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ions ◷ 2025-08-06 16:30:05 #时间单位

更是中国古代的计量单位,有两个不相同的意思。

古代中国社会往往会使用“更”作为计时单位,相等于现代计时单位里的2小时。

“更”这个计时单位把晚上七点到第二天早上五点平均分为五更(等于现代计时单位里的十个小时)(戌时到寅时)。

另外,一更又分为五点。

尽管现今华族社会已经停用“更”这个计时单位,但现代华文里依然会使用从“更”衍生出来的计时单位。现今的华文经常会使用“黄昏”来代表一个地区的傍晚时份。

成语里代表夜深的“半夜三更”(或倒装成“三更半夜”)是从上述的“三更”演变出来的。“半夜三更”一词于元代作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和元代作家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里首次出现。这句成语到现代依然被华族社会广泛使用。

中国古代的航海人士会使用“更”作为计算海程之单位。一更等于60里。这个计算海程之单位到明清时期依然被航海人士使用。当时的航海人士使用“更”来计算海程时会以一块木片和正在航行的船齐行为准。船比木片先到为“不上更”,木片比船先到则为“过更”

十时辰制,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俗话说:“一更人,二更锣,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

相关

  • 罗马神话像古希腊神话这样的罗马神话实际上并不存在,一直到罗马共和国末期罗马的诗人才开始模仿希腊神话编写自己的神话,因此罗马人没有传说的、像希腊神话中那样的神之间的斗争之类的
  • 罗友枝历史学家罗友枝(Evelyn Rawski)(1939年2月2日-),是日裔美国人,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系杰出荣誉教授,专长为清朝和中亚历史研究。她被视为新清史派系的知名学者,并且曾经担任亚洲研究协
  • 格格格格(满语:ᡤᡝᡤᡝ,转写:)是满语词汇,是满族人对女性的一种称谓,一般来说,身份地位较高。其汉语直译是“小姐”或“女士”。清兵入关前的后金时期,国君、贝勒之女可称格格,亦作为君主
  • 谢尔盖·尼基季奇·赫鲁晓夫谢尔盖·尼基季奇·赫鲁晓夫(俄语:Сергей Никитич Хрущёв,1935年7月2日-2020年6月18日),俄罗斯裔机械工程师,回忆录作家。前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
  • 刀姓《百家姓》中无此姓刀姓为中文姓氏之一,未列入《百家姓》中。
  • 彼得·伯科维茨彼得·伯科维茨(英语:Peter Berkowitz 1959年-),美国政治学家、原法学教授,美国共和党党员,2019年起任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主任(英语:Director of Policy Planning),曾在美国国防
  • 寇星昌寇星昌(英语:Samuel Kou,1974年-),美国华裔统计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寇星昌于1993年自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系学习。1997年毕业,赴美国斯坦福大学留学,师从著名统
  • 魏斐德魏斐德(英语:Frederic Evans Wakeman, Jr.,1937年12月12日-2006年9月14日),美国汉学家、历史学家,柏克莱加州大学教授。1937年出生在美国堪萨斯城,曾任美国历史学会和社会科学研究会
  • 杜弘域杜弘域(?-1645年),字开之,苏州府昆山县人,明朝、南明军事人物。杜弘域是杜文焕的儿子,天启初年曾担任延绥副总兵。天启七年(1627年)父亲支援辽东,他立刻升任总兵代镇延绥,累积资历至左都
  • 利斯廷利斯廷(Johann Benedict Listing ,1808年7月25日-1882年12月24日),德国数学家。生于法兰克福。1830年进入格丁根大学,师从高斯。他与奥古斯特·费迪南德·莫比乌斯各自独立发现了