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音标历史
✍ dations ◷ 2024-12-22 18:30:32 #国际音标历史
国际音标随着19世纪末国际语音学协会的创建而创立。意在作为国际性的口语的标音系统,最初用于教学目的。国际语音学协会于1886年在巴黎由保罗·帕西为首的一群英国和法国语言教师创建。最早出版的字母出现在Passy(1888年)。该协会以Henry Sweet的Romic alphabet(1880年或1881–1971年)为基础,而这套字母建立于Isaac Pitman的英语标音字母(英语:English Phonotypic Alphabet)和Alexander John Ellis的《Palæotype》。国际音标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修订,尽管1932年版被用了半个多世纪并仅有少数修订,直到1989国际音标基尔公约(英语:IPA Kiel Convention)签署,之后又作出小修改。用于言语异常的国际音标扩展于1991年创立,并于1997年修订。国际语音学协会于1886年在巴黎以Dhi Fonètik Tîcerz' Asóciécon(The Phonetic Teachers' Association,语音学教师协会)的名义成立,是对L'Association Phonétique des Professeurs d'Anglais(英语教师语音学协会)的发展,以创立最初用于英语、法语和德语的国际音标。这些符号的大多数都取自Sweet修订的Romic alphabet。最初的符号在不同语言之间有不同的音值。例如,⟨c⟩都表示英语和法语ch的音。然而,随着时间的过去一个符号被明确限定表示一个音。1887年,这份适用于英语、法语和德语的第一份标准字母的草案发布,内容如下:注意:国际音标的这个早期版本是以列表的方式(附有来自欧洲语言的示例)而不是现在使用的图表展示的。国际音标最早的变音符号如下所示:1888年9月,国际语音学协会为规范所有未来音标发展制定出六条策略声明。分别是:除六条指引外,协会鼓励音位转写和让贡献者以他们自己语言的说话方式标示。一些新字母通过在排印时倒转字模创造出来:⟨.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W","Chrysanthi Unicode","GentiumAlt","Bitstream Vera","Bitstream Cyberbit","Hiragino Kaku Gothic Pro","Lucida Grande",sans-serif;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IPA a:link,.mw-parser-output .IPA 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ʎ ɥ ə ɔ⟩。(更多是后来加入的。)这是无需制造专用铅字(对于小型印刷厂来说是昂贵的建议)创造字母的便捷方式。1890年代,音标被扩充以容纳不能简单的以拉丁字母表示的阿拉伯语和其他非欧洲语言的发音。这些扩充在1900年一起发布,随着小修订,如⟨ɲ⟩和⟨ŋ⟩对应⟨ɴ⟩,以及⟨ʃ⟩对应⟨c⟩,后者被重新分配。最初这些符号按照其发音编成图表。元音和辅音编在一个表里面,反映出声音怎样从塞音(上面)到开元音(下面)的变换的。ʊ ʏ ɪ
o ∀ ö ë ø e
ə
ɔ ʌ ɔ̈ ä œ ɛ
ɐ æ
ɑ a从1908年起:松紧元音以尖音符和重音符区分,如英语⟨fíːt fìt⟩:feet, fit。卷舌音写成⟨ṭ ḍ ṣ ṇ⟩等,如在印度学中;这也表示R化的元音,如英语⟨ɑ̣⟩:ar。阿拉伯语重读辅音为⟨s̤ t̤⟩等。更圆唇或展唇、升音、降音、前移音或后移音标为⟨a˒ a˓ e˔ e˕ a ̘ a ̙⟩等;变音符号有一段时间没有移到字母下面,而且后两个符号被用于舌根前移和后移(英语:advanced and retracted tongue root)。⟨ɑ̃ ɛː r̬ r̥ kʼ ŭ n̩⟩等有了现在的音值,尽管挤喉塞擦音被写成⟨tʼs⟩,以及清元音写作⟨u̦ i̦⟩等。今天,上标字母指示部分音质,如⟨ʃˢ⟩;颚化的写作⟨sⁱ⟩,像⟨ʲ⟩这样的用法还没有普及。这被延伸为⟨pᵇ tᵈ kᶢ⟩等等。对于不送气音,平常的⟨p t k⟩会被理解为送气音。声调的标示在这一阶段仍然是临时的,而且倾向于从一种语言变换到另一种语言。瑞典语的“语调”被写成音节前的⟨ˊ⟩和⟨ˇ⟩,例如1932年的修订中,而且汉语声调被标成音节前的斜线,相当于不带竖线的现代的声调符号(英语:tone letter),虽然现在声调符号写在音节后面。第二轮的扩充,伴随着少数符号的音值的重新分配,发生在1932年。这是一次大的修订,使用了半个多世纪,并伴随小的修改。一些修改已经在1932年前被采纳。例如1925年的哥本哈根语音学会议后⟨ʋ, ꜰ⟩被替换成⟨β, ɸ⟩,那次会议聚集了许多知名的语音学家,包括国际语音学协会的丹尼尔·琼斯。符号⟨ᴚ⟩在1932年修订之前还被替换成⟨χ⟩。其他的发音没有出现在表里。其中一部分用变音符号标出来。这些分别是1938年的修订加入了以下内容:1947年的修订加入了以下内容:1951年的图表与1932年版相当。只有少数的修改。除了上面提到的内容,还包括替换:添加:,此外,附加符号⟨◌̘⟩和⟨◌̙⟩从1900年代初就被用来表示前移或后移的元音,但没列入国际音标图。被替换成1976或1979年图表的格式被修改,并且国际音标本身也做了一定的修改。术语也做了调整:“呼气音”改为“清音”,“无摩擦连续音”改为“近音”,“滚音”改为“颤音”,“拍音”改为“弹音或闪音”。设计:添加:移除:同样,专门的R化元音没有被标出来,除了特定情况下的⟨ɚ⟩;这可能是个疏忽,直到1989年才被列入。1989年基尔公约的主要目的是清理国际音标。一些发音在很长时间内被标成多个音标符号,违背了制定的原则,因为协议没有达成具体用哪一个。国际音标的范围得到扩充,加入了新的字母和变音符号,而且声调的标示法被完全修正。设计添加(符号)(附加符号)(韵律)这些符号当中的一部分已经用了很长时间,但直到现在还没被官方列入国际音标中。移除1993年的修订引入下列改动:1996错误的字母⟨ʚ⟩(封闭的epsilon)被修正为⟨ɞ⟩(封闭的倒转的epsilon)。图表中的少数说明作了修改:⟨a˞⟩被添加用于表示R音化,⟨i̠ ɹ̩⟩替换成⟨e̠ n̩⟩。2005只做了一个改动:添加带向右勾的v符号⟨ⱱ⟩来表示唇齿闪音。
相关
- 次协调逻辑次协调逻辑是尝试处理矛盾的逻辑。次协调逻辑是不琐碎的(non-trivial)逻辑,它允许矛盾。更加特殊的,它允许断言一个陈述和它的否定,而不导致谬论。在标准逻辑中,从矛盾中可以推导
- 费拉芦荟费拉芦荟(学名:Aloe vera)是芦荟属下的一种多肉植物。又名翠叶芦荟、洋芦荟、吉拉索芦荟、库拉索芦荟或美国芦荟,芦荟属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及亚热带,包含高海拔、海岸、沙漠
- 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未成年者或未成人)是一个社会学或者法学的概念,即是还没有成年的人。在很多国家的法律上,未成年人即是未满法定成年年龄18岁的人。不同的社会或地区对未成年人在心理状
- 多孔动物多孔动物门(学名:Porifera)为原始的多细胞生物,也称海绵动物门(Spongiatia或Spongia),一般称为海绵。海绵没有神经元/神经系统、消化和循环系统,相反,它们大多依靠海水流过自己的身体
- 南方州立理工大学南方州立理工大学(Southern Polytechnic State University),位于美国乔治亚州玛丽埃塔的一所公立大学,设立于1948年。2013年11月1日传出该校将与附近的肯尼索州立大学合并的消
- 德干高原德干高原(Deccan Plateau)位于印度中部和南部,包括马哈拉施特拉邦、安得拉邦、卡纳塔克邦和泰米尔纳德邦的一部分,是有名的熔岩高原。海拔平均为500-600米,地质主要是白垩纪的玄武
- 阿尔德库尔特·阿尔德(德语:Kurt Alder,1902年7月10日-1958年6月20日),德国化学家,1902年7月10日,阿尔德生于德国克尼格许特(今波兰霍茹夫),1950年与奥托·迪尔斯因对二烯合成的研究获诺贝尔
- 同盟国军事占领同盟国军事占领德国(德语:Besatzungszone)是指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向盟军宣告无条件投降后,被盟军分别军事占领的德国。盟军将德国分为四个占领区,分别归美、苏、英、法四国管制
- span class=nowrapAsClsub5/sub/span五氯化砷是一种砷元素和氯元素形成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AsCl5。直到上世纪70年代,人们还在争论这种物质是否存在。这种化合物最早于1976年制得,当时用紫外线在−105°C的低温
- 色彩梯度色彩梯度(有时也叫颜色带或颜色渐变)是指在计算机图形设计中,指定了一定范围的相关颜色,通常用于填充某一个区域。例如,许多窗口管理器允许将屏幕背景指定为渐变。 由梯度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