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田内阁(日语:廣田內閣/ひろたないかく*/?)是日本外务大臣广田弘毅就任第32任内阁总理大臣(首相)后,自1936年(昭和11年)3月9日至1937年(昭和12年)2月2日组成的日本内阁。
前首相冈田启介在二二六事件中大难不死后,便以身心俱疲为由,辞去了总理职务,元老西园寺公望当时中意的组阁人选是具有人气的贵族院议长近卫文麿,但近卫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了邀请。西园寺决定按照惯例由过去两届内阁中担任外相的广田担任首相。
广田上任伊始曾受到各方的期待,官僚、议会、宫内、元老等皆期待广田能够压制军方和右翼运动的侵袭,军方期待外交和财务上配合军队的军事方针给足资源和支持。广田本人曾也朝此方向努力过,但未能取得成果。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GHQ的看法对此评价为:“广田压制国内的民主声音、虐杀社会主义者,对军队的要求尽力满足、助长了战争态势。”最后以A级战犯逮捕广田。
1936年3月9日任命 。在任 331 天。
1936 年 3 月 10 日任命 。
无所属(研究会)
无所属(同成会)
1936 年 4 月 15 日任命 。
1936 年 4 月 15 日任命 。
广田内阁是根据元老西园寺公望的推荐(元老单独行使奏荐权),在冈田内阁担任外务大臣的广田弘毅在2·26事件后组阁的实际举国一致内阁。但是军方要求广田服从军队的要求否则就不派出陆军大臣参与组阁(意味着会被解散),组阁遇到了困难。以建立广义国防国家为目标,推进经济的国家控制,努力整顿准战时体制。另外,在五相会议上还制定了以增强军备和构筑准战时体制为目标的“国策标准”,恢复了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并签署了《日德防共协定》,率先建立了军国主义国家体制。另外,打着国民精神的旗号发行了《国体的本义》,同时以市井的文化人士和艺术家为对象,将不同于以往的荣典制度的单一等级文化勋章,制定为广田自己精心策划的文化勋章也值得一提。
马场蔵一(财政部长)因标榜积极财政主义,制定了超大型的昭和12年度预算案,其中包括增税和公债增发。商社们预测军需材料的需求将会增加,因此一致提出进口订单。然而,这导致了进口汇率的剧增和日元贬值,进口物资暴涨,市场陷入混乱,外汇也开始动荡,经济前景变得不明朗。在这样的情况下,滨田国松议员和寺内寿一陆相之间发生了“切腹问答”。寺内对此感到愤慨,向广田要求单独辞职,并惩罚解散众议院。但政党出身的4个内阁成员和海相永野修身强烈反对,议会停会两天,政局陷入混乱。看到这一情景的广田干脆以内阁内部不一致为由,选择了集体辞职。
冈田内阁
广田内阁
1936年3月9日—1937年2月2日
林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