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之纹章 烈火之剑

✍ dations ◷ 2025-08-21 02:02:47 #2003年电子游戏,火焰之纹章系列电子游戏,Game Boy Advance游戏,前传电子游戏,Wii Virtual Console游戏

《火焰之纹章 烈火之剑》(日版名:ファイアーエムブレム 烈火の剣,英文版名:Fire Emblem)是火焰之纹章系列登陆Game Boy Advance的第二部作品,同时也是火纹系列中第一个在日本以外地区发售的成员。在剧情上,《烈火之剑》是上一部作品《封印之剑》的前传。此外,神游科技曾在2007年制作了《封印之剑》和本作的官方中文版并通过了中国软件审批,但是这两作从未在中国大陆地区正式发售。本作的日本国内销量约为27.2万份。

《烈火之剑》是一款战略角色扮演游戏。游戏设定于虚构的埃列布大陆。游戏主人公为琳、艾利乌德和海克托尔三人;玩家扮演军师指挥主人公部队战斗。游戏依主人公分为三篇:前半部分为琳篇,有操作指导且难度较低,相当于教学部分;后半部分为艾利乌德篇和海克托尔篇,二者情节大致相同,前者通关时后者解锁。游戏分为若干章,各章以剧情开场,之后转入战斗部分。玩家可于战斗操作期间中断存档,并于各章战斗结束时保存进度。

游戏战斗采用回合制,战场地图划分为若干方形网格。玩家自军、友军和敌军轮流行动——各军在己方回合中,指挥自军全体单位移动并执行指令;一方角色行动完毕后,轮到下一方行动。玩家战斗目标为全歼灭军、占领特定目标、坚守若干回合等,具体条件各章不一。玩家战败角色将永久死亡,即从此退出游戏战斗;但玩家可以读取前期存档恢复角色。若琳、艾利乌德和海克托尔等重要死亡,游戏即告结束,玩家只能重新挑战。

角色装备武器后才能发动攻击。装备分为刀、剑、斧、弓等物理武器,以及魔法书、法杖的魔法武器。武器有不同的射程,例如剑为近战武器,弓只能发动远程攻击。角色只能攻击武器射程内的敌人;处于对方攻击范围内,还将遭遇还击。武器间还存在石头、剪刀、布般的互克关系,例如剑克斧、斧克枪、枪克剑。武器使用一定次数后会损坏;玩家可同队友交换武器,或从商店中购买武器。玩家多次使用某类武器后,将会提升此类武器的熟练度;从最低的E级到较高的A级,再到最高的S级,玩家达到指定熟练度后,即可使用对应的高级武器。除武器外,角色亦可携带各类道具,如回复生命值的伤药。

游戏设有大量角色职业;不同职业技能各异,可装备武器种类不一,能力值和机动力也不相同。例如盗贼职业可窃取敌方道具,骑士职业在平地上移动能力强。角色使用武器后将获得经验值;每积累100点经验时,角色等级将升一级,各项能力值随机提升。角色达到10级时,可使用道具转为高级职业,提升能力值并习得其他武器。各职业满级为20级。此外,特定角色紧邻时将增加彼此友好度。该值达到一定数值将触发支持对话,建立支持关系。支持关系分为C、B、A三级;相互支持角色距离不远时,双方提升能力值将会上升。

剧情之外,至多四名玩家透过联机,在竞技场中对战。根据比赛条件的不同,最后存活的队伍或得分最高的队伍将获得胜利。竞技场模式下,角色不会永久死亡。

游戏和前作《火焰之纹章 封印之剑》一样,故事背景均为虚构的埃列布大陆。游戏故事开始近千年前,人类和龙族爆发了大战。在大贤者亚托思、魔法师布拉米蒙德等英雄的合力下,“人龙战争”以人类封印龙族而告终。战后埃列布大陆划分为若干国家和区域:如由基亚兰、费雷、奥斯提亚等诸侯国结成的吕基亚同盟,由草原游牧民组成的塞迦地区,以及军事大国伯尔尼王国等。

游戏前半部分讲述琳的故事。琳是塞迦某部落的游牧少女;游戏故事开始前,她的部落遭山贼袭击,仅余她一人生还。游戏的开始,琳遇到了见习军师。之后琳得知,其母实际上是基亚兰侯爵豪森之女。失去亲人的琳决定,前往基亚兰和外祖父团聚。然而,豪森之弟隆格伦觊觎侯位,派军队一路追杀琳。前往基亚兰的途中,琳帮助了遭暗杀组织“黑牙”追杀的少年尼尔斯;费雷侯爵之子艾利乌德则救出了尼尔斯姐姐尼尼安。本部分以琳击败隆格伦,和豪森团聚结束。

游戏后半部分讲述艾利乌德的故事。一年后,费雷侯爵艾尔巴特失踪,其子艾利乌德动身寻找父亲下落。途中,奥斯提亚侯爵尤瑟之弟,艾利乌德的好友海克托尔加入了队伍。然而,拉乌斯侯达林遭黑牙怂恿,背叛了利基亚同盟,并派兵袭击基亚兰。解除基亚兰之围后,琳加入了队伍。艾利乌德亦得知,父亲不愿与达林合作,被抓到了“龙之门”。在龙之门,一行遇到了尼尼安姐弟,并得知黑牙的实际操控者是魔法师涅尔加鲁。涅尔加鲁企图利用尼尼安的力量开启龙之门,将龙召唤到埃列布大陆。罗伊一行击败了达林,艾尔巴特则以生命为代价重创了涅尔加鲁。

撤离龙之门后,一行拜见了大贤者阿特斯。阿特斯指示众人,前往伯尔尼王国的封印神殿。此时伯尔尼正值王子塞菲尔加冕,然而加冕所需的王家宝物“火焰纹章”被盗,而国王又深恶菲尔,并和黑牙勾结谋划暗杀王子。罗伊一行找回火焰纹章并保护了王子,王妃表示感谢,告知了前往封印神殿的秘道。神殿中,英雄布拉米蒙德告诉他们,要击败涅尔加鲁,必须取得“烈火之剑”等人龙战争时的“神将器”。然而,涅尔加鲁将尼尼安抓走,并诱导艾利乌德用神将器杀死了龙型的尼尼安;尼尔斯亦透露,他和尼尼安实际上是人龙混血。罗伊等人和亚托思重回龙之门,与涅尔加鲁展开决战。涅尔加鲁虽然战败,但还是召唤出来三条火龙。此时布拉米蒙德赶到,将尼尼安复活。尼尼安消灭了其中两条龙,众人则将最后一条龙击倒。

大战后,亚托思用最后的力量预言,伯尔尼王国未来将挑起一场大战。尼尼安和尼尔斯将龙之门重新封印。艾利乌德和海克托尔之后继承了各自领地,琳送走豪森后返回了草原。十五年后,艾利乌德和海克托尔重聚,相互介绍了各自的孩子罗伊和莉莉娜,并讨论了近期的伯尔尼王死亡事件。而在伯尔尼城堡,一名红袍男子质问塞费尔为何唤醒魔龙,是为《封印之剑》故事的前奏。

《火焰之纹章 烈火之剑》由系列开发商Intelligent Systems制作。Intelligent Systems职员成广通和出石武宏担任制作人;任天堂的山上仁志担任监察人;金田妙子和西村建太郎担任监制。横山健和前田耕平编写剧本。和田幸子担任角色设计;前作《封印之剑》画师金田荣路未署名参与本作;井冢大介绘制了火龙等背景画。如同系列前作,辻横由佳继续谱写游戏音乐;但此作之后,辻横不再负责系列谱曲工作。春山沙树协助辻横谱曲。

为补完《封印之剑》并吸引新玩家,开发者沿用了前作的设定和系统。游戏开发期原定七个月,但最终延长至近一年。因系列对新玩家一向过难,故开发者期望做出变革扩大玩家群,将之打造为任天堂主力作品。例如游戏前半部分的琳篇为教学篇,即便新手也能轻易打通;之后的艾利乌德与海克托尔篇再渐次提升难度。军师系统亦为系列首次采用。该系统随教学系统导入,原仅计划仅于琳篇登场;但西村认为,军师视角可消除以往作品中“扮演主人公又俯瞰战斗地图”的不协调感,故该系统得以贯穿游戏始终。游戏还加入了“占卜”系统,玩家可于战前听取作战建议。

本作剧情理念为,在简单易懂故事的基础上,构建“详细、复杂的人际关系”。如同《封印之剑》,本作中“火焰纹章”(Fire Emblem)一词的含义亦为家族饰章。

《烈火之剑》于2003年上半年公开。游戏为火焰之纹章系列第二款Game Boy Advance作品,并兼容新推出的升级版Game Boy Advance SP游戏机。游戏于2003年4月25日在日本首发。。任天堂投放了使用平井坚歌曲《Life is⋯》,并由堀北真希出演的电视广告。视频中,堀北手持Game Boy Advance SP游玩本作,旁边相继打出“相识”“入伙”“成长”“变强”“别离”等字幕;视频结尾游戏标识出现后,显示了“人与故事一起成长”的标语。游戏画面出现的时间不多;西村称此举意在改变作品“就是款游戏”的印象,以此吸引非系列玩家。

2014年5月14日,Wii U Virtual Console版发行。

2017年前,日版游戏副标题英译作“The Sword of Flame”;2017年,任天堂官方将之翻译为“The Blazing Blade”。

火焰之纹章西方本地化的构思已有一段时间;但因游戏文字量大,加之有观点认为,策略角色扮演游戏在海外销量不高,故系列始终未走出日本。但2001年格斗游戏《任天堂明星大乱斗DX》中,《封印之剑》的罗伊和系列首作的马尔斯双双登场,则成为系列推出海外版的重要契机。大乱斗系列总监樱井政博希望收录更多挥剑角色,故自初代《任天堂明星大乱斗》起就期望马尔斯登场。游戏性方面,罗伊则作为翻版马尔斯登场。因火焰之纹章当时尚未登陆海外,故两名角色一齐登场不大现实。最终在北美任天堂的支持下,樱井设法同时留下了两名角色。因《高级战争》扩大西方策略角色扮演玩家群,加之《大乱斗DX》引发了玩家对罗伊和马尔斯的关注,任天堂终愿于海外发行火焰之纹章作品。游戏本地化制作人蒂姆·奥利里后来在采访中称,《烈火之剑》本地化工作远比续作《圣魔之光石》复杂,但较《火焰之纹章 苍炎之轨迹》简单。

2003年年中北美任天堂作品发行表外泄,首次揭示了西方版游戏的消息。同年E3电子娱乐展上,任天堂正式公开游戏并推出试玩版。西方版游戏名不含副标题,直接称作“火焰之纹章”()。游戏于2003年11月3日在北美发行,2004年2月20日在澳洲发行,2004年7月16日在欧洲发行。Wii U Virtual Console版于2014年8月21日在欧洲发行,同年12月4日在北美发行。

中国大陆公司神游科技曾于2007年将《封印之剑》和本作官方中文化。两款游戏通过了软件审批,但未于中国大陆地区正式发售。

日本的《Fami通》和中国大陆的《游戏机实用技术》《电子游戏软件》均点评了游戏。《Fami通》和《游戏机实用技术》均称赞游戏故事更为饱满、角色更为鲜明。游戏系统方面,三家杂志均认为教学系统是新玩家的福音,但对老玩家而言多余。虽然《电子游戏软件》MASCAR称,游戏系统虽无本质变化却依然新颖;但《游戏机实用技术》LIKY却批评游戏“不思进取”,“几点改进全部都是不关痛痒的东西”。画面方面,《游戏机实用技术》的邪魔天使称,游戏淡化了前作中可爱儿童的角色设定;《电子游戏软件》的星川名人则认为,淡彩铅插画令人耳目一新。

据评论汇总网站统计,《烈火之剑》获西方媒体普遍称赞。

Eurogamer的汤姆·布拉姆韦尔称,游戏故事中可见同类优秀作品的影子,且亦无缝融入到游戏系统之中。GamePro评测人Star Dingo将游戏故事称为“复杂(但不晦涩)的经典幻想传说”;GameSpot的贝萨妮·马西米拉认为主线故事很一般,但剧本和角色发展值得称赞。GameSpy的克里斯蒂安·纳特称,无论日版还是西方版,游戏剧本都很令人享受。IGN的克雷格·哈里斯亦表示,游戏凭角色刻画胜过了《高级战争》,但“阵亡”角色还活在剧情中的设定有所不足。PALGN的安德鲁·伯恩斯称,开篇琳的故事告一段落后,更精彩的故事才到来。

布拉姆韦尔称赞游戏融合了角色扮演和策略元素,角色永久死亡亦很契合游戏世界。Dingo称赞关卡设计与操作,但认为和《最终幻想战略版Advance》相比,长度过短、深度亦不足。马西米拉打通游戏后称,游戏既容易上手又富有挑战;纳特对游戏体验满意,但对永久死亡系统表示质疑,并就游戏金钱系统表示批评。哈里斯再将游戏和《高级战争》对比,称《烈火之剑》自有其特点,并对游戏总体表示肯定。身为系列老玩家,伯恩斯称《烈火之剑》为系列之佳作,值得西方玩家体验。

日版《烈火之剑》首周销量为9.3万套,位居周销量榜亚军;次周销量为4.8万套,跌至榜单第4位;第三周销量为2.3万套,回升至榜单第3位。2003年上半年,游戏共售出22.4万套,为同期第21畅销游戏。截至2012年,《烈火之剑》在日本售出27.2万套。西方版游戏销量未具体公布;但开发者后来表示销量不错,并促成了任天堂GameCube家用游戏机续作《苍炎之轨迹》的开发。

《烈火之剑》获IGN和GameSpy的“编辑推荐”。2004年,互动艺术与科学学会提名《烈火之剑》为“年度掌上游戏”。同年,游戏获国际游戏开发者协会的”最佳编剧奖“(与《超越善恶》和《星球大战:旧共和国武士》共同获奖)。游戏亦登上IGN、游戏雷达和Game Informer的最佳Game Boy Advance游戏榜单。

相关

  • 建国罗马的建立曾有考古学方面的研究,但更多资料的是建立在神话传说故事。最著名的故事莫过于罗慕路斯与雷穆斯,他们由一头母狼喂大。另根据研究, 另有一种说法称,罗马是由特洛伊战
  • Ssub2/subClsub2/sub二氯化二硫,有时亦作一氯化硫,化学式S2Cl2。二氯化二硫是一种黄红色液体,有刺激性、窒息性恶臭,在空气中强烈发烟。遇水分解为硫、二氧化硫、氯化氢。溶于醚、苯、二硫化碳。室
  • 匈牙利国家银行匈牙利国家银行(匈牙利语: Magyar Nemzeti Bank),为匈牙利的中央银行。匈牙利国家银行负责发行匈牙利的国家货币-福林,调控现金流通,制定央行基本利率。
  • 南加州都会铁路南加州都会铁道(Metrolink),又译:南加州通勤铁路,大都会通勤铁路,或南加州城铁(标识:SCAX)是一个为南加州洛杉矶及周边地区提供通勤铁路服务的系统,目前该系统有7条线路以及55个火车站
  • 堪萨斯内战堪萨斯内战(英语:Bleeding Kansas)或译血溅堪萨斯、流血的堪萨斯,是1854年至1858年之间一系列围绕奴隶制的冲突。这场冲突发生在当时未建制的堪萨斯领地和临近的密苏里州,起因是
  • 最后通谍最后通牒(拉丁语:Ultimatum),是指一个团体向另一个团体提出的最后的条件,是一种最高威胁:表明或意隐含着如果条件不被接受就以严厉的惩罚相威胁的声明,尤指在外交谈判中这样的声明
  • 淇县淇县在中国河南省北部,地处黄河以北,是鹤壁市下辖的一个县。古称朝歌,是商朝后期殷的都城。商朝的武乙、太丁(文丁)、帝乙、帝辛四代殷王在此建都,改称朝歌。周灭商殷,周成王平定三
  • 毕加索博物馆 (巴黎)毕加索美术馆(法语:)是位于法国首都巴黎第三区的一座美术馆。也称国立巴黎毕加索美术馆(法语:Musée National Picasso ,Paris)。美术馆主要收藏毕加索的作品。建筑物本身则修建于
  • 彩虹宝宝《彩虹宝宝》(英语:,台湾译《Rainbow Ruby》,韩语:《레인보우 루비》)是一部由韩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加拿大联合推出的电视动画片。
  • 我爱死她了《我爱死她了》(Je l'aime à mourir)是弗朗西斯·凯布洛在1979年发行的专辑《捷径》中的一首歌曲。此专辑在法国的销售量达600 000张,这首《我爱死她了》作为单曲发行的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