纶尼龙(英语:Nylon),又译为奈纶、耐纶、尼纶、锦纶,是一种人造聚合物、纤维、塑料,发明于1935年2月28日,发明者为美国威尔明顿杜邦公司的华莱士·卡罗瑟斯。1938年尼龙正式上市,最早的
  • 伊丽莎白·泰勒伊丽莎白·泰勒女爵士,DBE(英语:Elizabeth Rosemond Taylor,DBE,1932年2月27日-2011年3月23日),英国及美国著名电影演员,在华人地区被享有“玉女”和“玉婆”的称号。她在电影生涯得
  • 塞尔库普人塞尔库普人(1930年代前称奥斯加克-萨莫耶德人)是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族群,居住在托木斯克州、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和涅涅茨自治区北部,他们以塞尔库普语沟
  • 布寨布寨(满语:ᠪᡠᠵᠠᡳ,转写:Bujai,?-1593年),又译“卜斋”、“卜寨”。叶赫那拉氏,叶赫西城贝勒。叶赫贝勒清佳砮、杨吉砮被李成梁杀死之后,二人之子布寨、纳林布禄继位。他们集合残部
  • 吴鸿麒日治台湾(1902-1945)吴鸿麒(1902年-1947年),是一位祖籍福建汀州龙岩、生于台湾中坜的客家籍人物。曾于台湾日治时期担任教师、律师,二战结束后任台湾台北地方法院民事庭及台湾高等
  • 耐久力耐久力(英语:Endurance)是指生命体发挥自己的功能并在长时间内保持活跃的能力,也可指它抗击、经受、回复、免疫损害、伤口、疲倦的能力。这个词通常会在进行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