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欧蜜·帕克·弗雷利

✍ dations ◷ 2025-11-20 06:53:13 #1921年出生,2018年逝世,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女性,21世纪美国人,餐馆人物,机械工,土尔沙人,华盛顿州长景市人

娜欧蜜·帕克·弗雷利(英语:Naomi Parker Fraley;1921年8月26日-2018年1月20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美国女性后勤机械工,她被认为是宣传海报《我们能做到!》所描绘的铆钉女工的原型人物。她在二战期间曾为阿拉米达海军航空基地(英语:Naval Air Station Alameda)服务,负责组装飞机。战后她在棕榈泉的著名餐馆“玩偶之家(英语:The Doll House)”担任女侍。

1942年,她操作机床的情景被摄影师拍下,这张照片被认为是1943年《我们能做到!》海报的灵感来源。人们原先一直认为照片主角的真实身份是另一位女工杰拉尔丁·霍夫(英语:Geraldine Doyle),到了2010年代才被证实拍摄的模特儿为娜欧蜜·帕克·弗雷利。这场误会被认为是大臭鼠效应的经典案例。

娜欧蜜·弗恩·帕克于1921年8月26日出生于土尔沙,她是约瑟夫·帕克(Joseph Parker)与埃丝特·雷斯(Esther Leis)所生的八个孩子中的老三。她的父亲约瑟夫是一位矿业工程师,母亲埃丝特则是一位家庭主妇。帕克家之后从纽约移居至加利福尼亚州。1941年珍珠港事件发生当时,帕克家正定居于加利福尼亚州阿拉米达。随后她与妹妹爱达(Ada)便到阿拉米达海军航空基地(英语:Naval Air Station Alameda)工作,在那她们俩被分配到飞机组装的劳务。

1942年,帕克操作普惠公司垂直成型机(英语:shaper)的情景被摄影师拍下,该照片于7月5日被刊登在包括匹兹堡报刊(英语:Pittsburgh Press)在内的许多家当地媒体上。隔年,匹兹堡艺术家J·霍华德·米勒(J. Howard Miller)受西屋电气雇用,为该公司设计以“战时投入”为主题的一系列海报。《我们能做到!》便是这系列海报中最出名的一张,一般认为米勒在设计该海报时被帕克的黑白照片激发了灵感。

2011年,帕克参与了在铆钉女工/第二次世界大战家庭前线国家历史公园(英语:Rosie the Riveter/World War II Home Front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举办的一场重聚联欢会,并在那时认出了自己1942年时的照片。她惊讶地发现,照片上标示的人名不是自己,而是另一位女工杰拉尔丁·多尔(英语:Geraldine Doyle),她写信给园方以纠正这个错误。园方当时为她的特地告知表达感谢之意。杰拉尔丁·多尔误认为照片中的女子是自己,也让大众误以为海报的原型人物是她。这场误会被认为是大臭鼠效应的经典案例:透过不断重复引用错误证据,使人们逐渐将该错误认定为真实。

薛顿贺尔大学教授詹姆斯·J·金布尔(James J. Kimble)对作为《我们能做到!》灵感来源的照片主角的真实身份起了兴趣。他追踪照片来源,最后得以发现照片主角的实际身份为“娜欧蜜·帕克”。因为杰拉尔丁·多尔1942年时仍就读高中,她只在工厂上班了几个星期。

2015年2月,金布尔教授分别拜访了93岁的娜欧蜜·帕克·弗雷利与她91岁的妹妹爱达·温·莫福德(Ada Wyn Morford)。他发现姊妹俩在多年前就已经发现照片主角的身份错误,她们曾试图更正历史错误,但却被回绝了。金布尔也得知帕克仍留着1942年那时的剪报。金布尔确信她就是照片中的主角,但也指出从设计海报的J·霍华德·米勒所留下的纪录中,无从证实海报的灵感来源究竟是哪一位女性。

二战结束后,帕克在棕榈泉的著名餐馆“玩偶之家(英语:The Doll House)”担任女侍。她曾结过三次婚,第一任丈夫是约瑟夫·布兰肯希普(Joseph Blankenship),两人后来离婚。第二任丈夫是约翰·穆里格(John Muhlig),1971年穆里格去世后她又恢复单身。她在1979年与第三任丈夫查尔斯·弗雷利(Charles Fraley)成婚,弗雷利后来在1998年去世。

2017年2月,帕克搬到了华盛顿州长景市,同一年她住进了当地的养老院。2018年1月20日,帕克以96岁高龄离世。一个月后,专门报导近期过世名人生平的广播节目《临别一语(英语:The Doll House)》在节目上赞扬了她的事迹。

相关

  • 穿隧效应在量子力学里,量子隧穿效应(Quantum tunnelling effect)指的是,像电子等微观粒子能够穿入或穿越位势垒的量子行为,尽管位势垒的高度大于粒子的总能量。在经典力学里,这是不可能发
  • 重农抑商重农主义(英语:Physiocracy,其希腊字源为Physio(自然)-cracy(治理),也称作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认为,国家财富的根本来源为土地生产及土地发展,偏重以农业劳动为主的自然秩序的概念。该
  • 虐囚事件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事件(英语:Abu Ghraib torture and prisoner abuse;阿拉伯语:فضيحة التعذيب في سجن أبو غريب‎),又称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事件、美英联
  • 外周神经病变周边神经病变(英语:Peripheral neuropathy,缩写PN)俗称神经系统疾病,是指神经系统的疾病或异常状态下的神经系统 。虽然在大众文化中神经病常常是一种代替精神病的说法,但神经病实
  • 仙草仙草(学名:Platostoma palustre),粤语又称凉粉草或凉粉,潮汕地区俗称草粿草,又名仙人草、薪草、小花凉粉草等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为药食两用植物。仙草名称首见于中国药植图
  • 邦戈哈吉·奥马尔·邦戈(el Hadj Omar Bongo,1935年12月30日-2009年6月8日),非洲国家加蓬终身总统,从1967年起担任总统直至去世。邦戈1935年12月30日出生于法属赤道非洲小城Lewai(现改
  • 高密高密市位于中国山东省东部,今属潍坊市,1987年由高密县撤县设市改制而来,古称“夷维”,又名“凤城”。位于胶东半岛中部,坐落于胶莱平原之上。总面积为1526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7
  • 棍棒棍棒,又称棒棍、棍、棒、杖等,是一种被当作武器而使用的长形条状物的统称,是最基本易得武器之一。棍棒的长度不一,造形变化大,但一般是以木头制成,细而长直的圆柱体,以单手或双手挥
  • 三一减租运动三一减租运动(Tebhaga movement)是在1946年至1947年间,全印农民联盟(印度共产党的农民战线)在孟加拉地区发起的大规模农民运动。当时佃农们同意把一半收成给地主。三一减租运动的
  • 维斯拉瓦·辛波丝卡维斯瓦娃·辛波丝卡(波兰语:Wisława Szymborska,1923年7月2日-2012年2月1日),波兰诗人、翻译家,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享有“诗坛莫扎特”的美誉。辛波丝卡1923年7月2日生在波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