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系型态分类

✍ dations ◷ 2025-05-18 05:50:44 #星系型态分类,分类系统,星系天文学,星系,形态学,哈伯


星系型态分类是天文学家根据视觉上的星系外观将星系划分成不同的种类。星系分类的方法有好几种,最著名的是由爱德温·哈伯设计的哈伯序列,后来由热拉尔·佛科留斯和艾伦·桑德奇扩充。

哈伯序列是爱德温·哈伯依据星系的外观,在1926年发明的星系型态分类法。因为传统的图说形状像一把音叉,所以通常称它是"哈伯音叉"。哈伯根据观察所见的星系外观(最初在摄影干版(英语:photographic plate)上的影像),将星系画分成三大类:

广泛扩充这些类别之后,可以更好的区分外观并涵盖更多其它类型的星系。例如,没有明显结构(盘面或椭球形状)的不规则星系。

哈伯序列通常以双管齐下的叉子形式呈现,椭圆星系在左侧,椭圆度从左向右增加;右端分岔形成两根平行的带状,分别是螺旋星系和棒旋星系。透镜星系被放置在椭圆星系和螺旋星系之间,相当于音叉的手柄和尖端分岔交会之处。

直到今天,无论是专业的天文研究还是业余天文学,哈伯序列都还是最常用的分类法。

哈伯序列是建立在由当时的望远镜所所拍摄的星系照片上。起初,他相信椭圆星系是早期的星系型态,然后可能转变成螺旋或棒旋星系。我们现在则认为该倒过来解释星系的发展。但是,早期的错误已经深植在天文学家的专业术语中,所以现在依然根据图中的位置,将左边的星系称为早期形,图右边的称为晚期形。

近代的观测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这些星系类型的资讯:

据此,天文学家建构了一个星系演化的理论。建议椭圆星系,事实上,是螺旋星系和不规则星系彼此之间相互碰撞的结果,这种碰撞剥夺了大部分的气体和尘埃,并使恒星的轨道呈现随机化。参见星系的形成和演化。

这个系统最早是在1959年由热拉尔·佛科留斯提出,它是被广泛使用的哈伯序列扩充,称为佛科留斯系统。佛科留斯认为哈伯对螺旋星系的二维分类只基于核球和螺旋臂的紧密,以及棒状结构的是否存在,并没有充分的描述观测到的星系全部范围的型态。特别是,他认为环和透镜是组成螺旋星系的重要结构部分。

佛科留斯系统保留了哈伯的基本星系型态,划分成椭圆、透镜、螺旋和不规则星系。为了补充哈伯的分类,佛科留斯根据三个形态特征,引入了一个更复杂的螺旋星系分类系统:

分类法中不同的元素组合在一起 -按照列出的顺序- 给出一个星系的完整分类。例如,一个核棒微弱和螺旋臂与环松散的螺旋星系的分类被表示为SAB(r)c。

在视觉上,佛科留斯系统可以看成是哈伯音叉的三维版本。在X轴上有阶段(螺旋度),在Y轴上有家族(核棒),Z轴上有各种的环。

佛科留斯还在他的分类法中为每一类星系指定了数值。哈伯分类为,数值从-6到+10,负数对应于早期型的星系(椭圆星系和透镜星系),正数对应于晚期行星系(螺旋星系和不规则星系)。椭圆星系分为三个"阶段":紧凑行椭圆星系(cE)、普通椭圆星系€和晚期椭圆星系(E+)。透镜星系就简单的分为早期(S−)、中间(S0)和晚期(S+)类型。不规则星系可以分为麦哲伦不规则形( = 10)或"紧凑型" ("T" = 11)。

数值级的使用可以对星系型态的分类进行更多的定量研究。

美国天文学家威廉·威尔逊·摩根与菲力浦·基南(英语:Philip Childs Keenan)共同创建了以光谱对恒星分类的MMK分类法。耶基斯系统使用星系中恒星的光谱、形状、实质和外观、以及中心的凝聚度来分类星系。

所以,举例如下:仙女座星系的分类为kS5。

相关

  • 间日疟原虫Haemamoeba vivax Grassi and Feletti, 1890 Plasmodium malariae tertianae Celli and Sanfelice, 1891 Haemamoeba laverani var. tertiana Labbe, 1894(?) Haemosporidiu
  • 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是指原发性PaCO2升高而导致pH值下降,是酸碱平衡失调的四大分类中其中一类。根据发病的快慢可又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大类。造成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为CO2积聚,动脉血中
  • 白塞病贝赛特氏症(Behçet / Behçet's disease),或称贝歇氏病 (Behçet's syndrome)、白赛病 (Morbus Behçet)、贝赛特氏症候群 (Behçet-Adamantiades syndrome),或贝赛特氏综合症,
  • 接合生殖水绵是水绵属(学名:Spirogyra)绿藻门物种的总称,又名石衣、水衣、水苔、石发、陟厘、侧梨、水青苔,是一种普遍生活在淡水里的真核多细胞藻类,因体内含有1-16条带状、螺旋形的叶绿体
  • 海湾中国的海岸线曲折,海湾较多,自北向南主要有:
  • 地核-地幔连接古登堡界面(古氏不连续面)是地核与地幔的交界。1914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宾诺·古登堡(Beno Gutenberg)发现地下2885千米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有明显变化,其中纵波的速度明显下降,横波
  • 干谷干谷(阿拉伯语:وادي‎,转写:wādī 或 vadi),或称干河床,指北非和阿拉伯沙漠地区干涸的沙砾河床,地下水的水平不在地面,时有水时无水,时为商旅的交通道路。在岩溶地貌中,地表河谷流
  • 鳍足亚目鳍足类(学名:Pinnipedia),是分类为鳍足亚目、鳍脚亚目或鳍足目的动物。“鳍足”是源自拉丁文,意思是“长着像鳍一样的脚”。这一类的动物身体成纺锤形,四肢为鳍状,高度适应水中的生
  • 耶稣像救世基督像(葡萄牙语:Cristo Redentor)是一座装饰艺术风格的大型耶稣基督雕像,位于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是该市的标志,也是世界最闻名的纪念雕塑之一,2007年入选世界新七大奇迹。基督
  • 平松兄弟平松兄弟(Pinzón brothers),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航海家和探险家。指马丁·阿隆索·平松(1510年-1583年),维森特·亚涅斯(活动于1492年至1509年间)和弗朗西斯科·平松。前两位是船长,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